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

东汉清官第五伦 惜福培福获善报

作者:林灵

水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709
【字号】    
   标签: tags: ,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一》记载:

第五伦(人名)在乡里任“啬夫”的小官时,均平徭役、赋税,调解乡里间的矛盾,公正和善,很得人心。但他认为自己做官发达不了,就带着家人搬到河东去了。

从此,他改名换姓,自称“王伯齐”,靠往来于太原和上党间,运盐为生。在途中,若是遇上垃圾、障碍物,总是亲手去清扫干净后再上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行人都称他为道士。以前的亲戚朋友,却不知他去了哪里。

第五伦后来又从政做官,当了会稽郡郡首,官至“二千石”,作风仍勤劳俭朴,亲自割草喂马,其妻子依旧烧火做饭。他将俸粮留够一月所需,其它的全部贱卖给贫穷困窘的百姓。

他所管辖的会稽郡,原先有许多鬼神庙。百姓因而常杀牛祭神,财产日渐匮乏。据说有人吃牛肉而不祭神,结果生病了,死的时候,还发出像牛一样的叫声,因此,郡中官吏不敢禁绝祭祀活动。第五伦到任后,下令所属县衙,发出通告:若有巫师假借鬼神欺诈、恐吓、愚弄百姓的,一律拘捕。有乱杀耕牛祭祀者,严惩不贷。百姓开始很惧怕鬼神发怒,有的巫师更放出谣言,惑乱人心。第五伦更加严厉地整治,后来这种装神弄鬼的活动就断绝了,杀牛的行为没有了,人们的耕种、劳作方便起来,生活也安定富裕了。

元和三年,皇帝批准第五伦告老还乡,赐他终身享受二千石的俸禄,并送钱五十万、住宅一处。几年后,第五伦去世,享年八十余岁。皇帝又赏赐他家大量的器物、衣服、钱财。

勤俭朴素,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人既把它当作获取人生幸福的方法,也以之作为修养身心之要道。

《尚书‧洪范》中,将人生的大享受,总结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人认为,若不积德行善,人一生的福气是不稳定的,享受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在这方面享受得多一点儿,在那方面就剩得少一点儿。福气一旦用尽,灾祸就随之而来。源于这些朴素的“福气”思想,一般人也会从两方面做起:勤俭朴素,减少已有福气的损耗,这就是古人“惜福”的观念;努力行善积德,迅速积累新福气,这即是“培福”的观念。

第五伦官至二千石,还亲自切草喂马,妻子亲手做饭,家中只留一月口粮以自给,人们初见这些行为,也许觉得他“矫情”,或是别有用心:大概想故作廉洁,以博美名。其实,那不过是“惜福”的自然举动罢了。第五伦运盐时,清扫沿途垃圾,为官后,将多余俸粮贱卖给贫困者,在任上时,禁止杀牛祭祀,这些都是在行善,以“培福”。五福中,“富”包括财富、地位、名望等方面;“康宁”指健康、平安;“好德”指乐于为善、品德高尚,古人认为惟有行善积德,才能增加福气,所以干脆将此项直接列在五福中;“考终命”指善终。

第五伦一生,时时惜福、培福,所以自己也得享大福:他从乡间的小吏升至三公,终身得享二千石俸粮,并被赏赐大量财物,寿至八十余岁善终。以“五福”的标准看,他样样都好。

第五伦本人那么做时,并非是从功利角度出发,他的本心也许只是想“俭以养德”而已。因为古人固然以“勤俭朴素”为求福之法,但更多的时候,是将其作为一种修身之道来实行的。

关于“惜福、培福”的思想,确实能解释史书和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绝对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绛在德宗掌朝时,正值魏节度使田季安过世,李吉甫请求德宗发兵讨伐魏博。李绛认为不必对魏博进兵。魏博会自动归顺朝廷。李吉甫竭力述说,不可不用兵的情状。
  • 宋代和明代,有许多文人,受佛家影响甚深。静敬二字,远远不只学者在这上面获益匪浅。就是一般人,只要学、做到这两个字,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 有位孝子,是个哑巴,他事母至孝,每日背负其母乞食。凡乞得之食物,必拣送味美质良者奉母,粗糙者自食。
  • 孔子学琴的方法,看来也很朴拙,只是反复练习而已。
  • 做事,如果意志不坚定,每遇生死关头,就会瞻前顾后,犹疑不决。
  • 英宗和曹太后,历来不和,从此,朝廷常有搬弄是非的事发生。
  • 齐国宫殿旁边,有一株小槐树,齐景公十分喜欢它,于是派一员小吏,严格地看护它,并在小槐树旁,埋置木桩,悬挂禁令说:“触摸槐树者判刑,伤害槐树者斩首。”
  • 墨子的学说,传播先王的思想,论述圣王的主张,他把道理告诉了人们。如果他的学说文辞优美,恐怕人们只会陶醉于表面的文采,而忘记它的实际价值。
  • 据《隋书•列传第四十三》记载: 北周时代,大宰相宇文护执政,有篡位之心,他私下里,问庾季才:“近日天象,有什么瑞兆吗?”庾季才回答:“我受您的深恩,若知不尽言,那不就像木头、石块一样,没感情了吗!据我观察,最近,上台星有变化,这种天象,预示对宰相不利。您最好归政于天子,请求回家养老。这样才能安享晚年,并得到周公旦、召公爽辅佐成王一般的美名,子孙也会常为国家重臣。否则,我就不知会怎么样了。”
  • 《汉书•列传第六十》记载:汉代人王温舒,为官谄媚,善于趋附权贵,对于无权无势者,又视之为奴隶。他执法时,对当权者的家族,虽罪大恶极,积案如山,也不予追究。对无权势者,即使是属于皇亲国戚,也会予以凌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