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21)水庫移民悲歌

天生橋一級、二級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3.巴結鎮中心村

(5)房屋補償(個人補償部分)

房屋屬於個人補償部分,每家每戶房屋大小不一,結構也不盡相同,許多村民並不知道自己房屋面積有多少,兩棟幾乎一樣的房屋,一棟給你180 平米,另一棟給你150平米,「雙胞胎都有大小,何況房屋呢」,即使你請村組幹部實地丈量,「你們丈量的方法不對」!「他們自己實地丈量回去後都不認賬,更不用說是村組幹部丈量」。許多村組房屋面積沒有公佈,有些公佈也是在搬遷之後。房屋淹沒屬於個人補償,只有各家各戶自己去爭取,不會有人幫忙,不會有人去靜坐示威,因此,想給多少就給多少,想減多少就減多少,「憑良心給」。

200平米只給150平米,或100平米只給80平米,一般是沒有人去找,找也不會有結果,可要是把150平米減到0,一棟房子突然消失,那就太過分了!局外人想都不敢想,當然,不會是無緣無故,「一個戶頭只能有一棟房子」,「有了新房子,舊房子就不是房子,不能給補償」。

中心村者麼一、二組《690米水線下移民個人補償補助結算兌現清冊》中,沒有得到補償是老房屋。兒女建新房,舊房屋老年人居住,本來是兩家人,但戶口名簿上只有一戶,制《清冊》時就有了藉口,舊房屋不給補償。

序號15號李元世(真實姓名李元品),房屋補償12096元,表上「已付」項6812元,「結算補付」項5284元,「已付」本來就沒有支付,98年2月6日,由鎮副書記兼移民站站長唐某簽字的收款收據No.0015682中,李元品之子李光能拿著這張收據準備先去領取「結算補付」一項中的5284元,以後再去瞭解「已付」究竟是怎麼回事。「已付」本沒有付,「補付」也沒下落,拿著站長簽字的支票,十年有餘,李家也沒有領到那12096元房子的一分補償。

《清冊》上房屋補償12096元,又拿到了站長簽字的收款收據,都領不到錢,何況那些清冊上沒有名單、項目的農戶。

序號96號韋國陽,七十多歲,清冊上只有零星果木補償,沒有房屋補償。韋國陽有一棟木瓦房,是祖上留給韋國陽、韋國太兩人的老房子,大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韋副鎮長帶隊,有村幹部、有昆明設計院李躍華、武國強等人,到者麼一二組實地丈量,韋國陽老房子面積180.93平米,公佈時清冊上卻沒有,其子韋開松到移民部門去問,移民幹部說:「你們不是一家人嗎?有了新房子補償,舊房子不給補償」。要想使老古董值錢,除非你從墳墓裏挖出,否則年代越久,越是腐朽不堪,越是一文不值。木瓦結構每平方米補償185元,房屋一項韋國陽(韋開松)家損失3.3萬元。

工作隊已實地丈量卻不給補償除了李、韋兩家外,者麼一、二組還有另外9戶,韋開洪、韋開志、韋開華、羅漢民、王洪軍(42號)、韋國學(43號)、王洪珍(44號)、韋開秀(126號)、羅漢章(145號)。「老房子不是不給,只是你沒那本事要」,同一批丈量的老房屋還有村支書家,他家在丈量後把舊房子拆掉又蓋上新房,開始舊房子沒有上冊,不過後來舊房新房都得到補償。已經拆掉的舊房能得到補償,而還居住有老年人或是堆放柴火、農具等雜物的舊房卻沒有補償,「想給誰就給誰,不給你也不敢去咬我一口」。中心村其他組未統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在呻吟》記錄的是紅水河——珠江水系主幹流沿岸農民的一些現狀,正如戰爭是49年前中國的特徵,階級鬥爭是毛時代的特徵,計劃生育是鄧、江時代的特徵,《呻吟》也許算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徵吧。
  • 《紅水河在呻吟》不是小說,不是文學,也很少評論,她只是一堆堆材料,是紅水河及南、北盤江流域農民生活的一些片段,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這一帶農民的某些歷史記錄;從某一角度,她即是當代中國農民的一些生活現狀,興許也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縮影。
  • 紅水河從貴州、雲南交界處的黃泥河口即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廣西桂平大藤峽,全長1100多公里,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水位從天生橋一級785米至大藤峽23米,水位落差達762米。
  • 貴州冊亨巧馬林場砍掉巧馬鎮數萬畝松林,幾乎來不及栽樹就解體,留下來的只有原林場總部的一處圩集,也還有某些人利用「巧馬林場」牌子在做一些與當地農民爭搶土地的不光彩的「事業」。
  • 希望中央政府把該地區劃為國家桫欏自然保護區或是桫欏國家公園。
  • 地球屬於人類共同所有,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都有天賦權利在其上擁有一塊,那一塊要麼是祖先留下來,要麼是他去那兒之前沒有人佔據,因此,地球無數小塊分屬於居住在那裏的不同人群所有。
  • 納騰被「584」造林工程征占2000畝,人均7畝,十多年後的前幾年,林場把其中一些杉林劃回納騰,劃回來這一片林地中,鄉政府又劃去80畝,鄉政府把杉樹連同土地賣給伐木公司趙老闆。
  • 距納騰20公里的頂肖村是我當年調查‘584’時主要落腳點,也是政府防範的主要村子。我被公開收審那天,該村村口就有六、七個公安在那兒把守,不准男人去趕集,以防意外。
  • 頂肖村四組王乜後(1944年生)因是寡婦,兒子又小,村幹部在被逼與林場簽定造林協議時也有意避開王乜後家的自留山和責任地,但林場不管三七二十一,被逼簽字的屬於林場,沒有簽字的也屬於林場。
  • 從2003年至2005年,5片杉林被村支書賣一片,村會計賣一片,組長、副組長賣一片,四人又一起賣餘下的兩處,全部出售給益發木材公司趙老闆,除了一片約80畝杉林經群眾簽字同意出售外,其餘杉林都是四個村組幹部分別私下出售,何時出售,售價多少,群眾一概不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