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決定高度

文/布魯斯‧海曼(Bruce W. Heinemann)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編按】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人文關懷,自己發光,同時也照亮別人。

麥克‧安德生著書《好態度能改變一切》,陪伴我們正面看待人生。

一、熱情

沒有熱忱,無法締造偉業。

──雷夫‧華爾杜‧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盡情活出他的生命

最近,有個行李服務生讓我心情飛揚。我在亞特蘭大的一家旅館辦完住房手續後,山姆(他的名牌上有他的名字)提起我的兩袋行李,笑開了臉說:「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我點點頭,接著說:「可不是嗎?」他又說:「我整個週末都跟兩個孫子在一起。我不記得還有什麼時候比那時更快樂。你不覺得小孩子很棒嗎?」我又點點頭,然後說:「他們很特別。」我補上一句:「山姆,你好像度過了美好的一天。」他抬頭,臉上堆滿我永遠忘不了的笑容說:「安德生先生,在地上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我走進房間,覺得整個人的精神被山姆的熱忱振奮起來。顯然他選擇盡情活出他的生命,而且一有機會可以正面影響別人時,他一定會好好把握。

每天,我們都有同樣的機會可以對別人的生命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可以選擇渾沌度日,或者感受內心的悸動,在人生旅途中感動他人。

沒錯,我們都認識製造噪音的鴨子,聒噪、抱怨生活中的問題。不過也有老鷹,他們安守本分,穩穩凌空出眾。

山姆,謝謝你飛進我的生命。

二、微笑

當我們選擇不注視生命中的缺憾,而對當下的富足懷著感恩的心時,就是置身於人間天堂。

──莎拉‧布雷斯納克(Sarah Breathnack)

我今天要做什麼人?

保持正面態度最美好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你無意間感動了許多人。

最近我路過一家便利商店,到裡面買報紙和口香糖。櫃檯的年輕小姐說:「一共五塊錢,謝謝。」我從皮夾掏錢,突然想到一份報紙和一包口香糖根本不到五塊錢。我抬頭看她,想再問一次價錢時,她開心地笑著說:「哈,騙到你了吧!我得從裡面賺點小費嘛!」知道上當後,我不禁大笑。

她看了一下我買的報紙然後說:「這些頭版的壞消息簡直煩死人了。我想換換口味,讀些好消息。」她又說:「我覺得應該有人辦一份好消息報紙,裡頭刊載人們征服逆境的精采故事和好人好事的新聞。這樣我每天都會買一份這種報紙!」接著她謝謝我的光臨,說道:「也許明天我們的運氣會比較好;也許會有好新聞。」然後她笑了。她讓我整天都有好心情。

隔天我辦完公事,又到同一家店買瓶裝水,但站在櫃檯後面的是另一個年輕小姐。我結帳時說:「午安。」然後把錢給她。她什麼也沒說,連一句話、一個微笑都沒有。她只找零錢給我,接著語氣不大好地命令:「下一位!」

我愣住了:兩個人、同樣年齡;其中一人讓我覺得很棒,而另一個人則讓我覺得我的出現造成她的困擾。

我們做出的選擇、表現出來的態度,每天都能影響其他人的生活,這樣的影響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家人、朋友,甚至素昧平生而且不會再見的陌生人都受到影響。

因此,當你每天早上刷牙時,不妨對著鏡子問自己這個重要問題:「我今天要做什麼人?愛發牢騷的人,還是好消息女孩?」你的答案將左右你一生的喜悅和幸福。

三、平靜

上帝賜與我平靜的心,讓我接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情;賜與我勇氣,改變那些我有能力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讓我知道兩者的差別。

──蘭和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寬恕是一把鑰匙

仔細想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動起來?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和行為?情緒能對我們發揮強烈的激勵作用,情緒比其他事物更能驅策我們的行動。

自動自發、態度積極的人很專心,心思清明、精力充沛。而讓你裹足不前、阻礙你發揮自我的其中一個阻力,便是情緒包袱。

有兩個家人,彼此也是最好的朋友,但幾年前,其中一人向另外一人提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往事越扯越多,最後兩人就此不再交談。

氣憤或埋怨就像癌症,當你放著不治療時,它就形成一堵無形的牆,阻礙你的前途。你毫無所悉,但它真的影響了你。

威廉.渥德(William Ward)找到了治療的方法,他說:「寬恕是一把鑰匙,能打開仇恨的枷鎖。」

字字鏗鏘有力,而我從個人經驗中學到,寬恕的確管用。我這輩子受了幾次冤枉,也吃了幾次虧。想當然爾,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悲憤交加。我氣了好一會兒,覺得整個胃好像打結、沒有食慾、歡樂溜出我的生命。渥德的一句話如醍醐灌頂,我原諒了誤會我的人。這好像我穿一雙重達三磅的鋼鞋打籃球打了一個半場之久,然後在休息室時,教練說:「麥克,下半場就穿這雙耐吉新鞋打球!」把這個比喻乘上十倍,你就能理解,透過寬恕的力量卸除情緒包袱的感覺多棒。

四、壯志凌雲

你的夢想和你的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我們的理想抱負等於我們的潛力。為了成就偉業,我們行動之外,還需夢想;有了規劃,還需信念。

──安納妥‧法蘭斯(Anatole France)

我能飛多遠?

