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凡‧戴克—17世紀藝壇超級明星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拿桂冠的查理一世和瑪麗亞‧亨麗埃塔》局部,1632年作,布面油畫,紐約弗里克收藏館藏。(Courtesy of The Frick Collection)

font print 人氣: 1134
【字號】    

【大紀元2016年05月05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Kati Vereshaka報導,張小清編譯)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對一部大片的過度炒作,讓我們無法再享受不帶觀念感受電影的原初樂趣,我們的觀影經驗因此有所保留,也變得有點玩世不恭。然而就佛蘭德斯(今比利時)畫家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又譯范戴克,1599—1641)的肖像畫來說,無論你在觀展前讀到多少盛讚之語,也不會影響你親睹畫作的體驗。在這裡,你可以信任宣傳語。

「凡‧戴克:肖像的解剖學」(Van Dyck: The Anatomy of Portraiture)畫展眼下正在紐約弗里克收藏館(Frick Collection)展出,這是20年來美國首次舉辦大型的寫實肖像畫個人展覽。展品約100件,包括油畫、版畫和素描等,充分展示了令凡‧戴克一舉成名的驚人天賦。

作為英王查理一世時期的宮廷首席畫家,凡‧戴克在歐洲和歐洲之外都改變了肖像繪畫的發展進程,這次展覽就是其藝術造詣的極好見證。

進入弗蘭斯‧斯奈德斯和瑪格麗特‧德沃斯的世界

才及弱冠之年,凡‧戴克已經獲得畫家同行的讚譽和信任,從他在1620年前後為畫家弗蘭斯‧斯奈德斯(Frans Snyders)繪製的肖像中即可見出這一點。斯奈德斯是西班牙國王最喜歡的靜物、動物和狩獵場面的宮廷畫家之一。這幅肖像旁邊展出的就是凡‧戴克為斯奈德斯之妻瑪格麗特‧德沃斯(Margareta de Vos)所作的肖像。

幸運的是,這兩幅作品都被亨利‧克萊‧弗里克(Henry Clay Frick)收藏了,這位工業巨頭出身的大收藏家對購進互有關聯的作品情有獨鍾。

而功成名就的斯奈德斯竟委託一位20歲的同行來繪製肖像,這極好地說明了凡‧戴克的才華多麼早就獲得了認可。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弗蘭斯‧斯奈德斯像》,約作於1620年,布面油畫,紐約弗里克收藏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凡‧戴克對兩位主人公的描摹令人歎止:從有精緻鑲邊的華麗黑色裝束(特別是德沃斯衣服上閃爍的金色刺繡),到看起來相當怪的纖細手指……而最終抓住你的還是他們的眼睛。借用今天「漫畫泡泡」的用語,和他們對視的一瞬,是個極富衝擊力的「KAPOW!」(大爆炸)時刻。當代的動漫畫家們通過擬聲詞引起觀者注意,而凡‧戴克則是通過他爐火純青的寫實肖像畫技藝。

暫離紐約分分鐘的繁忙,留出一小時與這些人物靜靜對視吧——他們出自凡‧戴克的筆端,體現著偉大藝術的力量,堪稱現實主義、人本主義和藝術靈性的範例。

斯奈德斯久已故去,凡‧戴克也在42歲就離開了人世,想及此,當畫中人滿懷自信地看向你時,他們身上的那股生命力不能不讓你驚異。

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凡‧戴克的一幅自畫像,作畫時他年僅13至15歲。少年人的活力、躁動與傲氣躍然畫上。僅僅用「技藝純熟」還不足以形容,對當時的藝術界來說,這幅畫名副其實是一部宣言。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自畫像》,約作於1613—1615年,木板油畫,維也納藝術專科學院博物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自畫像》,約作於1620—1621年,布面油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在魯本斯畫室

凡‧戴克1610年成為畫家亨德里克‧凡‧巴倫(Hendrick van Balen)的學徒,三年後(14歲左右)進入了著名安特衛普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的畫室。他很快成為魯本斯的得意門生,未滿20歲時,就已經在輔助魯本斯完成大幅的委託畫作了。

