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441)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五節:李倫的兩手(2)

他的專汽精神,好像有一種口號標語的毛病,經不起挫折,因一個員工和他頂嘴而產生那麼多的感慨。所以他的拚搏讓人難以理解,惡意者把它當成另有所圖的障眼法,說他像演戲一樣。說他無病呻吟,裝腔作勢。

然而就比如一場惡戰擺在統帥面前,他必須想出讓人衝鋒向前的激勱口號,例如「不攻下某高地決不收兵」、「與陣地共存亡」、「誓死血戰到底」之類!除了萬不得已的殺身成仁,那也是名垂千古死也值得的。

不過,按照中國國情,他的事業注定成功不了,他的悲哀注定在他的性格之中,被人無法理解,只好任人肆意歪曲了。中共腐敗的政治制度,永遠是他不可逾越的障礙,使他產生哀歎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不過,從這種矛盾百出之中,他能總結出一套專汽文化,確是他才華的表現,雖然他對各種阿Y無可耐何,但他終於以他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把各種類型的人捆在一起,駕馭他們。讓他平時最看不起的黨委書記和工會主席也聽從他的指揮,當然他也同樣付出了耐心,容忍他們的裝腔作勢。

有時還必須用最腐敗甚至為人不齒的手段,去迎合政府裡一個決定工廠存亡的小吏所提出來的要求。總之戲台上要求演員的一切,他都必須具備並要得體的表演出來,同時還要將自己的人格一齊加以扭曲,而扭曲自己做不願幹的事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雖然他並不承認。然而旁觀者親,若要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是連他自己都無法解釋的。

他只有在十分冷靜的反思後才能寫出「創業者憂思錄」這種內心獨白,那獨白中的空虛,正好反映出他的盲目性與現實的衝突,這些衝突是他自己不能回答的,也許這正是他被統治力量利用之所在。

當然,就像一個學生寒窗十載,在畢業考試中獲得了優良成績,得到一張從事某種事業的畢業證書,他也利用這個機會變成了中國的富有者。

後來的事實證實了這一點,在他告退後,利用同市裡的關係和自己開創專用汽車廠的名聲,經過幾年努力,從經營外國進口的組裝車積累了自己的資本,在商海中升級,最後成為一個擁有上百萬資產,經營一個以房產開發和旅遊休閒的中型農場。

但是,當年正在為他個人事業打基石的時候,他必須對工廠作出貢獻:在經營上打開銷售渠道後,必須打開生產不出產品這個瓶口,他清楚打開這個瓶口,首先要砸爛低工資的「鐵飯碗」。然而真要砸爛這個已經吃了幾十年的鐵飯碗,卻並不容易。

習慣計時工資,混天日的社會主義企業的主人公們,對「計件工資」歷來採取抵制,得過且過的工廠管理人員,被推到了這個矛盾焦點上,他們在辦公室泡茶過日的安閒日子被破壞,並且還要面對習慣勢力控制的工人們。

「忙」和「風險」使他們對李倫產生反感,工時定額的不公,使定額偏低的工作無人去做,強制性的分配使工廠管理層與工人發生直接對立。

於是生產任務受著那些定額偏低的工作阻礙,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瓶口」,工時定額的壓力使勞動者自然趨向於只圖數量不管質量這種慣性,而質量又往往成為用戶最為敏感的東西,人稱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數量與質量的矛盾,工時分配不均的矛盾,夾雜著老廠自然形成的親朋戚友關係網帶,人與人之間這種,「權」「錢」「關係」的複雜角逐,令他舉步唯艱。

計件工資施行以後,使本廠職工中留在生產崗位上的「第一線工人」人數越來越少,稍有「關係」的憑著父母親友的幫助,拚命鑽向無定額的崗位。這同官方公佈,中國吃皇糧人數在國有企業中要占一半以上的比例相當。

而農村中大量剩餘勞動力,填補了這些空虛的勞動崗位,工廠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僱傭工,各類非工時人員充斥了各個辦公室和庫房,除了相互扯皮發生「內耗」消磨掉工廠活力外,難以再發揮他所希望的「志願兵」精神。

