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遇高人传授秘术 明代两位医生疗疾如神

作者:颜雯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王大国不看重名利,一心只想着治病救人,造福一方百姓。经他之手救活的人,上万而不止。(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27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代中医博大精深,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纵观历朝历代,宫廷内不乏深谙医道、疗疾有方的御医,而民间也有不少医者身怀绝技、精通奇术。他们的医术有的是通过研习古方、从中参透了医理所得,而有的则是世外修行者传授的秘术、仙方。

姚应凤经道人指点 能从外伤知人死期

明代仁和县(今浙江杭州)有位医生,名叫姚应凤。他十三岁那年上山采药,遇到了一位老妇人。这位老妇指着地上一种名叫“青精”的植物对他说:“这东西能吃,吃了以后会精力旺盛、体力倍增。”此后,没过多久,他就去了齐云山寻访仙道。

齐云山,古时叫“白岳”,因传说真武大帝曾在此显灵,又被人称作“小武当”。姚应凤进山后不久,便看到一位道人。有一天,大雪纷飞,他见一位老者躺在雪地里,身体像蒸锅似的,不断往外冒着热气。他认定此人决非凡夫俗子,于是上前拜见,请他赐教。老人看了看他,然后说道:“你我二人倒有些缘分,那我就把身上的丹药和秘方传给你吧!”从那以后,姚应凤便在医术上小有所成。他下山后,开始在江浙一带行医,很快就声名鹊起。

他的医术十分精妙,尤其擅长治外伤。在当地人眼中,他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大夫。然而,他所用的割皮刮骨术,还能治疗肌体或脏腑内的疾病。因此,无论是皮肤上生疮的,还是头疼脑热、体内不适的病人,都来找他医治。他的治病方法很奇特,一般的医书上都没有类似的记载。

当时严州有个叫“施盛宇”的人,头痛病治了三年也不见好。姚应凤看了,对他说:“要把前额割开,把里面的骨头取出来。到了八月,你头疼的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很难治断根,不如等明年春天吧!”第二年一开春,他就取出了病人头里的骨头,让瘀血流尽。血流了好几升,施盛宇的病也彻底好了。

一位老人一直腹胀,其他医生看了认为是膈症,但怎么也治不好。姚应凤说:“这病人患的是肺痈。”他取来一罐水,从老人的头上浇下去。趁他一激灵,又拿刀刺向他的心脏位置。流了几大钵脓液后,老人竟然痊愈了。后来有人问他,你刺他心脏,不怕他会死吗?姚应凤回答:“人的心脏一般是往下垂的,我泼水就会让他受惊;他受惊时,心脏会突然往上提,这时就不会扎到心脏了。”

崇祯皇帝在位时,浙江巡抚喻思恂正率军抵御一伙海盗军的侵袭。战事未结束,可他后背却长出了毒疮。他疼痛难忍,把姚应凤请来治疗。姚应凤从他后背上剜出了两大钵腐烂的肉,又把道人给他的秘制丹药敷在病人的伤口上。只过了两天,毒疮就好了。

古时,毒疮叫“痈”,有祸患之意。就在姚应凤为喻思恂治好毒疮的第二天,海盗军的头领便主动上门来投降了。将士们一看不用再打了,都很高兴。他们没想到,姚应凤这一治竟能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于是都很感激他。

民间有很多医生都要通过望、闻、问、切,才可清楚地知道人的病情或病因。而姚应凤隔着肚皮,就能知道人体内的脏腑是否健康;一看病人的伤处,就知道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如何治疗,甚至能准确地说出病人是否还有救、能活多久。

有人背上长了个东西,姚应凤只看了一眼,就说道:“不是大问题。”而旁边有一人,看起来并无病痛,只是左边的唇角上有颗红痣。这时,姚应凤却说:“你的牙齿都没用了,人也活不过三年。”那人在一旁听着,气得一句话都没说。可三年后,他的牙果然都坏掉了。他跑来问姚应凤怎么办,只见他摆摆手说:“三年一过,就是你的死期了;此乃天谴,我又怎能改变?”还有一人,脖子上长出了“斫头疮”(也叫“砍头疮”)。姚应凤一看,就告诉他:“已经没救了,三年后你连头都会掉的,怕是性命难保啊!”后来果真如此。

