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幻如棋局 雅俗弈道谱春秋

围棋文化漫谈(三):围棋史话

作者:行云
font print 人气: 89
【字号】    
   标签: tags:

黑白神韵清淡远
融贯千秋透云天
遥看当年风流君
不羡江山只羡仙

围棋融合艺术、易理、谋略、智慧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充满佛、道、神色彩的半神文化之典范。自尧起源,历朝历代围棋一直深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垂爱。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十分风行的围棋在诸子百家的言论中频频出现。受老子亲自传道的尹喜真人所着《关尹子》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无一事可以息得者。”可见那时琴棋已成风尚。

到了汉代,宫廷内盛行围棋,据《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侍高帝,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著名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的《弈旨》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围棋理论的专著之一。

三国时围棋深受群雄青睐,据《三国志》等文献记载,曹操、诸葛亮、陆逊等英雄豪杰均是围棋高手。《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隐居隆中时,赋有《围棋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道出了诸葛亮超然脱世的智者风范。

此外,关羽也有肩中毒箭,一边接受刮骨治疗一边安然下围棋的美谈。而东吴孙权之兄孙策和吕范下的棋谱仍保存至今,是世上留存最古的棋谱。

到了南北朝时期,不少皇帝喜好围棋。据《南史》记载,宋明帝特别为弈棋者设置了“围棋州邑”的专门官署,这是中国历史上帝王首次为棋士们设立官署。

一心向佛的梁武帝萧衍也是个棋迷,撰有《围棋赋》、《围棋品》、《棋法》等专著,他曾令大棋家们主办了一次全国性围棋赛事,规模宏大轰动一时,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国性围棋比赛。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围棋的发展也达到高峰。不少有关皇帝观棋、弈棋等佚事佳话记载于文献之中。

唐朝在宫廷内设棋博士,翰林院还设有“棋待沼”、“画待诏”、“书待诏”的官职。因围棋战术与兵法关系密切,唐代以前,辑录围棋著作多归入兵书类,而唐书却将其归入《杂艺术》类,可见,在诗如潮涌、棋如星云的盛世唐朝,围棋的艺术性受到广泛重视。

一代圣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围棋,并作有不少围棋诗赋。著名的太原起义,便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为掩护,与众人策划而成的。又唐太宗常与门下十八学士弈棋,后人并因此画有〈十八学士弈棋图〉。

而在杜光庭所着的《虬髯客传》中,则记载了虬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马行东酒楼观弈,借机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结果道士一看到李世民“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便惨然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之后,虬髯客便因此而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

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均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唐后主李煜可谓风流君王的代表人物。他的一曲〈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他不仅诗词倍受后世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而且也酷爱围棋。据《全唐诗》记载,后主下棋时,还没几岁的弟弟李从谦爱在一旁观看,后主曾让他写了一首〈观棋〉诗。其父中主李景及其兄弟也都是诗赋、围棋好手,深受李煜赏识的唐末五代著名画家周文矩所画〈重屏会棋图〉,描绘了他们对弈时和谐而又其乐融融的情景。

到唐、五代、宋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围棋在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著名的文人之中,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不仅会下围棋,而且多是好手,且著有许多关于围棋的诗文词赋。

五代〈重屏会棋图〉(公有领域)

宋代文人范仲淹也是其中的一位,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世所传诵,他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诗句描写下棋,还立下过“吾当着棋史”的宏愿。

宋太宗是个围棋高手,有“善弈”、“绝格”之称,当时的一些国手都下不过他。据《通志》、《宋史艺文志》及《皇朝类苑》记载,太宗著有《棋图》一卷、《御制角局图势》数卷。

宋太宗还常作些死活棋势考朝臣们,太宗曾制过三个棋势:“对面千里”、“独飞天鹅”和“海底取明珠”。

这些棋势被宋朝文学家王禹傅在诗中描绘为“天机秘密通鬼神”,并记载于宋人围棋国手、棋待诏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之中,这本载有大量古谱的围棋专著因宋徽宗“忘忧清乐在枰棋”的诗句而得名。

围棋到了明朝大为昌盛,名家好手辈出。据《渊鉴类函》等文献记载,明朝多位皇帝喜好围棋,开国谋臣刘伯温善下围棋。

传世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对围棋也颇有造诣,他的围棋诗〈围棋歌赠鲍景远〉堪称当时的代表作,诗曰:“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一,……甲第公侯饰马迎,玉堂学士题诗访。去年我客大江东,鸡鸣寺中欣相逢。四方豪隽汇观局,丈室之间围在重。”诗中反映当时社会对围棋的推崇。

直到晚年吴承恩还赋诗:“一枕梦江南,棋声在秋寺。”藉以怀恋当时的美景。

清朝康乾盛世期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棋运也极为兴盛,涌现出众多围棋名家高手,其中的黄龙士、范西屏和施襄夏被尊为“棋圣”。

黄龙士的棋艺可谓出神入化,他的弟子徐星友从师修业曾三年足不出户。在星友达到被让两子的水平后,师徒下了十局棋,这十局双方尽智竭力,呕心沥血,前古所未有,十局终了,星友一跃于龙士之左,这天惊神泣的古棋局被称为〈血泪篇〉,闻名遐迩。

其后,范西屏与施襄夏的《当湖十局》堪称精妙绝伦,也是中国古代对弈中登峰造极之局。

围棋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留下的美文佳话不胜枚举。然而,由于围棋雅俗共赏,智者也有用之于权谋,俗者也有用之于赌博,喜者也有为之沉溺而荒废正务,因此围棋也受到古代一些忧国忧民者的贬低,有甚者更指责其丧志误国。

其实,那些并非围棋本身的瑕疵,而是弈者自身的道德境界不同所致。从修炼界 角度来看,国之兴亡乃随天象演化,自有定数,非人力可改,更谈不上归咎于围棋,何况自古许多盛世王朝的帝王将相和卓有成就者也都是围棋雅好者。

此外,具有神奇色彩的是,围棋还出现在惊世预言之中,如宋朝邵雍的预言〈梅花诗〉后三段第一句“如棋世事局初残”,就不仅仅是在感叹世事变幻如棋局,其背后还隐喻着重大天机。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远古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和野兽共存、共食,也像野兽一样,经常死于自然灾害。
  • 韩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是西汉开国名将。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收复关中、拿下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灭楚兴汉。他身兼“王侯将相”之才,被楚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也被称为“兵仙”、“战神”。
  •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 作为神传给人的文化,围棋与书画、诗词、音律等艺术,一起融汇于悠悠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历代流传着大量与围棋有关的神话典故、奇闻轶事,仅从它众多的别称便可见一斑。
  • (shown)有人可以通过笔迹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有人可以通过一首曲子判断国家的兴衰。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