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厨庖丁

王元甫 医师、中医医学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 ,

庖丁为战国时代的厨师,历史上并无记载,只出现在《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术。庖丁解牛的动作干净俐落就像商汤时代的舞蹈,而解牛的声音节奏分明就像唐尧时代的音乐。可见庖丁解牛的技术已达“神乎其技”的境界。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文惠君就问庖丁说﹕“你解牛的技术为什么会如此高超?”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就是说,庖丁的神技是由“道”来的;也就是说,“道”是使庖丁技术“出神入化”的方法。古代厨师也兼解剖牲畜,由解牛技术的高超,可见庖丁的烹饪厨技也是非凡的。庖丁并没有进一步解释“道”为何,我们可以称其为“厨道”。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庖丁也说明他学习解牛的过程。他刚开始解牛时,所看到的是整只牛;三年之后,所看到的就不是整只牛了;现在解牛时,是以“神”来看牛,而不是用眼睛看。

庖丁还说一般普通的厨师(族庖)一个月换一次刀,技术好的厨师(良庖)一年换一次刀,而他解牛的刀刃用了十九年还跟新的一样。

历代对“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大多不能解释清楚,主要是因为《庄子》不是一般文学的书,也不是一般哲学的著作,而是道家修炼的经书;只有真正明了修炼的真义,才能知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内涵。

“神”就是指“天目”,用“天目”可以透视人体,当然也可以透视牛体,“神医”扁鹊、华佗都有此特异功能。“神厨”庖丁就是用“天目”来解牛,所以看到的是牛的内脏、关节,而不是全牛,所以称“目无全牛”。因为庖丁能透视牛体,所以能避开坚硬的骨骼,不会损害刀刃;而且修炼不仅会开“天目”,还会出“功”,用“气功”解牛,事半功倍,当然刀刃能用了十九年、解几千头牛还跟新的一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南北朝时的《南史·孙棘传》记载,孙棘是彭城人,他有个弟弟名叫孙萨。南朝宋孝宗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朝廷要征发十五岁的男子服役,弟弟孙萨是征发对象。可是,他因故没有能够按期到达,于是按照律令,要被论罪处死。
  • 唐宪宗元和乙未年(公元815年),廖有方进京赶考落第后,到四川去。走到宝鸡县西边,住进旅舍,忽然听到痛苦的呻吟声,便寻声来到隔壁的房里,看见一个穷苦的病人。
  • 袁家坝那个地方发生了一件雷击恶婆的事,情节很希奇。
  • 吕君中第回了乡,女方父母来说:“我家女儿本来没病,定亲后忽然眼睛瞎了,让我们解除婚约算了。”吕君说:“定亲以后眼睛瞎了,并不是你们骗我啊,为什么要解除婚约呢?”于是和那盲女子成了亲。
  • 南方有个大户人家姓张,家族中有个官员名叫张履昊,喜欢探求长寿之术。朝廷准予他告老还乡,住在江宁。刚到这里时,携带有白银160万两。
  •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苏武的正直坚忍感天动地,而李陵的妥协背叛遗恨万年!
  • 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试已毕,还未“传胪”,(那是科举时代,殿试后的宣制唱名。)纪晓岚就先在富阳董文恪公家中作客,邂逅了一位精于拆字的士子。
  • 叶广彬,字大宜,号月窗,明代人。年轻时很聪明,每天能背诵上万句诗文,原先对科举诗文十分精通。但后来看到父亲那么大年纪,依然是生员,就辍学不参加科举,管理一些农田杂事。但是读背诗文,依然如故。众家经学、史学以及阴阳算术,没有不通晓的,人们都说他博学多识,堪称一代奇才。
    叶广彬相貌有些呆板,外表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没有什么能耐的人,他见人时说话很拘谨、脸色紧张;面对别人时,格外恭顺。
  • 清朝巡抚田兴恕年轻未发达时,以割草为生,乡里有一个姓朱的富人,兴恕割了草就挑到他家去卖。一天去晚了,朱富人已经买了草,兴恕很懊丧,想到一日饭食没有着落,倚门感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