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小時候與長大後

張羽良
【字號】    
   標籤: tags:

小時候總覺得冬天天氣很冷,冷到即使長大後,都還記得當時發抖的樣子;現在的冬天不冷了嗎?或許是長大後身體抵抗力強了,或許是現代的衣服比較保暖些,而地球暖化也可能是重要原因。

小時後總覺得泡麵很好吃,當時的泡麵叫王子,把它打開加入袋內的調味料,然後略為混和揉搓,那股放入嘴巴咀嚼後的香勁,香到即使長大後,都還記得當時滿足的味道;現在的泡麵不好吃了嗎?或許是長大後吃過的東西多了,或許是山珍海味也不再那麼困難得到,似乎再怎麼吃好的東西,都再也吃不出小時候品嚐王子的那份感動!

小時候總是對周遭世界充滿興趣,春天夜間的螢火蟲、夏天微風中的蟬鳴、秋天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冬天可以和兄弟姐妹躲在被窩裡講鬼故事;現在對周遭世界失去興趣了嗎?打開電視有吵不完的爭爭鬥鬥像是不會下檔的連續劇、世俗名利引發人與人之間難解的勾心鬥角!倒寧願自己不再對世事如此執著與感興趣,因為這樣的興趣,足以讓人忘記保有純真時才能擁有的幸福。

是呀!小時後那顆心總是可以保持那樣的純淨與真誠,單純地看世界卻也輕易的被世界中的一切感動與滿足;長大後,明白的事好像是愈來愈多,但心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複雜了,在純淨中注滿了雜質,這樣的雜質讓人對世界不再容易感動也難以知足,快樂於是離我們愈遠也愈遙不可及。

生命的表相似乎是走向長大成熟,但真正的內涵,卻是讓一個原本真誠善良的靈魂走向墮落與污染。這樣看來,小時候的單純或許才是真正「長大與成熟的智慧」,而長大後的複雜,反而是一種靈魂的退轉與污染,是真正的幼稚與可笑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言
    宇宙中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然而浩瀚的宇宙,人類現有科學技術所能探知的範圍仍是小的可憐,連太陽系本身所存在的銀河系都還無法一窺全貌,更別提存在宇宙中其餘近30億個銀河系。
  • 走上發言台,賽門指揮官向大家致意後說:龐議長、各位議員代表與馬司令,首先向各位說明此行的重大發現,這次是太陽系艦隊第3次執行太陽系偵察任務,從凱悟星系時間1億9990萬年(地球時間公元前10萬零90年)執行第一次偵察太陽系任務時,我們就確定了地球正是凱悟星人尋找了幾千萬年,在探索了16億個銀河系後,真正的原始居住地,從那一刻起,凱悟星人就立誓要重返地球。
  • 【大紀元9月7日訊】(記者張羽良/綜合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當地時間9月6日舉行聽證會,了解今年新成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否起到保護和推動人權的作用。國會議員對人權理事會到現在還沒就蘇丹日益惡化的種族滅絕行為與中共有系統地使用酷刑舉行特別會議感到失望,連聯合國的酷刑專員也發表報告,嚴厲批評中共普遍使用酷刑的做法。
  • 吳哥是是古時真臘國國都,中國古籍稱為祿勿、桑香佛舍。由於吳哥王朝的國王們相信他們死後將成為神,所以生前都竭盡所能的建造廟宇,留下了今天在柬埔寨西北叢林中的神殿遺蹟。當時以印度的居所須彌山為模型,在東南亞最大的湖泊洞里薩湖北岸,興建了一座面積廣達45平方公里的王都,建造了六百多座寺廟宮殿,為世界現存最大宗教建築群。
  • 賽門笑容詭譎地向大家宣佈一件事:這次我們也補捉了一些地球人加以研究,在艦隊返回凱悟星系的路上,隨行的一流科學團隊就將捕捉到的地球人做了各種實驗,地球人不但長得很好看,而且他們的人體結構與適應環境能力實在是太完美了!
  • 賽門指揮官的計劃展開了,在外星人利用意想控制能力對地球上較有發明才能的人類,執行腦波靈感導入時,17世紀末至18世紀的英國與歐陸突然出現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發明了各種機器取代傳統的人力,工業革命隨之展開,人類對科學的研究也愈趨狂熱。
  • 講完入侵地球的關鍵計劃,賽門指揮官突然失態地笑了起來:好玩的是,地球還拍了幾部與外星人入侵地球有關的螢幕放送資料,地球人稱之為電影,像《世界末日》描述外星人入侵最後卻毀於地球上的細菌,但我們哪有這麼笨!這部電影,地球人只說對了一點,那就是人體適應環境能力真的很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上地球人體,想佔有它的原因。
  • 工作了一天,夕陽總是習慣地揮揮手對雲彩說,他要回家了,而雲彩也總是滿懷戀戀與不捨,變化著各樣彩顏,回應夕陽所留下的那最後一抹餘暉。
  • 洛陽城南13公里處,伊水在香山與龍門山兩山對峙之間奔流,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龍門石窟密佈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唐代詩人白居易遊此曾說:「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