【傳統文化】患得患失非君子

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古代心胸豁達的君子將權勢富貴看的很淡,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因此,沒有甚麼東西的失去會令他們感到憂慮。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沒有喜悅的表情;三次被免職,臉上也沒有生氣的神色。魯國大夫柳下惠也是三次被罷官,也沒有心生怨恨。這兩位知命的君子遇到忽得忽失的情況,泰然處之,喜怒不形於色。

唐代柳公權家中的銀杯被奴婢們偷走了,詢問時他們卻說不知道,柳公權淡然一笑,說:“銀杯成仙飛走了。”南朝梁人張率在新安時派家中僕人運三千石米回家,等回到家後,米耗去了一半。問原因,僕人說是老鼠和鳥雀耗去了米,張率笑著說:“好厲害的老鼠和鳥雀啊!”柳公權和張率對失去的財物不加追究,一笑了之,避免了矛盾和麻煩,也顯示了寬厚的胸襟。

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是事物的常理。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患得患失中,不僅令人覺的他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而且也給自己平添了許多煩惱。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得也好,失也罷,有一顆平常心最好。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共的人口政策,在毛澤東時代是「人多力量大」,到了80年代,不顧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村養子防老的風俗習慣,突然又嚴厲地實行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了很多人間慘劇。

    我是三代單傳。父親本來有一個弟弟,但是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我們家也算是真正的烈屬家庭。我也只有2個姐姐,沒有兄弟,所以結婚後父母都希望能有一個孫子。雖然我已經頂替父親到了城市工作,接受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但是在農村老年人依然有傳宗接代的老觀念。所以,我結婚生了一個女兒以後,父母希望繼續可以再生一個兒子。

  • 中國實現民主自由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解體中共。中國民主黨世界同盟主辦解體黨文化 復興傳統文化研討會
  • 陸容,是明朝時江蘇太倉人,字文量,號式齋,他年輕時很英俊,風度翩翩,天順三年,他到南京應試,住在一館舍中。
  •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時朝廷中為甚麼要設立“諫官”一職呢?就是為了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對於他人的建議和指正,要包容和廣泛採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取,避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對自身的過錯“不識廬山真面目”,避免固步自封造成大的損失,這就是人們說的“忠言逆耳利於行”,宋仁宗就是這樣一個聞過則喜的人。
  • 由中國民主黨世界同盟主辦,未來中國論壇等團體協辦的解體黨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研討會昨天(24日)下午在紐約華僑文教中心舉行,北京之春主編胡平、全僑盟理事長郭靜子、中國民聯陣理事舒洋、未來中國論壇李大勇及博大書局蕭勁等人針對甚麼是黨文化、為甚麼要解體、如何解體,何為傳統文化等問題發表看法。近百人與會,並與主講人進行了交流。
  • 真是好人有好報。不久,蔡啟傳的妻子就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第二年春,也就是康熙九年,蔡啟傳高中狀元,其子孫後來也都頗為顯貴。
  • 【大紀元10月27日訊】我想從自己在西方社會的生活經歷來剖析中共黨文化。我們可以從中共黨文化的理論和思想基礎﹐中共用何種形式﹐方法和手段來向中國人灌輸它的理論﹔以及黨文化在我們身上的表現形式。
  •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要治國平天下,最首要的是先修身,做一個正直的人。儒家在考察人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也是人的品德,而不是人的才能。在儒家看來,人首先要學習的是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紫荊報導)由中國民主黨世界同盟主辦,未來中國論壇等團體協辦的「解體黨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研討會」10月24日號下午在紐約華僑文教中心舉行。
  • 從三皇五帝到清代末年,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多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到了近代,特別是中共掌權以來對中華文化的破壞使華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瀕臨滅絕,中華文化到了中共國時代出現了斷層,薪火相傳的華夏文明岌岌可危,面臨十分尷尬、絕後的境地。為恢弘華夏半神文化之風,吾特撰此文,以饗讀者,並盼望喚起炎黃子孫對我華夏文明的喜愛和承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