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
蔡琰,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尉氏縣西南蔡莊)人,生卒年不詳。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建安時期的女詩人。
王昭君,本名王嬙,字昭君,她是西漢時期位於今天湖北一地出生的人,也就是位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南郡秭歸坪人﹚。後人稱她為明妃。
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兒童時就能讀書,過目不忘。
僧智緣,隨州人,擅長醫術。嘉佑末年,召到京城,住在相國寺。每次診脈,就能知道人的貴賤、禍福、凶吉,給父親診脈就能知道他的兒子的吉凶,他料事如神,士大夫爭相拜訪他。
楚衍,開封胙城人。少年時精通四聲字母,鄉人柳曜以師禮向他求學,鄉人看待他是先生。
盧太翼字協昭,是河間人。原本姓章仇氏。七歲上學,每天背誦幾千字,州裡譽之為神童。到年長後,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占候、算歷之學。隱居在白鹿山,後又徙居到林慮山茱萸澗。拜他為師的人紛紛從遠處來,開始時來者不拒,後來不勝其煩,就逃到五台山去了。五台山有很多藥物,他與弟子幾個人,在山巖下建了個草廬,認為住在裡面可以修煉成仙。隋朝太子楊勇聽說後便派人去召見他。
甄棲真,字道淵,單州單父人。廣涉經傳,擅長詩賦。第一次應進士考試,沒有考中,歎息說:「勞神傷精,追求虛名,沒有好處。」於是放棄學業,讀道家書以自樂。
僧志言,自稱姓許,壽春人。在東京景德寺七俱胝院削髮出家,事奉清璲。起初,清璲讀經非常勤苦,志言忽然來拜訪清璲,跪在他面前願作弟子。
賀蘭棲真,不知是何地人氏,是位道士,自稱一百歲。善於服食練氣,不懼寒暑,常常不吃食物;有時縱酒,在集市上遊逛,能吃幾斤肉。起初住在嵩山紫虛觀,後來搬到濟源奉仙觀,張齊賢與他交好。
金梁鳳,不知是何處人。天寶十三年,客居在河西。善於給人占相,又愛談天象。
太宗時,戰亂後,有人拜訪王早,詢問如何才能在訴訟中獲勝,王早為他們想辦法,讓他們都免於災禍,因此州裡人人都稱讚他。當時東莞有個姓鄭的人,抓住了姓趙的仇人,約好第二天早晨宗族聚會,到墓地上殺掉他。
蘇澄隱,字棲真,真定人。做過道士,住在龍興觀,修得養生的方術,八十多歲也不見衰老。後唐明宗曾下詔令召見他,又命令宰相馮道寫信傳達旨意,歷經清泰、天福年間相繼有徵召任命,他都稱病不去。開運末年,契丹主兀欲即位,訪求有名的僧道加以恩賞任命,惟有蘇澄隱不接受。當時公卿從馮道、李崧、和凝以下,都在鎮陽,常到他屋裡與他閒談飲酒,各自賦詩相贈。後周廣順、顯德年間,詔令慰問他。
趙自然,太平繁昌人,家住荻港附近,以賣茶為業,本名叫王九。十三歲時,病得很厲害,他父親抱他到青華觀,許願讓他當道士。後來他夢見一人相貌魁梧,戴著絲巾穿著素袍,鬢髮斑白,自稱姓陰,帶著他登上高山,對他說:「你有道氣,我來教你練絕食的法術。」於是拿出青柏枝讓他吃,在夢中吃了進去。醒來後,就不再吃食物,神氣清爽,每次一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嘔吐,只吃生果喝清泉。
王處訥,河南洛陽人。少年時有一個老翁來到他的住處,煮得洛河中的石頭像面一樣,讓王處訥吃掉,並說:「你天性聰明,今後應為人師。」又曾夢見有人拿著一面大鏡,其中佈滿星宿,又剖開自己的肚子把鏡裝進去,醒來後汗流浹背,過了一個多月,仍覺得心口疼痛。因此對星歷、占候之學留心,深入鑽研其道理。後晉末戰亂,到太原避難,漢祖當時正領節制,召他在幕府。即位後,擢升他為司天夏官正,出任許田縣令,召入為國子《尚書》博士,判司天監事。
普寂姓馮氏,是蒲州河東縣人。年輕時遍尋高僧,以便學習經律。當時神秀在荊州玉泉寺,普寂就去拜師,總共六年之久,神秀很賞識他,把自己的道法全部傳授給他。
僧人一行,姓張氏,起初名叫遂,是魏州昌樂縣人,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瑾之孫。父名擅,曾任武功縣令。
凡是推算天文曆法、占卜、看相、醫術、技藝,都屬方技。能以方技使自己顯揚於一世,也是從上天那裡獲得的悟性,不是積久成習而達到的。然而士君子能這樣,就不會迂腐,不會拘泥,不會驕矜,不會神化;小人能這樣,就會迂腐而進入束縛阻礙的境地,拘泥而不能通達大方,驕矜向眾人誇耀,神化來欺騙眾人,所以從前的聖人不以此教人,就在於有所顧惜。就像李淳風規勸太宗不濫殺,許胤宗不撰著方劑之書,嚴譔規勸不要合葬乾陵,才是卓然有益於時政的高明之舉,都值得珍視的。
杜生,是許州人。擅長用《周易》占卜。有人跑了奴僕問他該向哪裡去追,他說:「從這裡出發,遇到使者後,向他懇求要他的馬鞭。如果他不給,就以實情相告。」那人果然在路上遇到使者,就按杜生的交代索要鞭子,使者很奇怪....
