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曲同工的命運——從焦尾琴到文姬歸漢

作者:周正

金朝張瑀所繪《文姬歸漢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07
【字號】    
   標籤: tags: , ,

記得從少年起就聽說蔡文姬的故事,後來又讀到其父蔡邕焦尾琴的典故,但一直沒有細想。

最近翻閱古書,聯想到這父女各自的人生經歷就像那焦尾琴一樣,雖經許多磨難也沒能挫其才華與人格,反而給悠久的中華歷史增添了一段感人的章節。

焦尾琴

蔡邕不僅精通音樂,而且對樂器材料的了解也非同尋常。當他被人陷害後去吳地避難時,聽到有人焚燒桐木,聽到木料燒裂的聲音,知道是良木,因此用它製作成琴,果然音色優美,被稱為焦尾琴。另外一個典故就是當他應邀去鄰居家赴宴時,到達時在門口聽到琴聲中有殺機,因而返回;當鄰居得知此事後,才知道彈琴者看見螳螂捕蟬,因此緊張情緒在琴聲中表達了出來。當蔡邕聽了這番解釋後,與主人歡笑如故。

除了在音樂上的造詣之外,蔡邕還是辭賦大家,精通經史,而且在書法上,尤其隸書與飛白體上很有成就。再加上他為人正直、有高義,以至於被收買殺害他的刺客都為此感動而住手。

雖然擁有這樣的才華與品行,蔡邕的一生卻像那焦尾琴一樣免不了災禍,由於為董卓嘆息而被王允所殺,只有英名流於後世。

文姬歸漢

就像她的父親一樣,蔡文姬也很有才華,留下很多文學與《胡笳十八拍》等音樂作品,並且憑記憶默寫了父親四百多篇文稿。

在命運上,蔡文姬的遭遇也非同尋常,丈夫早逝,因戰亂被匈奴所掠十三年,甚至生了兩個兒子,直到被曹操重金贖回後,第二任丈夫又因違反軍法被處死罪。

然而,最重要的也是最精彩的,就是她能夠不管在甚麼情況下都能從大處考慮,不因人生的波折而改變其志向。這也就是為甚麼蔡文姬能夠在被匈奴虜掠十三年後,仍能返回故土,為丈夫的性命向曹操求情,並且在多年漂泊後仍能憑記憶回憶起父親的數百篇文稿。

危難不移其志

人生在世,冥冥之中有其志向,也在履行著上天賦予的使命。

音樂與文學作品一樣,有曲折起伏、悲歡離合,述說著人生的經歷與情感,也記載著風雨和滄桑。

如果說焦尾琴在焚燒之際,由其音顯示了本性,從而被蔡邕所識,流芳百世的話;那麼蔡文姬父女在所遭受的磨難中,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才華與志向,在危難中不自暴自棄,因此為中華文明增添了一份難得的財富。@#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蔡琰(生卒不詳),字文姬,又作昭姬,東漢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人,他是漢朝學者蔡邕的女兒。
  •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女詩人,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蔡邕是東漢著名儒士。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蔡文姬博學能文,善長詩賦,並精通音律,著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等詩作。但是,這位多才多藝的紅顏女子,卻經歷了人生種種不幸與坎坷。
  • 蔡琰,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尉氏縣西南蔡莊)人,生卒年不詳。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建安時期的女詩人。
  • 東漢才女蔡文姬
    博學多聞天下奇
    妙解音律無人敵
    慧質蘭心對影惜
  • 胡笳吹似斷,邊鼓聲相聞。 遠人歸明月,砂礫起塵氛。 江南已成昨,賢王犒三軍。
  • 劉曉:【中華人物】才氣英英的蔡文姬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