一張報紙一杯白開水渡日這種現象,使他試圖用一次一次「崗位培訓」,「待崗」來精減那些人浮於事的辦公室和車間。結果又傷到了工廠裡層層交錯的關係網,而招致了「黨」「工」兩大巨頭的反時,於是三駕馬駕轅的工廠中樞中。只得靠他那高大的身材強制大家一齊行動,使他事必恭親,勞累至極。

計件工資總算在他的竭力主張下,排除重重障礙推行起來。然而推行計件工資的直接後果,便是粗製濫造,為產品質量而發生的無窮無盡的扯皮多得令人心煩。

每次發生重大質量事故,李倫便親自和我一起召集現場質量分析會。一輛汽車從原材料進廠到總裝成一台成品,從底盤組裝到車身製作,從油漆到總裝配,成千個工步,問題出在那一個環節?若對每一個環節不熟悉,對事故不深入調查,事故的責任絕難準確判斷。

李倫把事故的處理權交給了我,使我感到就像捏著一個燒紅的炭園。最難的是,事故的責任究競落實到誰?每次質量會都會招來無窮的扯皮。

於是我成了工廠的磨心,產品的質量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它必須奉行真正的『人性』。這與奉行毛澤東的假、大、空是無法並存的。

不過,在專制統治最後解體之前,獨裁者所奉行的文化沒有被公開批判之前,「人性」的解放還在艱難中掙扎,處處受到排擠和壓抑。

一位署名周炎來的作者,在廠長辦公室出刊的『每日談』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組『孔令平精神』的討論文章,目的在排除傳統觀念的阻力。不過作者似乎把他所寫的對象寫得太悲觀,悲觀得有些過了頭。文中把『孔令平精神』說得那麼孤立無援,比成銜石填海的精衛鳥。但我明白,這就是李倫領唱的歌。

這就是他提倡的專汽文化所賦予豐富人性的底蘊。當他在中華大地上這麼一個小小角落裡,為挽救一家早該淘汰,即將伴著舊體制殉葬的企業拚搏奉獻時,人們花費在精神上的折騰要比耗費的體力多的多。(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不禁讚歎這位追求虛名,見利忘義,治理工廠毫無能力的老同學,將中共鬥爭的這一套兩面三刀,借刀殺人的鬼把戲操練得如此純熟!為了報復這一個「異類」,竟在住房的分配上玩弄了這麼多心機!
  • 第二天他便從家裡打了一個電話到廠長辦公室去,說他去市裡開會。便獨自一人在家裡正式的向機械局某局長,起草了一份進入南聯的絕密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把工廠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工廠缺乏技術設備的落後。
  • 他終於明白了他所要面對的現實:主席台上已沒有他的坐位,他已被免職了。在無數雙含著敵意和渺視的目光逼視下坐落,把頭埋得低低的。
  • 第二天,黃色大樓的正門上,貼出了一付打油「對聯」,上聯是「桂林貧(憑)嘴一副畫(話)」下聯是:「要搶銀行找有餘」,橫批「左右無路」,那分明是寫王桂林和孫有餘的「無能」。
  • 李倫清楚地看準了,中共體制下的企業管理和官本位之間,許多完全可以利用的「中空」。這種漏洞百出,憑一人決斷的體制可以牽著它走,成為一時,一地資產聚斂的源頭。
  • 被中共騙夠了的工人,特別是經歷文革後,對這種表面一套內心一套的兩面話早已聽厭,不會因為幾句話就輕易相信,至於他心中真想在這個被前任搞得一踏糊塗的工廠,幹出點讓工廠翻身的事,還要拭目一看。
  • 這六字方針濃縮了鄧小平為首的『人治』政策,中共在經濟建設中沒有理論只有『政策』,因此隨意性極大,誰有權誰說了算,用賄賂說了算的人風糜官場。
  • 其實工人們的隋性容易改變,最難的,也是最怠墮的是這架由黨委,工會行政組成的龐大管理機器,包括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和副廠長在內的十一個在上級卵翼下的天之嬌子。
  • 他的威信越增加,越潛藏著危險,改革開放預設了事業者葬身的墳墓。
  • 因為人們還沒有理解,怎談得上接受?連接受都不存在,繼承和發揚就只是寫在紙上的東西,對日常老百姓的掙錢吃飯,這種普通行為硬套上某某文化就簡直是多此一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