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

【千古英雄人物】曹操(1) 前言

魏武大帝曹操。(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05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魏武大帝—曹操

真人下世振乾綱
撥亂反正大義彰
鞭撻宇內軍威盛
運籌演謀兵法揚
詩賦九天開蒼宇
銅雀三台啟樂章
道教初萌巧扶持
千古風流天機藏

前言

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歷史,微不足道!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然欲造就人類辨真偽、識善惡及應對各種世事之思想、能力、行為,則是漫長、巨大之靈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創世主通過漫長歲月對具有神佛體形卻無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類一點一點注入思想內涵,培養諸方面能力及行為,包括讓人類所稱之「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成熟亦需要時間過程。很多人類應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蘊、修養內涵,皆通過幾代人或一整個朝代,多少眾生參與所完成。

三國時代跨愈百年,此一時期,多個天體體系生命同時來在人間結緣,遂由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及孫權五位千古英雄人物帶領眾生聯袂演繹,詮釋「義」之內涵,為後世留下刻骨銘心之千古傳奇;亦讓後世人通曉何為「義」,如順天治國之義,君臣肝膽之義,英雄結拜之義,重義輕利、捨生存義、舉義兵、興義師等等,每篇可歌可泣之「義」意皆深深植入後人思想,致使後世之人凡提及「義」字,馬上想起三國時代所演之「義」。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順天演義。

曹操氣魄雄偉,胸懷坦蕩於世間:「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誅叛逆,兵征天下,王者治國,叱吒風雲,顯治世整亂之雄風;晝講武策,夜論經傳,登高必賦,義薄雲天,展震爍古今之豪氣。

曹操知天助漢室,雖然蕩平天下,仍然以大事小,效古人知必死而守義。救濟蒼生,匡正漢室,抑豪強,興屯田,修水利,明法度,尚節儉,力保漢祚又得延續數十載。

曹操順天演「義」,功及千秋,非顧及個人之名聲。後人之品評真英雄氣概,力透紙背,「慘刻處自慘刻,厚道處自厚道,各不相妨,而皆不出於作假,所以為真英雄。」

曹操以英雄之口,言英雄之心:「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受降黃巾,海納天師,扶持道教,推動道教興盛發展,提升世人道德風尚。

曹操總御皇機,橫槊沙場,鞍馬為文,即使後世對其極盡詆毀之人,亦不得不稱讚曹操是華夏古代史上少有之治世能臣、軍事、文學大家。

曹操為文根在性情,跌宕悲涼,獨臻超越,沉雄俊爽,創建安風骨,雄渾大氣,吞納宙宇,千古傳唱,真詩史也。

曹操著《孟德新書》、《孫子略解》等武學巨著,將用兵之精髓留給世人,其用兵之道為後世歷代兵家稱讚不已。

人類歷史中,諸多忠奸、善惡之史實,經正史、野史、民間傳說、文學藝術而流傳千古。但並非所有這些所傳、所說皆為準確。很多所傳歷史人物,史實評價與論述亦非正確。經藝術加工而廣為流傳之小說、戲曲中內容,則更需審慎而視。

上千年來,許多小說、戲曲皆蕭規曹隨,將魏武帝曹操描繪成反面人物,奸雄、梟雄等。本文僅從創世主之安排,從更大歷史、社會範圍及內涵,輔以歷史史實,重現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曹操】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嬴政(後為秦始皇),順天時、應地利、符人和、治百亂於一瞬,興百廢於一時,一統江山,正本清源,為華夏千古保正道、固良基,樹萬古豐碑。
  •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後,求賢若渴,一時天下人才西流。秦國所用丞相及主要謀士,多來自他國「客卿」,如范睢、呂不韋、李斯等人。他們在本國雖不被重用,入秦卻成為名相或上卿。
  •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之明君,一生勤政。史書稱秦始皇「晝判獄而夜理書」,夜以繼日,辛勤工作。據載,每天批閱各種奏請簡札達一百三十多斤重。
  •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齊、燕等國發行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用鏟形布幣,秦和東周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這種銅錢沿用到兩千多年後的清朝。
  • 封禪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典籍均記載了自炎帝以來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實,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禪。史載黃帝曾至泰山封禪。在大戰蚩尤於涿鹿之前,黃帝也是選在泰山腳下,大聚眾神。《史記‧封禪書》說,「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帝王當政期間要功勳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禪、向天報功。
  • 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節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
  • 韓信,史稱「國士無雙,兵仙戰神」。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五年之內結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統一。漢得天下,皆他之功。他成就了一段神話,戰必勝、功必克,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亦是其手下敗將。他乃歷史上多少年不遇的大根器之人,懷王霸之志,忍胯下之辱,無故加之而不怒,完美詮釋大忍之心。
  • 戰國末年,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被統一的秦王朝所取代。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出巡途中突然在沙丘離世。始皇遺詔公子扶蘇主持葬禮,使之返都即位。管理詔書的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矯詔賜死了扶蘇,擁立少子胡亥為皇帝,即秦二世。
  • 鴻門宴之後,項羽率領諸侯進入咸陽。當時秦王子嬰雖然是敗國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項羽不僅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反而殺了子嬰和所有秦國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燒了咸陽宮和秦始皇陵,大火三個多月不滅。這場大火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巨大破壞,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檔案和先秦以來眾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六月,劉邦擇良日、設壇場、齋戒、沐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軍。拜將之後,劉邦問韓信可有妙計回到關中。漢軍兵弱將少,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因此劉邦也沒有更高的目標,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做關中王。 韓信首先指出劉邦東爭天下,最大的敵人是項羽,他請劉邦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羽相比,誰強誰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