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江梅伴幽獨——宋代閨秀詞人孫道絢

文/張清雅
孫道絢三十歲時,丈夫因病去世,她未再嫁,與詩詞為伴,獨自撫養兒子。圖為元人《梅花仕女》。(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63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宋代閨秀詞中,她的詩詞自成一家。

與詩詞為伴 獨自撫養兒子

孫道絢,號沖虛居士,生卒年不詳,文獻記載甚少,她大約生活在南宋的高宗年間。一說她祖籍河南開封,後遷移至福建建甌。

孫道絢聰慧過人、勤奮好學,經史子集無所不通,所讀之書皆過目不忘,一覽成誦。婚後育有一子,名叫黃銖,字子厚,號谷城,與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是很好的朋友。孫道絢三十歲時,丈夫因病去世,她未再嫁,與詩詞為伴,獨自撫養兒子,教兒子習文讀經,守節而終。

她一生寫過的很多文章,以詩詞最多,晚年時,家中突然遭遇一場火災,她的文章和詩詞全部被燒毀了。後來她的兒子黃銖尋訪各地,尋找其母流傳在外的詞作,僅得九首。《全宋詞》中收錄八首詞。趙萬里編輯的《校輯宋金元人詞》中,完整地抄錄下了她的九首詞作。

清 董誥《月映梅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筆力甚高 膾炙人口

孫道絢的詩詞飄逸清宕、寧靜高遠。她的詩詞有「別墅蒼煙縈古木,寒溪白浪卷輕沙」之美,有「大疑當作天虛萬籟息,人散一簾斜」之靜。慕名求其詩詞者甚多。南宋詞壇評之為: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這首《滴滴金‧梅》便是其中之一。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
等閒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
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績。

大意是:住在長滿了綠竹與樹林的庭院,窗外月光透過林梢,穿入小屋。風吹綠竹發出策策的響聲,打更的梆子聲,驚動了樹上棲宿的鳥兒。人生短暫,唯有江梅與我相伴。不管月光如何照人無寐, 也不管竹聲柝聲如何干人清睡,我已經在夢中回到了「夷門舊家山」,「夷門」原為大梁東門,宋時大梁稱汴京,汴京東門為詞人的「舊家山」。夢被驚醒,再想重續舊夢已不可能了。

詩人借物言理,瞬間即逝的人生如夢,當夢醒時,再想回到過去的時光已不可能,只能悔恨當初不惜時如金。

北宋 范寬《雪景寒林圖》(公有領域)

清陳廷焯在《雲韶集》裡寫道:「沖虛詞頗合雅正,非鮮淺者可比。」

再看這首《清平樂‧雪》,無一字之喜,無一句之憂,用輕靈的筆觸,把一喜一憂描畫得細緻入微、唯妙唯肖。

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
半夜蕭蕭窗外,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
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以雪花之撲朔迷離姿態,把人帶入清新明澈的詩畫面中,展現大自然了賜予的寧靜。夜很靜,可以聽到雪從梅枝邊上擦過、從竹子上落到地面的聲音。天剛剛亮,就迫不及待地掀開簾子,片片雪花飛來,被房間熏爐中暖暖的煙氣化成騰騰的霧氣罩在金釵上了。@*#

參考文獻:

王逢《梧溪集‧卷二》
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十》
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八》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書法這種藝術形式也是和天上有對應的,能在人間流傳也是神為了豐富人這一層的生活,同時給人返本歸真的一種點化,所以必須把非常高水平的作品留在人間,王羲之就是這樣一個被挑選的生命。當然不單是書法,其它很多的藝術形式也是如此。
  • 邵雍著有《梅花詩》預言後世近千年變遷,實為北宋之奇才。程顥曾經讚歎,「堯夫(邵雍字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然而邵雍平時為人處世謙和有禮,閒逸高雅,亦為人所稱道。
  • 在漢魏之交的動盪年代,一個有才無貌的文藝青年,將如何開啟他的人生傳奇?彼時董卓亂京,挾持皇帝遷都長安,這個心懷大志的青年,也被迫遠離舊日京華。在古城長安,青年首先拜訪了地位顯貴的文士蔡邕。蔡府車馬填巷,賓客滿座,主人蔡邕一聽到有個叫王粲的年輕人登門,顧不得招待客人,來不及穿好鞋子,倒拖著鞋跑去迎接他。
  • 那是建安末期的一個盛夏。以博學多藝聞名的邯鄲淳,作為曹家三公子的座上賓,正在欣賞一場演出。台上的主角是一個盛裝登場的胡人,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說,十八般技藝看得人眼花撩亂。胡人笑問:「邯鄲先生覺得如何?」
  • 南朝齊梁時有位很有名的高潔隱士,名叫阮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人。他的父親阮彥之,在劉宋時任太尉從事中郎。阮孝緒七歲時,過繼給去世的堂伯父阮胤之一房作後嗣。阮胤之的母親周氏十分富有,她去世後留下了百萬家財。按理,這一大筆財產都應該由阮孝緒繼承,但孝緒卻一無所納,將其都給了阮胤之早已出嫁的姐姐,即琅邪王晏的母親。聽說這件事的人無不驚歎。
  • 歐陽修在世之時,遇到過一些神奇的事情:神祗出現在他同事的夢中,提示他萬事皆有定數;患了足病,不用醫藥自己用口訣治好;贈予道士的衣服,穿了三十年仍無塵土氣。因此他常常懷疑自己原本是世外之人。
  • 唐代有識人能力的裴行儉看過詩壇初唐四傑,說士子要有大作為,必先有大器識然後才看他的才華,然後各指出他們人生最終的結局。後來四傑的人生終局是否應驗了裴行儉的洞見呢?
  •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對於被視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的《資治通鑑》應該是不陌生的,它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范祖禹亦是這部史書的編撰者之一,負責唐史部分,並有著「唐鑒公」的美譽。
  • 在中國近代史上,先後執掌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被稱為「精通西學第一人」並因傳播西學而聞名於世,又頭頂著翻譯家、思想家、教育家頭銜的嚴復,在很多人眼中,儼然是一個「反對封建迷信」的形象。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