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0)

上集-第二章:监督劳动的最初岁月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

第三节:一夜进入‘人民公社’

界牌公社成立那一天,下午我们很早就收工。赵队长集合起参加庆典的代表,天刚黑,就到达了界牌祠堂。入夜,界牌祠堂的宽大院子里灯火通明,靠殿堂那台阶搭起了临时的主席台,正中横幅上写着:“界牌人民公社成立大会”,两旁垂挂着标语,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向主席台望,今天鲁召也在主席台上就座,正四处寻找我们同来的伙计。

一个戴草帽的人宣布了公社的成立,听出声音,正是我们第一天来界牌时,头缠白布盘的中年人。他向到会的人宣布:这次自愿报名参加加入界牌人民公社的农户,占界牌地区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五。全场报以稀稀拉拉的掌声。接着,便由另一个戴军帽的人宣读了早已准备好的《界牌人民公社组织章程》,说这是一个集农、林、牧、副、渔为一体的,政社合一的农村组织,是一个人类社会创世纪的社会制度。

到会的人都不明白,将自己交给了一种什么组织,从此,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会怎样。“人民公社万岁!”、“总路线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和锣鼓鞭炮声,表示界牌地区高级合作社合并成一个人民公社,一万多个农民就这样在一晚上,跨入到一大二公的“共产主义天堂”。

散会以后已是十一点钟,虽皎月当空,但在通向赵家湾的山沟道上,连串着星星点点的松明子火光使山道通明,第二天又是中秋的前一夜,赵凡在他的大院里向两百号赵家弯的人民公社社员宣布:为集中力量抢收抢种,完成当前最迫切的“三秋”任务,从现在开始红苕不算粮食。全村的所有劳动力已正式编为界牌地区赵家湾突击连。

为了庆祝中秋佳节和赵家弯进入共产主义。赵老汉还端出了一瓶不知已存放多久的江津老白干,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围拢来,用土碗盛酒,划起老拳,将赵家院衬托得特别热闹。

不过,事情并不如赵氏父子规划得那么顺利,上了岁数的老头子并不愿为了吃几块红苕跑很远的路,特别是下水湾的几个老头,他们一辈子都守着自己的穷窝老灶,论资格和成分,响当当的贫下中农,也不会向这赵老头低头。当张二娃领着民兵要来收锅砸灶那天下午,就遇到了李大爷和曾大爷的狙截。

这千年祖宗留下来的灶神牌位岂能毁掉?这不等于给子孙后代断炊么?老头们可是看着这些娃们长大的,仗着祖宗的威仪,按过去的规矩,他们完全可以操起扁担,把张二娃们痛痛快快的打一顿,并从院子里轰出去。

但是老爷子们自知时代变了,平时虽然早就对这帮子“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干部看不惯了,也只好忍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叹息自己管教不严。不过,今天要拆老爷子们的灶就没那么可忍了。

两家的儿孙们站出来同张二娃们对恃,灶没有被拆掉,锅就那么一口,碗就那么几个,爷们的“衣钵”只好给留下。当然要动员这两位耆耄之龄的人,白天去赵家院照看各家的孩子,就更没门了。

这可是赵凡所不曾料到的。两个老人要求自炊,并不抵触社员自愿加入公社并在公共食堂用膳的原则,强求显然说不过去,但已纳入到食堂里的两份口粮要退回去,就难了,若给这两个老人开了缺口,就难以对其它人维持下去。

于是两个想延续灶王菩萨烟火的老人,面临着无粮可炊的绝境,中秋刚过的第二天,两个老人相伴地来找赵老汉评理来了。

赵老汉虽然板着面孔,仍说不过两人的祖宗之训,晚上便召开了赵家两爷子外加媳妇的工作会。三个人一商议,灶还是留下了,但伙不允私开。商量的结果找两家的后生们交待政策,两家儿女在政策的威胁之下,只好说服两位老人,灶虽不拆,但“伙”是不准开了,老人走不动就由儿女送,留着的锅灶,就是为了把凉了的饭热一下用。
风波暂停息下去,赵凡叮嘱民兵们这几天务必加强监督,并在吃饭时,当众宣布,禁止私煨乱煮,谁家违犯了,就砸谁家的锅灶。每天晚上还专门派出民兵在山梁上巡逻,只要看见谁家的瓦房上炊烟袅起,便去那家,必定是砸锅毁灶,定不轻饶。以后的几天,几乎隔一天都会发生砸私灶的事。

正当赵家湾为强制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接到了要我立即去界牌公社集中的通知。(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为明天的“精彩”生活而兴奋不已,江远报告说,明天早上是稀饭、豆乾和油炸花生米,中午六菜一汤,馒头随便吃,只是准吃不准包。
  • 能想出了一个“大鸣大放”,使出了放长线钓大鱼的“阴谋”,划百万计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声名狼藉的变成“资产阶级右派”,封住刚刚想开口说“不”的口,已属亘古首创、闻所未闻的中外专制独创。
  • 余协和反复看那满铺堆着的乱草,心里拥起了一阵阵的疑惑,毕竟当时他才十六岁,虽耳闻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传说,并不太懂这“反右”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疑虑我这个比他才大三岁的邻居,一个未出茅庐的大学生,怎么会身陷其中?
  • 从沙坪坝到南桐,进入目的地南桐矿区丛林煤矿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车队一直开抵丛林小学的操场坝里才停下来。
  • 当我们这支装束古怪的队伍,背着背包,提着各自的帆布书包,脚穿草鞋跨进殿堂时,引来一大群孩子围观。他们用好奇、陌生、稚气的眼光观察着这一支古怪的队伍
  • 我在院坝的中央放下了背包,两边厢房门口的阶檐坎上,早已站着两家人家的大人小孩。此时的我活像一只被许多人围观的猴子,还来不及看清这即将进入我“改造”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 下乡直接管理我的“教育者”,就是这赵氏父子,赵老汉解放前一直佃地主的田种,做地主的丘二,为地主抬过滑竿,也跟着去重庆跑过码头,那市井经历,市俗见识是这里从未出过山沟的男人无法比的,这赵家湾上上下下二百来号人家都得让他三分
  • 对我们当前最大的威胁仍是食不果腹。按照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界牌乡镇村舍的收成,合作社分配给全劳动力每天的口粮,仅只有八两黄谷,折合大米不到六两。
  • 水肿病终于开始蔓延起来。赵家的自留地已经跟不上三个人的需要,最高产的牛皮菜已经砍得差不多了,新种上的白菜还只有健子那么大。
  • 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是毛泽东的爱好,他要成为中国百姓的太阳,岂能不时时发光?赵凡把界牌联社下发给他的所有文件都抱出来了,他说他因为只有初小文化水平,所以虽然联社要求他向社员们全文宣读,但他从来没有读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