趙修己,開封浚儀人,年少時就精通天文曆法。後晉天福年間,李守貞掌管禁軍,領滑州節制,上表奏請趙修己為司戶參軍,把他留在自己門下。李守貞每次出征,趙修己一定隨從,在軍中望氣觀天預言,多數應驗。奏任試大理評事,賞賜緋衣。
魏寧,巨鹿人。因為善於推算別人的官運被徵召為門客。武成帝親自試他,都能說中。就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偽裝別人的來問他,他說:「富貴之極,今年就該死了。」武成帝大驚,說:「這是我的生辰年月。」魏寧馬上又改口說:「如果是帝王的,自會有辦法。」
高祖在晉陽去世,已經埋葬了幾天,世宗寫信讓顯祖親自到鄴西北漳水以北的原野上選風水寶地。顯祖和吳遵世去選地方,多次占卜都不吉利,又到了一個地方,命遵世卜算,遇到了《革》卦,遵世等幾十人都說不能用。
吳遵世,字季緒,渤海人。少年時學習《周易》,進恆山和隱居的道士住在一起。過了幾年,忽然看到一個老翁對他說:「給你開心符。」他跪著接過來吞了下去,於是通曉占卜之術。
綦母懷文,不知道是何郡人。以道術追隨高祖。武定初,齊軍與周文在邙山大戰。當時齊軍旗幟都是紅色,周軍是黑色。他對高祖說:「紅是火的顏色,黑是水的顏色,水能克火,不應該用紅色對黑色,土能勝水,應該改成黃色。」高祖就把旗幟換成赭黃色,就是所說的河陽幡。
世宗從穎川領軍回朝,顯祖跟在後面。皇甫玉站在路邊仔細觀察,對別人說:「大將軍做不了皇帝,應該是路北那位還流著鼻涕的人。」顯祖即位後,試驗他的相術,故意先用絲巾蒙住他的眼,讓他輪流摸每一個人。
蔣升天性恬靜,從小喜好天文天象之學。太祖很信任他,常侍於左右,以備咨詢。大統三年,東魏將領竇泰入侵,從風陵渡河,駐紮在潼關。太祖率兵從馬牧澤出發。當時西南方有黃紫氣環抱太陽,從未時至酉時。
當時有一人名強練,不知是何許人,亦不知真正的名字。魏朝有一位李順興,常常不說話,說話便是未然之事,當時人號稱為李練。世間的人因為強與練相似,所以也稱呼為練。容貌高大強壯,有異於人。神情恍惚,無人能測。
韋鼎,字超盛,是京兆杜陵人.高祖韋玄,隱居在商山,因而投歸南朝宋,祖父韋叡,任梁開府儀同三司,父親韋正,任黃門侍郎。 韋鼎小時候放達不拘小節,廣泛涉獵經史,通曉陰陽能預測福禍,尤其擅長相學。 出仕梁代,從家中徵召出來,任湘東王法曹參軍。為父親守喪,五天水米未沾,悲傷得損壞身體超過了通常禮節,幾乎要毀滅生命。
許智藏,是高陽人。祖父許道幼,曾經因為母親患病,就閱讀醫書,因而深入研究,世上稱他為名醫。他告誡眾兒子說:「作為人的兒子,替父母先嘗飯菜察看湯藥,如果不知道醫術,難道能說是孝嗎?」因此世代遞相傳授。出仕梁,官做到員外散騎侍郎。父親許景,任武陵王咨議參軍。
萬寶常,不知是什麼地方的人。父親萬大通,隨從梁將王琳投向齊。後來又打算回到江南,事情洩露,被殺。因此寶常被配作樂戶。因而精通音律,普遍通曉八音。製造玉磬來獻給齊。又曾經同人正在吃飯,談到聲調。當時沒有樂器,寶常就拿取面前的食器及雜物,用筷子敲它,品評協調它的高低,各種音調都具備,跟樂器聲一樣和諧,很被當時的人所讚賞。但是經歷周代到隋代,都不能升職。
大業末期,隋煬帝將光臨江都,令言的兒子曾經隨從,在門外彈胡琵琶,創作翻調《安公子曲》。令言當時躺在房中,聽到這種樂聲非常吃驚,急忙起來說:「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