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心 文學之光

六年級詩人巡禮:浪漫負荷談陳雋弘

文/陳昱成
font print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接到5天的教育召集令,帶了一本詩集到部隊裡打算好好拜讀,那就是六年級詩人陳雋弘(1979~)的《面對》。清新的詩句,集結了多篇得獎詩作。前輩詩人羅智成在序中提到這本詩集提醒了他一個「關於這座島嶼少有的美滿事實」,「他的優美的詩行與詩想,就是我們的安全感的來源」;同輩六年級詩人鯨向海則歸納出陳雋弘詩中的「擬童話傾向」;林婉瑜也以輕、重在序中討論雋弘的詩作;我以為雋弘的詩句,看似輕盈的文辭之中,試圖負荷著濃郁的情感,那是其他六年級男詩人少有的浪漫傾向。

陳雋弘目前擔任教職,年紀輕輕即已獲得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文建會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多項大獎肯定,作品也屢被收入各詩選。大三時開始活躍於BBS站(田寮別業、山抹微雲),之後又經營「貧血的地中海」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skyflys),擁有一片天地。雋弘與其他六年級詩人一樣,擅用部落格作為發聲場域,也與同儕互相取暖(例如同樣都是雄中畢業的林達陽、凌性傑),為彼此的詩集站台和寫序。

他的〈面對〉,是代表作,十分引人入勝:

面對落地玻璃窗
我們隨餐具漂在海上
靠近岸邊的桌布顏色較淺
靠近你胸口的海水
蔚藍一片
一艘小船
慢慢駛進了你的耳朵
飛出來
又變成海鷗

簡潔的文字,魔幻般的場景,被海洋意象包容,開啟了六年級男詩人的另一扇美好的新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是多元族群共居之島嶼,眾聲喧嘩的母語文學是台灣文學的一大特色;為了讓民眾能夠認識、欣賞作家在這塊土地所創作的優美文學作品,歷經一年籌備,國立台灣文學館於4月24日起推出結合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文學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
  • 數位時代,人人都有部落格,書寫心情,表達情感,近幾年隨著「部落格」的興起,也有所謂的「文學部落格獎」,但究竟文學部落格到底該怎麼獎?我個人也感到相當好奇。
  • 忘不了那羽葉、那蝴蝶,和那人的身影,兀自留在台灣文學館的門廊。
  • 文學來自作家旺盛的心靈活動,「閱讀」讓我們的社會散發文學光彩,為了證明你我充分理解這些文明的心跡,「悅讀」吧!
  • 《文訊》與《聯合文學》曾分別製作「文學新世代」及「21世紀新十年作家群像」,針對六年級詩人進行文學觀察。
  • 中國人自認為是詩的民族,由於自古即有一部《詩經》,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台灣人,自明鄭以來,也產生許多傳統詩人,往往為了一句詩推敲不已。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