「作為一個少年人,他對魯本斯的模仿惟妙惟肖,我們幾乎很難分清他們兩人的作品。」弗里克收藏館歐洲繪畫部北方巴洛克繪畫助理策展人亞當‧埃克(Adam Eaker)說。

凡‧戴克的畫法

在樓下的展廳,我們得以更近距離地感受凡‧戴克的作品。他的大型肖像畫具有震懾力,而這些習作,這些紙本的炭筆線條,則是其才賦與繪畫過程的明證。

凡‧戴克保存至今的頭像素描為數不多,這讓展覽負責人斯泰恩‧阿爾斯廷斯(Stijn Alsteens)感到困惑,阿爾斯廷斯現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素描版畫部負責人。著手策劃這次展覽時,他曾預期找到更多,「因為凡‧戴克被公認為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肖像畫家之一」。

他解釋說,安東尼‧凡‧戴克存世的素描約300幅,肖像習作占三分之一強。數量不多的原因,是凡‧戴克更喜歡直接在畫布上起稿。對於尺幅較大的畫作,如為英國王室繪製肖像時,凡‧戴克先在一塊較小的畫布上畫了一幅習作,題為「伊麗莎白和安妮公主,查理一世之女」(1637年),在這次展覽中也可看到。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伊麗莎白和安妮公主,查理一世之女》,1637年作,布面油畫,愛丁堡蘇格蘭國家肖像畫廊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下面一層展廳裡陳列有約60幅素描,這是凡‧戴克《圖像集》(Iconography)草圖最為集中的一次展出。它們給觀眾帶來深深的喜悅,在這裡,我們得以最近距離地欽羨凡‧戴克的藝術家之手。

《圖像集》是一組肖像版畫,刻畫了凡‧戴克時代的名人們,包括王室、政治家、將軍、藝術家和學者。在展出的素描草圖中,我們得見描繪「小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的一幅黑色炭筆素描和一幅蝕刻版畫,還有凡‧戴克的第一任老師亨德里克‧凡‧巴倫的素描肖像。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小彼得‧勃魯蓋爾像》,約作於1627—1635年,蝕刻版畫,美國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弗蘭斯‧斯奈德斯像》,約作於1627—1635年,蝕刻版畫,美國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亨德里克‧凡‧巴倫像》,約作於1627—1635年,蝕刻版畫,美國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而對同鄉藝術家弗蘭克斯(Sebastiaan Vrancx)的描繪,則顯示了簡約的線條可以容納多少信息,以傳達出主人公的個性。

埃克介紹說,《圖像集》中的版畫一直是像美國一度流行的「棒球球員照片卡」那樣來流通,就是人們可以只購買自己感興趣的人物肖像,再自己裝訂成冊。該展的展櫃裡就有這樣一本存世的自訂《圖像集》。

看起來,藝術家首先會對著畫主作一幅細緻入微的黑色炭筆素描,然後,會在木板上將其轉換為黑白灰色調的油畫(grisaille),作為雕版的輔助參考。展覽中有四幅這樣的油畫連同原始的炭筆畫一起展出,讓人流連忘返。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加斯帕‧吉瓦茨像》(Gaspar Gevaerts),約作於1627—1635年,木板單色調油畫,英國北安普敦郡鮑頓宮收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展出的一些蝕刻版畫也說明了為甚麼凡‧戴克在史上最偉大版畫家中也有一席之地。他並未將製版委託給不認識的雕版師,而是與精心挑選的合作者密切配合,敏銳地觀察著自己素描和油畫中的光影在他們手中的轉換。

《拿桂冠的查理一世和瑪麗亞‧亨麗埃塔》局部,這幅蝕刻版畫是羅伯特‧凡‧弗洛厄斯特(Robert van Voerst,1597—1635/36)1632年據安東尼‧凡‧戴克的油畫雕版製作的,溫莎堡伊麗莎白二世王家收藏。(Kati Vereshaka/Epoch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拿桂冠的查理一世和瑪麗亞‧亨麗埃塔》局部,1632年作,布面油畫。(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遊歷各國

