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第十四卷──錫

《天工開物》山錫水錫 中國錫礦床多含砷毒

作者:宋應星 譯者:汪水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04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五金第十四卷──

在中國的分布偏於西南各地,東北很少。古書中將錫稱為「賀」,因為廣西臨賀縣(今賀縣)產錫最盛,故而得此名。現在供應全國的錫,單是廣西南丹、河池這兩個州就佔十分之八,湖南的衡州(今衡陽)、永州(今江永)次之,雲南的大理、楚雄雖然產錫甚多,但路途遙遠,難以運輸。

錫有山錫、水錫兩種。山錫中又有錫瓜、錫砂兩種。錫瓜塊大如小葫蘆,錫砂像豆粒,都是挖土不甚深便可得到。有時土中礦脈充斥,便從山土下落,任人拾取。

水錫出於衡州、永州的小河中,廣西則產於南丹州境內的河中。其質地為黑色粉狀,像用籮篩過的麵似的。南丹河裡所產的水錫,居民在前十天從南淘到北,後十天又從北淘向南。越是淘取,砂錫越是日漸生長,百年不竭。但勞累一天,淘洗、熔煉後不過得一斤錫。再將爐炭成本計算在內的話,所獲之利並不多。南丹山錫產於山的背陰,其地無水淘洗,可用許多竹筒接成水槽,從山的陽坡引水淘洗土滓,然後入爐。

煉錫時也用洪爐。內裝入錫砂數百斤,堆架起來的木炭也用數百斤,鼓風熔煉。火力到時,如錫砂還不能立刻熔化,就要投入少量鉛作引子(以降低熔點),錫才開始順暢地流出。也有用別處煉錫時剩下的爐渣作引子,此時爐底下用炭末、瓷器粉末鋪成平池,旁邊安裝鐵管作為小槽道,錫熔化時就會流出到爐外的低池內。錫剛出爐時顏色潔白,然而太脆。一錘打便要破裂。向錫中加入鉛才能使其變柔,這樣才能用來製造器物。賣錫的人在其中摻雜的鉛太多,要想提純,便將其熔化後放入醋中淬八、九次,鉛便會化成灰而除去。生產錫只有這個方法。

煉丹術著作中說,從馬齒莧可取得草錫,這是荒誕的說法。所謂砒是錫礦苗的說法,也是荒誕的(編按,此說有誤,中國錫礦床多含砷毒)。

原文

天工開物五金──錫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凡錫,中國偏出西南郡邑,東北寡生。古書名錫為「賀」者,以臨賀郡產錫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者,獨廣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則次之。大理、楚雄即產錫甚盛,道遠難致也。

凡錫有山錫、水錫兩種。山錫中又有錫瓜、錫砂兩種,錫瓜塊大如小瓠,錫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間或土中生脈充牣,致山土自頹,恣人拾取者。水錫衡、永出溪中,廣西則出南丹州河內,其質黑色,粉碎如重羅麵。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從南淘至北,旬後又從北淘至南。愈經淘取,其砂日長,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勞,淘取煎煉,不過一斤。會計爐炭資本,所獲不多也。南丹山錫出山之陰,其方無水淘洗,則接連百竹為梘,從山陽梘水淘洗土滓,然後入爐。

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鞴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錫剩灰勾引者。其爐底炭末、瓷灰鋪作平地,傍安鐵管小槽道,熔時流出爐外低池。其質初出潔白,然過剛,承錘即拆裂。入鉛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雜鉛太多,欲取淨則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鉛盡化灰而去。出錫唯此道。方書云馬齒莧取草錫者,妄言也;謂砒為錫苗者,亦妄言也。@#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時期的八大樣板戲之一, 劇中的「座山雕」被描繪成一個盤據在東北深山裡的土匪惡霸,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然而他的原型謝文東卻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 被中共高調宣傳的「千人計劃」以巨大的名利誘惑海外華人學者,然而70年前「中國石油之父」蕭光琰的悲劇應引以為戒,滿懷熱情的蕭家才子被騙回國後到底遭遇了什麼?
  • 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出席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事件,並將其描繪成中共領導下的「民族大愛」。然而,了解這段真實歷史的人卻說,那是一齣能夠讓「說的人悲痛欲絕,聽的人傷心落淚」的人間慘劇。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歡迎來到《百年真相》節目。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一起回顧他最後走過的那段絕望、淒涼的歲月。
  • 不明的疾病對人類發動攻擊,醫療資源的崩潰;不斷焚燒屍體的火葬場,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瘟疫?為什麼只發生在這裡,而不是發生在那裡?背後是否有我們應該思考的原因呢?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