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帝王是如何救災的

藍月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帝王,據歷史記載,夏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夏桀暴虐、荒淫無道,天下百姓不滿,諸侯背叛,於是商湯繼起,接受天命征討夏桀,建立了商王朝。《周易‧革》中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商湯仁慈寬厚,誠信愛民,他看見獵人四面張網捕獸並禱告「從四方來的禽獸,都投入我的羅網」,便感歎「噯,這樣就把禽獸全打光了,如此殘酷的手段和暴君沒什麼兩樣」,因此命人將網撤去三面,只留下一面,改禱詞為:想往左邊走的往左邊走,想往右邊逃的右邊逃,只是捨命要死的,就進我的羅網吧。各諸侯聽到這件事後,都說:「成湯之德連禽獸都能受到他的恩惠,何況於人呢!」此後有三十六國歸順了商湯。

商朝初年,連續大旱,滴雨未落。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上天降雨。史官受商湯之命虔誠的向天地禱告,說了六條責備帝王的罪過:「是不是因我們的王政事無節製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賄貪污?是不是因小人讒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擾政事?是不是宮室修得太大太美?為何還不快快下雨呢?我願意改過啊!」史官天天祭禮,苦苦哀求,還是不下雨。

大旱到第七年的時候,商湯選了一個叫桑林的地方,親自率領大臣們祭祀求雨,但還是不見降雨。此時,史官們占卜後說:「除了供奉牛羊,還要用人作祭品才行。」商湯沉思片刻:「我祭祀求雨本是為造福人民,怎麼可以讓百姓犧牲呢,就讓我來代替吧。」於是將剪掉頭髮和指甲,沐浴淨身,向上天禱告說:「我一人有罪,不要連累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請上天對我這個罪王進行懲罰吧!」禱告完,商湯王登上高高的柴堆。到了點火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大家都認為是成湯王的為民犧牲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解除了連年的旱情。

在中國歷代,帝王又稱「天子」,意即天之子,是受天所管轄和制約的,如果國家發生任何災難,都與皇帝自身的德行有關,所以皇帝要時時自我反省,對天懺悔改過。像商湯這樣一個偉大寬厚的開國君主,為了提醒自己在道德行為上不斷去惡從善,每天都要有煥然一新的進步,連洗澡盤上都刻有警戒自己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孫謙,字長遜,東莞郡莒縣人。小時候被親人趙伯符賞識。孫謙十七歲時,趙伯符當上豫州刺史,就引薦他當左軍行參軍,在職位上孫謙以能幹著稱。孫謙父親去世後,孫謙辭職,搬家到歷陽務農來養活弟妹,鄉里人都稱讚他們的親善和睦。
  • 張煌言和鄭成功、李定國並稱清初三大抗清領袖。張煌言是儒生,卻性情慷慨激昂,喜歡談論軍事。他在崇禎十五年考上舉人,當時軍情緊急,考試要加試射箭,張煌言射箭三發三中。
  • 清代,山東福山縣人安某,確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餘裏,人們稱他為「安飛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視於人,甚至還常常仗技欺人。

    有一天,安飛星來到鄉間,看見一位農夫,打著赤腳在耕地,農夫的一雙新鞋,放在田梗上,被安飛星看上了,即取而穿之。那位農夫追得氣喘汗流,也沒追上。安飛星以此取樂。

  • 西漢末年沛郡有一個富翁,臨終時因為兒子太小,除了女兒和女婿再沒有親近的人可以托付,但是覺得女兒和女婿不善,如果托付他們照顧弟弟,難免他們不貪財害命,富翁左思右想,最後請來全族人,當著眾人的面立下遺囑說:全部財產交給女兒和女婿,只有一把劍托付女兒和女婿保管,等到兒子十五歲時交給他。
  • 晉明帝司馬紹自小就很聰明。他只有幾歲時,一次長安使者來京城謁見他父親,父親問他:「你說長安和太陽哪個離我們遠?」司馬紹說:「太陽遠,只聽人說使者從長安來,沒有聽說誰從日邊來的。」他父親很驚奇。第二天,他父親大宴群臣,又拿這個問題問司馬紹,司馬紹說:「太陽近。」他父親吃驚的說:「為什麼你昨天說的和這不一樣呢?」司馬紹說:「抬眼可以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所以說太陽離我們近。」他父親對他很驚異。
  • 道光三年夏天,潘芝軒的家鄉發了一場大水,淹沒了許多村莊,饑民乞食載道,許多人餓死在路邊,朝廷的災糧又遙遙無期,潘芝軒便首先自已開倉把家裡積屯的糧米賑施給百姓。
  •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戰國時齊國人,出生那天是五月初五,當時人認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男孩會害父親,女孩會害母親,他父親田嬰是齊國宰相,對他母親說:「扔了他,不要養他!」他母親捨不得,偷偷的將田文養大。
  • 王彥超是北宋初年人,年輕時到寺院去出家,僧人說:「你是富貴之人,怎麼能屈居此地呢?」沒有能夠如願。
  • 「盜亦有道」的說法,古已有之。那麼,再深入一步的探討:什麼是「盜之道」呢?清代的大學問家紀曉嵐,在一篇文章中,記敘、回答了這個問題。
  • 宋朝時,河南的劉溫叟多次擔任要職,但是清貧自守,是當時人的道德楷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