有病人浑身疼,来找姚应凤治疗。他一眼就看出那人的左胳膊上有东西附在那里,就说道:“你以前吃肉时,中了鼠毒,如今你左臂上都长出老鼠来了。”说完,就拿起刀,做出要砍过去的样子。这时,果然有一只老鼠从那人身上掉下来,很快跑开了。

后来,一位六十多岁的病人来找姚应凤,他看到那人身上长满了谷子大小的疥疮,就对他说:“这是‘净海疮’,一般到六十岁时,就会长满全身;你千万别去治,不治还能活,治好了马上就死。”那人没听他的,去找别的医生治。结果,他的疮一治好,人就死了。

到了晚年,有一天,姚应凤把自己的儿孙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要走了,以后会再回来的。”说完,他就盘腿打坐,闭目而逝了。

王大国师从异人 用两颗药丸治好顽疾

明朝时,江西南昌有位医生,名叫王大国,字邑郊。他年轻时,曾遇到一位异人,很有学问,且医术不凡。这位异人治好了他多年的痰疾,王大国对他十分敬佩。他看此人道行不浅,不像俗世之人,就拜他为师,跟他学医术。

他一直潜心钻研蕴藏着至高医理的《黄帝内经》等经典书目,而老师传给他的奇方、秘术,他也参透了其中的玄奥。有一天,老师考查他所学的内容时,发现他不仅对答如流,给出的答案也句句切中要害。老师惊叹不已,与他会别,对他说:“我在世间行走这么多年,还没见过领悟力如此了得的学生!你再努力努力,就能与以前那些医圣比肩、齐名了。”

老师离开后,王大国便踏上了悬壶济世之路。他仁心至圣,且医术通神,于是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有一户人家跟他同住在一个巷子里,家中年幼的孩子长了瘰疬(音luǒ lì,西医称“淋巴结核”)。那孩子吃了很多药,却久治不愈。王大国看了,拿出两颗药丸,让他吃下去。结果,那孩子当天就痊愈了。王大国治病竟有如此神效,亲眼看到的人都啧啧称奇。

南昌有位地方官,左脚长了毒疮,从脚背都烂到脚底了,他疼痛不已,请了很多医生来治。可治了很久,毒疮不但没好,还比以前更疼了。后来,王大国去了,一看他的脚,就把上面敷的那些药都清理掉了,只让他服用自己配制的汤药。那官员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只喝汤药能长出新肉来?”王大国回答:“再过半个多月,就能痊愈了!”结果,汤药只喝了三、四天,疮口就开始愈合。刚到第二十天,烂掉的地方就全长好了,脚上的皮肤就像刚长出来一样。那官员心服口服,亲笔题写了“技超方外”四个大字,并制成匾额送给王大国。

王大国不看重名利,一心只想着治病救人,造福一方百姓。经他之手救活的人,上万而不止。

资料来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五百三十七卷目录 /医部医术名流列传》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质。(Shutterstock)
    古代医者多以救人性命为重,甚少有拿医药当牟利手段的。为穷苦的病人出义诊,动辄还施金、赠药的医生比比皆是。这就是古代中国民间大夫对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
  • 明代的许多御医的一生都极富有传奇色彩,有的因帝王爱重而在医官的最高品阶上连任了好几朝;有的敢直言进谏,劝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则与帝王畅谈养生之道,让其清心寡欲、保养正气。这些御医都是品性高洁之人,医术更是不同凡响。他们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顽疾,还能通过诊脉预测出其福祸吉凶。
  • 他们深知,炼就医术之前,先要领悟医道。心中有道,望、闻、问、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于病痛疾苦。
  • 在现代中国,许多人用中医治病往往要治上几个疗程,也没彻底把病治好。若将时光拉回到中国古代,人们就会发现,流传于上古的中医之道被代代相传后,无论是皇家御医还是民间大夫,都能准确地找出病因,并迅速地开出药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话在学儒之人中颇为流行。因古代的儒学与医学皆源于上古之道,于是儒生与医生所承担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处。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所蕴藏的神奇力量。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的基本技能,诊病方式看似简单,但成效要想达到极高层次却并非易事。这其中的每一项都神妙莫测。不抱着“普救含灵之苦”的“大慈恻隐之心”,古代那些药到病除的医术、能断人生死的脉术都是练不出来的。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历代良医不仅能治人久病不愈的顽疾,而且也多有在须臾间起死回生的医术。掌握这种医疗神术的医生,首先都必须有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医德。看清代名医熊庆笏和刘道景起死回生的医德、神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