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择佳偶的智慧

作者:李雪纯
古人非常看重人的德行,交友也好,婚配也罢,都要选择人品好的。《Every day life in old China》清朝婚礼插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5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王湛择妻

汝南内史王湛因为不爱说话,不喜交游,人们误以为他痴傻。他年轻时没人提亲,便自己提出向郝普的女儿求亲。他父亲王昶认为他痴傻,恰好又没有婚配,就随了他的心意,答应了他。郝氏美貌贤淑,婚后生了王承(王承被誉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成为王家良母的典范。有人问王湛:“你是怎么了解她的?” 王湛说:“我曾经看见她在井边取水,举止仪容不失常态,没有不雅的地方,因此知道她很不错。”《世说新语‧贤媛》

古人非常看重人的德行,交友也好,婚配也罢,都要选择人品好的。王湛表面看起来痴傻,实际上十分了得,在择妻这件事上就可看出其高明之处:通过对郝氏日常行为的细致观察评定后才做出决定。王湛出身世家大族,父亲王昶官至司空,但郝氏打动王湛的却是她劳作中透出的那份从容娴雅,这正是古人所推崇的妇女应有的美德。

懂相术的钟氏

王浑有个美丽贤淑的女儿,王浑的次子王济想为妹妹寻一佳偶,但一直没找到。有一个军人的儿子,才能出众,王济想把妹妹嫁给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钟氏。母亲说:“如果确实很有才华,可以不计较他的门第,可是要让我见一见。”王济便叫那个军人的儿子跟平民百姓混在一起,让母亲在帷幕后观察他。之后,母亲对王济说:“穿这样衣服、长这样相貌的人,就是你挑选的那个人吗?”王济答:“是的。”母亲说:“他的才能出类拔萃,但看他的外貌和骨骼,一定不会长寿。不能跟他结婚。”王济听从了母亲的话。几年后那个军人的儿子果然死了。《世说新语‧贤媛》

这个钟氏可不一般,她是太傅钟繇的曾孙女,出身名门,知书识礼,才智过人,与上一则故事中的郝氏是一对好妯娌。有人调侃钟氏是“天下第一丈母娘”。她选女婿只要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就把他的家庭门第、未来寿命都看透了。还有人说:有这样的母亲是女儿的福分,能为闺女把好选婿的大门。

钟氏懂相术,这在古代也不足为奇。相术、风水、周易、五行、八卦等古人推崇的这些东西都不是迷信,正逐步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古代婚姻主要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人生经验、生活阅历比子女丰富得多,他们看问题可能更深远更准确。古人的婚姻家庭普遍比较稳固。

现代婚姻主要是年轻人自己做主,近几年还流行什么电视相亲、网络相亲、集体相亲……五花八门。但现代离婚率却逐年攀升。当然这有多方面原因,与年轻人的阅历不足有关,更与整体社会道德下滑有关。

坦腹东床的王羲之

太傅郗鉴派人送信给丞相王导,想从他家找一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信使说:“你去东厢房吧,随便你挑。”信使回去对郗鉴说:“王家子弟都很好,听说有人到府上挑女婿,都正襟危坐,庄重拘谨。只有一个少爷在东床上露着肚皮睡觉,像没听说过这事一样。”郗鉴说:“就是这个最好!”随即派人打听,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晋书》)

太傅郗鉴是东晋重臣,少年时师从儒学大师郑玄,博览经籍,以清节儒雅著名。他为爱女择婿的故事成就了“东床快婿”这段佳话,千古流传。

王家优秀子弟众多,他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坦腹东床的王羲之呢?要知道,那时候王羲之还不是“书圣”啊。因为郗鉴看惯了朝堂上的趋炎附势,他看中的是王羲之独有的那份淡定洒脱、率性自然的特质。史载王羲之信仰道教,崇尚自然。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及其书法作品,都与道合。其书法作品,比如《快雪时晴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都是这种真性情的表露,给人以潇洒飘逸、纯净自然的美感,人们赞美王羲之作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岳父郗鉴的择婿眼光真的很精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