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施仁政保全二百万人 享高寿 临终有瑞象

文/周晓辉
《明史》和《庚巳编》记述了“以清忠劲节,负天下重望,为近时名卿之冠”的名臣王恕临终时的瑞象。(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4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古代史籍中,包括官方修订的史书,如二十四史,都记载了不少古代帝王将相信奉佛道以及各种神异之事,比如《明史》和《庚巳编》就记述了“以清忠劲节,负天下重望,为近时名卿之冠”的名臣王恕临终时的瑞象。

那一年王恕九十三岁。去世那天,他心有感应,便对家人说:“吾气将绝,必有风雷环绕吾居。尔辈谨无哭,当静以待之。”说完,就进入房中,独自静坐。不一会儿,雷声风声忽然大作,一股白气弥漫在空中。家人走进房中窥探动静,发现王恕已经仙逝。等到入殓时,王恕貌如生时。正人君子,气与天地相为感召者,大概就是如此,而其临终时的瑞相或许昭示着他去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王恕为何能享如此高寿且临终有如此瑞象?应该与他为官期间活人无数、广积阴德有关。

王恕,字宗贯,三原(今属陕西)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考中进士,之后被选为庶吉士,后官授大理左评事、升任左寺副。在大理寺任职期间,他曾上疏陈述刑罚中不恰当的六件事,经朝廷审议后得以推行。其后他调任扬州知府,当地曾发生饥荒,为免百姓挨饿,他不待朝廷答复就给饥民发放粮仓中的粮食。他亦兴办资政书院来培养读书人。因为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成绩最好,王恕被越级晋升为江西布政使。

宪宗成化元年(1465),王恕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处理流民问题。他一方面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大盗刘通和其同党;一方面严格约束手下不得滥杀,安抚流民,使他们各归其业。

王恕的干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他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又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其后因父亲去世,服丁忧三年,期满后以原职总督河道,疏通了高邮、邵伯等湖泊,还修建了雷公、上下句城、陈公四水塘的水闸。不久,王恕改任南京户部左侍郎。

1476年,王恕被派往云南镇守。在云南短暂任职的九个月中,他大胆弹劾镇守的宦官钱能贪污严重,一共上疏二十次,正直的名声震动天下。他的威名还远播境外。当时与云南毗邻的安南国曾派间谍入临安(今云南建水县)刺探情报,又在蒙自秘密铸造兵器,准备偷袭云南。而王恕注重加强边防,特向朝廷要求增设副使二名,安南国的计划最终落空。

王恕注重加强边防,特向朝廷要求增设副使二名,安南国的计划最终落空。示意图,图为明人《出警图》局部。(公有领域)

之后,王恕被调回南京,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同时协助守备处理一些机要事务。而他在选拔部属时严禁熟人说情,其正直如斯。不久后,宪宗命他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其下辖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以及浙江的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

按照旧制,应天、镇江、太平、宁国、广德的官田征收一半租税,民田则全部免除。后来,民田很多都归于富豪大户,租种官田的农民因此负担很重。王恕了解到实情后,就酌情减少官田的税赋,而稍稍增加民田的。如此,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当时常州粮米很富足,王恕就奏请朝廷以六万石大米补充夏季田税缺额,又补充其他府户口盐钞税六百万贯钱,朝廷和民间均受益。

在南畿任巡抚期间,有地方发生了水灾,王恕马上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秋粮六十多万石。不仅如此,他还在灾区实行赈济借贷举措,使得二百多万百姓在水灾中得以保全。

宦官王敬来到江南收集药物、珍玩,但所到之处排场很大,很多地方官员和书生被折辱,甚至有地方官员被诬陷入狱。王恕遂三次上疏弹劾王敬,王敬最终被宪宗处死。

过了几年,王恕重新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他在云南弹劾的钱能也在南京任职。钱能对他人说:“王公,是天界之人,我恭敬侍奉而已。”因为王恕对他始终坦坦荡荡,钱能也收敛了自己的所为。

王恕一心为国,多次直言上疏进谏,因此天下人都十分敬仰他,每当朝事上遇到纷争时,就会有人说:“王公怎么不说话呢?”要不就说:“王公的奏疏马上到了。”话音落下没多久,王恕的疏文果然就到了。当时有一条流传的民谣是:“两京十二部(指北京、南京的六部),独有一王恕。”

在南畿任巡抚期间,有地方发生了水灾,王恕马上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秋粮六十多万石。示意图,图为南宋 马远《水图》之“黄河逆流”。(公有领域)

1486年,宪宗在奏章批文中提到让七十岁的王恕以太子少保的职衔致仕(退休)。回到家乡后,王恕的名望更高,一些大臣不断举荐他再次出仕。

孝宗即位后,接纳了廷臣的建议,将王恕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太保,对他十分器重。

彼时有言官上谏言说,王恕年纪大,不适合担任繁重的职务,他是贤德之人,可以让他在内阁任职,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但孝宗却说:“朕采用蹇义、王直的先例,任王恕在吏部为官,王恕有建议,朕未尝不听,何必一定要他入阁呢?”蹇义和王直都是明初重臣,都在吏部任职,以正直、仁孝闻名。

王恕感觉到孝宗对他的器重,更加用心处理国事,任用品行好、能干的官员。他非常关注那些在野未仕的贤人,生怕他们被提拔得太迟。

王恕为官四十多年,刚直清廉,始终如一。1508年四月,王恕仙逝。武宗听到讣告后,为他辍朝一日,追加封他为特进、左柱国、太师,赐谥号“端毅”。

王恕一生可谓是富贵康宁寿考,他有五个儿子十三个孙子,大多贤德而且贵显。这应该是王恕所积阴德广大所得的福报啊。

参考资料:《明史》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