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0度再現疑團:安徽千古迷窟誰來解惑?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百慕大三角、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農架、諾亞方舟,在人類還在為這些位於地球北緯30度附近,神秘莫測的千古奇觀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北緯30度附近,又一千古奇觀——古花山迷窟驚現中國安徽屯溪。

屯溪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2001年10月,當地農民在清除花山淤泥時,驚異發現花山石窟群並非天然而生的溶洞,而是巧奪天工的人工開鑿的洞窟,內壁上人工鑿痕整齊美觀、清晰可辨。地質學家據洞內35號石窟中一條5釐米的石鐘乳初步考證,迷窟群可能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晉朝,是目前中國發現的規模最大、品位最高、迷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

目前,整個花山已探明的大小石窟36處,大小不等的石窟呈線形分佈於安徽黃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約5平方公里的連綿群山中,分佈線總長約5公里。考古專家現已對2號和35號石窟進行開發。

與諸多著名石窟相比,屯溪石窟群洞內空間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跌宕,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盪漾,迂迴通幽。而洞中無壁畫、無佛像、無文字、也無史料記載,因此迷團叢生,成為千古之迷。

與此同時,在屯溪石窟群東側的歙縣煙村,人們又發現了36座古石窟,面積達數千平方米,也同樣是古代人工開鑿而成,兩處石窟群緊鄰,形態相近。在令人嘆為觀止的黃山72峰腳下,又出現神秘的72窟,原本就疑團重重的千古奇觀又疑上加疑。

古徽州花山石窟群中,35號石窟是正在開發中的兩座石窟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據專家測算,僅這個石窟開掘的石料就有10多萬方,開掘出的石料可以鋪出由黃山到杭州約200公里的公路。

走進35號石窟,記者看到的是一座地下宮殿石雕城,26根石柱頂天立地,呈品字形排列,撐起洞府天地。石床、石橋、巧妙分佈,洞內有潭水數口,常年不枯,清澈見底,最低水面高於洞外新安江水面2米。

至今,人們沒有發現一塊石窟中發掘出的石料蹤跡,由此引出種種疑團:洞中開採出的石料哪去了?洞中之水比新安江水位高出2米,若不是新安江的水,水源在哪?石窟工程浩大,為何不見史籍和傳說中的片言碎語?石窟呈大斜面開鑿,坡度恰好與山體的坡度一致,在偌大的洞中聽不見回聲,如此高超的建築設計能是1700年前的古人所為?石窟內沒發現任何生活用品,沒有任何光源設備,沒有煙火痕跡,開採人員如何採光?人們最為疑惑的是,如此隱蔽的工程是何人發動?開鑿如此巨大的石窟群意在何處?

面對種種疑惑,人們開始了種種推測:石窟屯兵說、修建北京十三陵說、道家福地說、各朝代功能轉化說、石料累積山丘說、被棄皇陵說、採石場說、鹽商倉庫說、殺人塢說等等。遺憾的是,種種猜測都不能完整、科學、令人信服地解釋石窟的種種迷團。於是,有人大膽提出天外文明說。這部分人認為,大多數北緯30度附近的眾多世界奇觀都有“天外文明”的假設,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解釋,我們能夠相信,大量的石料果真被外星人運去建金字塔了嗎?

安徽屯溪花山謎窟猜想

走進安徽屯溪花山石窟,你會禁不住不斷發出疑問,洞中開採出的石料那裏去了?洞中水源在那裏?為何不見史籍和傳說中的片言碎語?石窟如此高超的建築設計能是1700年前的古人所為?開採人員如何採光?如此隱蔽的工程是何人發動?開鑿如此巨大的石窟群有何用途?面對疑惑,人們開始了種種猜想。

——石窟屯兵說。據中國史料《新安志》記載,東漢時期,西元208年,孫權為削平此地山越,派大將賀齊屯兵於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游的這些水域為“屯溪”。這段史實就是“屯溪”地名的由來,也似乎印證著屯溪石窟群是為賀齊屯兵和儲備兵器彈藥所開鑿。

——十三陵說。在明定陵地下宮殿石壁上有“石料來自徽州,木料來自柳州”的銘刻。於是,人們猜想,屯溪石窟群的石料採用木排載運,沿新安江至杭州入京杭大運河,直抵北京,用作修建十三陵的石料。但據地質學家堪定,明定陵所用石料均為漢白玉和花崗岩,而屯溪石窟石料均為質地一般的紅麻石和白麻石,為中生代的沙頁巖,兩地石料材質截然不同。

——道家福地說。離石窟不遠處有座齊雲山,它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而道家是有喜歡群洞以作福地修身養道的傳統。從齊雲山到石窟群有新安江水路直達,這種猜想可以解釋石窟中的眾多石房之迷。

——功能轉化說。這種猜想認為,這些石窟群並非某一個朝代和某一個時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漫長的歷史中不斷開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為採石,但後來人們又將它用作避難、屯兵、儲糧等用途。這種假說可以解釋同一石窟中石紋痕不同、花紋圖案不同的現象。

——山丘說。找不著石料的蹤跡,人們開始大膽猜想,石窟群中的幾十萬方石料運出洞口後就地堆積,日積月累形成新的山丘。此說是揭開石窟之謎最具震撼力的進展,因為這一論點若成立,石料去向之謎便可以揭開,而石料去向是破解石窟之謎的關鍵。