憑藉藝術上的成功,凡‧戴克從家鄉佛蘭德斯來到了意大利、法國,最終進入了英王查理一世的宮廷。

凡‧戴克共為查理一世大約畫了40幅畫像,為他的王后瑪麗亞‧亨麗埃塔畫了30幅左右。第二次在英國逗留時,他不僅受到了國王的持續資助,也被冊封為爵士。不幸的是,這裡也是他早逝之地,死因似與過度疲勞有關。

無論是透過炭筆線條還是油畫筆觸——畫布上精心鋪陳的顏料召喚著光影,凡‧戴克的這些畫作都引出一個問題:一個人的靈魂會給後世留下怎樣的印跡?

凡‧戴克讓我們直面人類的生活情境而生出謙卑之感,同時,他也讓心靈得到昇華——這是偉大藝術的特點。如果一位藝術家可以跨越諸多世紀讓後人反思藝術的當務之急,他就是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使命。

「凡‧戴克:肖像的解剖學」(Van Dyck: The Anatomy of Portraiture)畫展將於6月5日結束。 @*#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凡‧戴克夫人瑪麗‧魯斯文像》(Mary, Lady van Dyck, née Ruthven),約1640年作,布面油畫,馬德里普拉多國家博物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凡‧戴克夫人瑪麗‧魯斯文像》(Mary, Lady van Dyck, née Ruthven)局部,約1640年作,布面油畫,馬德里普拉多國家博物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 Times)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尼古拉斯‧拉尼爾像》(Nicholas Lanier),約1628年作,布面油畫,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安妮‧凱莉女士,後來的克蘭德博女子爵和克蘭布拉西爾伯爵夫人像》(Lady Anne Carey, Later Viscountess Claneboye and Countess of Clanbrassil),約1636年作,紐約弗里克收藏館藏。(Courtesy of The Frick Collection)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奧蘭治的威廉王子與瑪麗公主》(Prince William of Orange and Mary, Princess Royal),1641年作,布面油畫,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藏。(Kati Vereshaka/EpochTimes)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班牙畫家約翰•保羅•布蘭奇(Juan Pablo Blanch Ribó)出身於繪畫世家,是家族中第十二代畫家。他的父親和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對他影響至深。
  • 2016年1月1日下午,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美國德州休斯頓瓊斯表演藝術劇院(Jones Hal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進行了第10場演出。現場觀眾對神韻演出高超精湛的舞蹈、色彩鮮艷明亮的服裝、高科技動態天幕等讚不絕口,結束時紛紛起立鼓掌表達對神韻的讚歎與感謝。
  • 在莫高窟,還有更為完美,沒有斷臂的菩薩像。 那就是盛唐第四十五窟和第一百九十四窟的菩薩像。 這兩尊菩薩像,代表了中國古代人物塑像的最高成就。
  • (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藝術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許多家長都會為孩子選擇不同的藝術課程。家長送孩子學藝術課程的心態和目的都不同,對孩子的期望值也不相同,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孩子的反應也不同。
  • 1名美國畫家2013年在紐約港口將瓶中信投入海中,瓶子飄洋過海5700公里,最近在法國西南岸被發現,有趣的是,撿到的人也是畫家。
  • 顧愷之多才多藝,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為他的才華多元,當時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 清明節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宋朝極盛,元朝多從本俗,明朝把清明列為「時享」,歷經清朝、民國,一直到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 「看了神韻會三天睡不著,因為很感動、很好看!」 2016年4月9日午間,主張書畫合一,擅以稻草筆寫書法的知名書畫家張小峰,觀賞了神韻藝術團在台中的演出後,對晚會讚歎有加。
  • 4月14日下午,水彩畫畫家Gloria Walter在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洛杉磯柯斯塔梅莎(Costa Mesa)橙縣表演藝術中心的精湛演出後,她讚歎神韻演出與天幕的畫面配合非常完美,她盛讚天幕設計巧思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