大老鷹描述他的歷險故事時,一窩小鷹頻頻插嘴。這是小鷹們最重要的一天。他們準備離巢單飛。單飛的過程是小鷹實現命運必經之路,這樣才能建立牠們的信心。

「我能飛多遠?」有隻小鷹問。

「你能看多遠?」大老鷹回答。

「我能飛多高?」小鷹又問。

「你能展翅多遠?」老鷹回問。

「我能飛多久?」小鷹繼續問。

「地平線有多遠?」導師反問。

「我該有多少夢?」小鷹問。

「你能有多少夢?」年長、睿智的老鷹笑答。

「我能有多少成就?」小鷹繼續問。

「你有多少信念?」老鷹挑戰小鷹。

小鷹對於這種對話遊戲感到不耐,牠帶著質問的口氣說:「你為什麼不回答我的問題?」

「我有啊。」

「是有,但你用問題來回答。」

「我盡我所能回答你的問題了。」

「不過你是大老鷹,你應該什麼事都知道。如果連你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又有誰能回答?」

「你。」睿智的老鷹很篤定。

「我?怎麼可能?」小鷹一頭霧水。

「沒有人能告訴你飛多高或夢多少。每隻鷹的答案都不一樣。只有上蒼和你知道你會飛多遠。這世上沒有人知道你的潛力或你心裡想什麼。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唯一能限制你的是你想像力的邊緣。」

小鷹很困惑,又問:「我該怎麼辦?」

「望著地平線,展開雙翅,飛吧。」

這段充滿啟發的一席對話已不容贅言,我只能說:「湯姆,謝謝你寫這段故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方哲學家無不重視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善用理性,凡事皆依情緒的當下反應或一廂情願的意念,則人的行為難免陷於自相矛盾,並且必然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與衝突,帶來各種後遺症。因此,理性幫助我們記取人生的教訓,並且在面對無法逃避的困境時,找到解脫之道。然而,人生又非理性所能全盤掌握,而始終有其奧祕難解之處,這時理性有所不足,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 在這篇短序中,我想對本書的性質作一扼要的說明。首先必須解釋的是,為什麼在一部討論文化價值的論集中要特別把知識人放在與價值系統同等重要的位置呢?答案其實是很簡單的。文化的價值雖然起源於一個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之中,但必須經過系統的整理、提煉、闡明,然後才能形成一套基本規範,反過來在這個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發生引導作用。這一整理、提煉和闡明的重大任務,就中國傳統而言,一直是由「士」承擔著的。
  • 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全面變動的歷史階段,傳統的價值系統受到了最嚴厲的挑戰。這一百多年中,我們一方面看到傳統價值觀念的解體,另一方面也看到種種現代觀念的出現。但是價值系統所涉及的不僅是觀念世界,更重要的是日常人生。
  • 張文和是個傳奇人物。在台灣精神醫學領域裡,就我所知,大概除了林憲教授之外,很難再找到像他這樣,活得如此豐富多采、充滿曲折與驚喜的大半生。

  • 就在張文和醫學院三年級那一年,北京醫學院(以下依北京當地習慣,簡稱「北醫」)附設精神病院,住進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 母親是外婆的養女,在我有記憶的歲月裡,我的家庭過得非常的艱辛不順遂,飽受生活困頓煎熬的母親,常常向我們敘述著外婆對她種種不公平對待情事。講到情緒激動處,我們常常是變成了她情緒宣洩的唯一出口。如今,那受苦的母親已回歸天家,而那受傷的孩童,正在學習的道路上邁開步伐,嘗試著讓那受傷的內在結疤。
  • 「當我十五、十六歲時,我真的很想殺掉母親,真的,我就是這麼恨她。她從來不允許我有自己的想法,她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控制我。」

  • 在當今體驗消費興盛的時代,能否產生消費者情緒的共鳴,是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Apple的iPod、Starbucks的咖啡,或是本書中所提到的Wrangler吉普車、Chrysler PTCruiser休旅車……有許多不勝枚舉的例子可說明情緒對消費者的影響力。
  • 本書前文提到,每個物種因DNA結構不同而有所差異,我稱此為生物結構。此外,每個文化都有其結構,也就是生物結構的延伸擴大。生物結構指出一種需要,而文化結構從特定文化中的各種變數角度詮釋這種需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