——“花石綱”說。據《中國通史》載:北宋末年宋徽宗等封建統治者為奢侈享樂,加強搜刮民財。1105年,設立“應奉局”,專門負責向東南民間搜刮奇花異石,裝船運往開封,每十船為一綱,稱為“花石綱”,持續時間長達20年。而屯溪石窟群一帶正是搜刮“花石綱”的重點地區。據此猜測,因當地有奇石,加上有新安江運輸,當地百姓只能開山鑿窟覓奇石,於是就有了這裡的成群的石窟。

——方臘洞說。據《中國史通》載:1120年,方臘在浙江青溪(今淳安)起義,起義隊伍轉戰浙江、安徽等地,而屯溪石窟群一帶成為他們安營紮寨之地。據研究得知,方臘向來喜歡鑿窟為營。而齊雲山上的方臘洞與花山石窟群的鑿痕和洞內結構極其相似。

——臨安造殿說。據《中國史通》載,1127年,宋徽宗之子趙構在南京即位,是為宋高宗。宋高宗南遷臨安(今杭州)後,大興土木,造宮殿、花園。而屯溪石窟群一帶以石料優質、工人開採技術高超、水路運輸方便等諸多優勢成為首選之地,於是成為臨安造殿的採石廠。

——殺人塢說。據《屯溪市誌》載,1856年,石達開率領太平天國南路大兵與清軍周天受遭遇,清軍被困,眼看形式險峻,便召集石工匠日夜突襲沿江鑿窟,以踞新安江之陷、守石窟為營、負隅頑抗。可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葬身石窟,因而留下“殺人塢”這一地名流傳至今。

 ——鹽商倉庫說。古徽州鹽業發達,但唯一通往外界的捷徑就是新安江,因此古徽州的古屯溪成為鹽的集散地。但歷史上鹽業官職政策多變,徽州鹽商必須有大容量的鹽庫囤積。於是在沿江南岸鑿成石窟群鹽庫,既便於卸裝,又便於分發。

——外星文明說。地球北緯30度附近至今仍存在著世界上眾多迷團,而花山謎窟也位於北緯30度附近。如果古時的人類沒有能力創造這些奇跡的話,有人大膽猜想,這一切都是星外文明的傑作。

新聞資料:安徽屯溪花山2號、35號石窟

凡進過安徽屯溪花山2號石窟和35號石窟的人,無不被它們的氣勢磅薄和巧奪天工的工藝所折服,人們用“洞達無洞,無洞不神奇,洞洞不可思議”來表達他們的驚異。

2號石窟,又稱“地下長廊”、“環溪石窟”。洞深146米,面積約4800平方米,出石量約6萬方,全係古代人工開鑿而成。洞口呈虎口張開之勢,走進洞內,眾多石柱巧妙分佈,洞內霧氣騰騰,猶如置身於仙境中。洞內冬暖夏涼,常年溫度為15度。有明塘、暗井、洞中洞、廊中廊等景觀。

35號石窟,又稱“地下宮殿”、“清涼宮”。洞深170米,面積約12000平方米,出石量約10多萬方,也是古代人工開鑿而成,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石窟內猶如地下宮殿、石雕城,26根石柱頂天立地、規模宏偉、氣勢雄偉。有石房群、石床、石橋和樓閣等景觀。

目前,整個花山已探明的大小石窟36處,大小不等的石窟呈線形分佈於安徽黃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約5平方公里的連綿群山中,分佈線總長約5公里。古徽州花山石窟群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迷團最多、面積最大的古石窟遺址,現僅開發2號和35號石窟。

來源:中國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敦煌石窟 奄奄一息猶「接客」 (9/2/2002)    
  • 鐘山石窟在呼救 (8/11/2002)    
  • 安徽花山古石窟重現天日 千古迷窟引來種種推測 (8/10/2002)    
  • 何人所造?專家揭開莫高窟建造之謎 (7/27/2002)    
  • 甘肅涇河發現大陸規模最大的百里石窟長廊 (7/16/2002)    
  • 內蒙神秘石窟疑是成吉思汗墓 (7/11/2002)    
  • 敦煌研究院首次完成大規模的洞窟整窟臨摹複製 (7/4/2002)    
  • 陝西甘泉縣發現罕見的連環石窟群 (5/31/2002)    
  • 河南鴻慶寺石窟破壞嚴重亟待保護 (5/13/2002)    
  • 黃山發現地下奇觀“花山謎窟” (4/18/2002)    
  • “中國四大石窟寺”甘肅麥積山石窟新增洞窟十五個 (3/20/2002)    
  • 莫高窟新發現243個洞窟 (2/28/2002)    
  • 舊時代中的新式女子──林徽音(下篇) (2/3/2002)    
  • 世界遺產選拔 老城保留成趨勢 (12/25/2001)    
  • 龍游石窟之二十大迷團(下) (12/17/2001)    
  • 龍游石窟之二十大迷團(中) (12/17/2001)    
  • 龍游石窟之二十大迷團(上) (12/17/2001)    
  • 龍游石窟五謎窟簡介 (12/13/2001)    
  • “世界第九大奇跡”—龍游石窟 (12/13/2001)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賞閱 (9/28/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