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使人永志不忘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0日訊】夏倫-斯勒蓋爾大家叫他傻子、白痴。他的真名是安托希-蘇欽斯基,是個烏克蘭農民。他對有生命的萬物都敬之惜之,連一隻蒼蠅都不忍心打死。所以,波蘭與烏克蘭邊境上的紮布羅夫村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軍隊攻入該村,把村子裡的猶太人一車車運到滅絕人性的集中營去。傻子蘇欽斯基這時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他僅憑兩隻手,在自己的農舍下面掘了個地洞,在地洞裡把一家人掩藏了兩年。這家人姓蔡格,有一對夫婦和兩個兒子。

一次,蘇欽斯基聽說納粹分子將要帶受過尋人訓練的狗到農莊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戶外廁所的糞便鋪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氣息。德國人來了,但他們沒有找到蔡格一家。

1944年,蔡格一家人得到解放後,在德國的失所人士居留營住了3年,然後移民到美國。

此後多年,蔡格家經常寄食物及衣服到蘇聯去給蘇欽斯基。蘇欽斯基既不識字,更不會寫,只好畫朵花請鄰居寄給蔡格家,表示東西收到,他很感謝。但是到五十年代末,就不再有這些表示感謝的信息了。

蔡格家去打聽,蘇聯官員告訴他們,紮布羅夫村沒有安托希-蘇欽斯基這個人。直到1987年初,巳成為新澤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兒子雪萊,才獲悉蘇欽斯基與他家聯繫中斷的原因。原來蘇欽斯基得了一場大病,患病時搬到了鄰鎮,由鎮上一個侄兒照應。他恢復健康後才回到紮布羅夫。

一位蘇聯音樂家,因為雪萊-蔡格幫他解決了訪問美國的簽證,答應回國後打聽蘇欽斯基的下落。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了,音信全無。後來到了1987年底,雪萊-蔡格因為商務去莫斯科。那位音樂家拿出一張近照給他看,照片是他與一位85歲的老人站在一所破舊不堪的農舍前的合影。那老人就是蘇欽斯基。

“我一下子愣住了,”雪萊-蔡格回憶說,“我當時不知如何才能向那些捨己救人的人表達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的心意。” 他寄了一張短箋給蘇欽斯基,蘇欽斯基通過朋友復了信,僅僅一行字:“你無法想像我多麼渴望見到你。”

雪萊-蔡格回到美國後,打電話給母親和弟弟,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接著便著手策劃一次歡愉的團聚。

去年6月,蔡格一家人44年來第一次回到紮布羅夫。全村的人手持鮮花在街上列隊歡迎。他們由鎮長帶領,驅車前往他們當年就靠甜菜和一點點麵包活了兩年的那個地洞。

蘇欽斯基手捧著一條麵包,上面覆蓋著一塊傳統的烏克蘭布,迎接蔡格一家人。雪萊-蔡格遵照風俗習慣親吻了麵包。村民們齊聲歡呼,場面熱鬧非凡。

“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萊-蔡格回憶說,“安托希-蘇欽斯基,這個傻瓜,村裡的白痴,現在巳是公認的英雄人物了。因為在這些人當中,是他做了應該做的事。” 蔡格家離開紮布羅夫前,給蘇欽斯基買了一台電視機,這在小村子裡是件寶物。

他們還滿足了他的唯一要求:給他一本《聖經》和一本英文詞典。蔡格一家繼續按月寄生活津貼給他,蘇欽斯基許願,他們一家下次探訪他時,他會用英語迎接他們。

“他的恩情我們是永遠報答不完的。”雪萊-蔡格說。他已經採取行動,把蘇欽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的600萬死於大屠殺的猶太人的紀念碑上,把他列為曾冒生命危險救過猶太人的一個正義的人。“不過最重要的是,”雪萊-蔡格說,“這些事給世人以啟示,就是善有善報,為善者將使人永志不忘。”

新生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宗教的目的是要對社會道德、對人的靈魂進行淨化。一切宗教都告訴我們:“索取是罪惡,施舍是快樂”。當“神”來到你身旁的時候。你會忽然感覺到這個世界和你昨天看到的世界發生了完全的變化,你身邊的好人多了,坏人少了;你對別人的寬容多了,爭執少了;你心中的快樂多了,煩惱少了;你不再會嫉妒別人的幸運,也不再會幸災樂禍別人的不幸。你一旦覺悟到“神”的啟示,你就會產生一种作為“人”的使命感,希望自己的存在能給別人帶來一些快樂和幸福。 也許有一天,“神”真的會來到你的身旁。
  • 從前有一個很惡很惡的農婦死了,她生前沒有做過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守護她的天使站在那儿,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去對上帝請求寬恕她。

  • 美商甲骨文(Oracle)台灣分公司今天宣布推出行動電子商業套裝應用軟體,標榜是目前唯一適用於網站、無線、語音的完善行動軟體技術,可使客戶從桌上型電腦、網站及各種行動無線裝置,如PDA、網路電話等,存取重要的電子商業應用軟體如客戶關係管理等軟體。
  • 西方法律的精神支柱據說是一個正義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提著天平,一手持劍。那劍是可以隱去的,如果天平代表了每個人的良心,如果它可以平衡世上善行和罪惡的存在。然而,這種完滿的自然理性永遠只是一種理想,天平從未在平衡點上保持過一秒,我們能夠追求的公正僅僅是一種主觀的近似。在象牙塔外,劍的力量和方正才是正義的感覺。 圖
  • 在古代,當人們普遍識得積德行善的重要性以及因果報應的客觀存在時,人人都在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世人知道自己如果做了坏事,輕則平地跌跤、丟錢生病遭災,重則傷及身家性命甚至禍及子孫。因此,當有人提醒或警告自己不要做何种傷天害理的坏事否則會遭何种報應時,人知道那是天意對自己的關愛,是他人對自己的善行,不會為此生出嫉恨之心,更不會認為別人是在詛咒自己;而闡述利害、曉之以理的一方,自然更是堂正坦蕩,不會想到自己或許會成為對方仇恨的對象。然而到了今天的十惡毒世,很多人已經不愿放棄眼前看得到的任何名利,并不惜為此付出高昂代价,更不承認有什么天理和因果的存在,以至于反而往往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仔細想想,每個人都會看到現在這种例子并不少見。
  • 英國首相布萊爾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中,誓言英國將增加對貧窮國家的發展援助,同時呼籲富裕國家,對來自貧窮國家的農產品開放它們受保護的農業市場。布萊爾今天說,「英國將在二00六年之前提高它承諾對非洲的開發援助至每年十億英鎊 (十五億四千萬美元、歐元) ,同時對所有國家援助的總數增加百分之五十」。他表示,「這不是慈善行為,這是對我們整體的未來的一項投資」。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也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