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國土還是守承諾? 東周巴國將軍以生命詮釋忠義

文/劉曉
晉代的常璩對巴蔓子的壯烈行為深為敬佩,評價說:「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風淳俗厚,世挺名將,斯乃江、漢之含靈,山嶽之精爽乎!」示意圖。(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895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朝人王爾鑒寫過一首題為「巴蔓子墓」的詩: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顛,石封固。多少王侯將相陵寢穴樵兒,獨此屹立兩江虹勢迥盤護。頭斷頭不斷,萬古鬚眉宛然見。城許城還存,年年春草青墓門。君不見背弱主,降強主,斷主之頭獻其土。又不見明奉君,暗通鄰,求和割地榮其身。惜哉不識蔓子墳。

詩中所讚的「頭斷頭不斷,萬古鬚眉宛然見」的巴蔓子東周巴國的大將軍。巴國,位於今中國西南、長江上游地區,是周王族的諸侯國。早在夏朝時,巴人就建立了巴國,最初定都夷城(今湖北恩施),後遷丹山(今四川敘永)。商朝時,巴國的都城在巫山。周武王討伐紂王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戰陣)以凌(壓倒)殷人」。周天子立國後,封姬姓子弟為巴國君王,統巴人之地,建都江州(今重慶),為當時「南土諸侯王國之首」。戰國時期,巴國疆域遼闊,「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

東周末年,巴國出現內亂,一些貴族發動了武裝叛亂,駐守在巴國東部邊境的巴蔓子將軍決定帶兵回國都平叛。由於他手中兵力不多,不足以對抗貴族叛亂,無奈之下,他決定向東部鄰國楚國借兵。

春秋時期,巴國與楚國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相鄰的兩個大國,兩國在中原各諸侯國的眼中,仍被視為蠻夷之國,所以兩國常常結成同盟,以維持各自的地位和利益。兩國曾聯合討伐位於河南南陽一帶的申國,在魯文公十六年又聯手滅掉了位於鄂西(今湖北竹山一帶)的庸國。

但另一方面,兩國之間卻經常產生矛盾,戰爭頻繁,巴人多敗。史載,雙方在討伐申國時,楚文王做了一件使巴軍驚駭的事情,導致了巴楚關係破裂,但具體是什麼原因,語焉不詳。生氣的巴國人轉而攻打楚國,楚軍大敗,楚文王也因此病死,這發生在公元前676年。公元前477年,巴人再次伐楚,包圍了楚國的鄾邑(今湖北襄陽附近),楚國派出三位大將重創巴人。這是兩次比較大的戰役,小的摩擦很多。

到了戰國時期,巴國與楚國曾採用王室聯姻的方式,來改善雙邊關係,避免戰爭。雙方曾締結盟約,即一國有難另一國需給予支援。因此,巴蔓子將軍向楚國借兵也是順理成章。

巴楚兩國常常結成同盟,也經常產生矛盾。示意圖。(fotolia)

巴蔓子來到楚國後,面見楚王,請求楚王同意借兵。楚王想從中撈取好處,便對巴蔓子說:「如果你答應平叛之後送我三座城池,我就同意出兵。」這對巴蔓子而言確實是兩難抉擇。不同意,楚王不會借兵,叛亂不會平息;同意,就意味著割讓國土,對不起巴國國君和百姓。

再三衡量後,巴蔓子答應了楚王的要求,楚王遂借兵給巴蔓子,巴蔓子率兵很快平息了國內的叛亂。

平叛後,楚王派人向巴蔓子索要三城,要求其兌現承諾。作為巴國的忠勇之臣,巴蔓子當然不會出讓自己的國土。他說道:「憑藉楚國的力量,我們避免了災禍,我確實承諾過割讓城池給楚王,但城池絕不能割讓,請將我的頭顱獻與楚王以謝罪。」說罷,巴蔓子自刎。巴國舉國震驚。

其後,巴王將巴蔓子的頭顱交給楚國使者帶回楚國。楚王得知後,放棄了攻打巴國的想法,並嘆息道:「如果我得到了巴蔓子這樣的大臣,得不到城池也是無所謂啊!」隨即,楚王以上卿之禮厚葬其頭顱。巴國也以上卿之禮厚葬其身軀。

相傳忠州是楚王索要的三城之一,又是巴蔓子的故鄉,當地人為其立祠紀念。

晉代的常璩對巴蔓子的壯烈行為深為敬佩,評價說:「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風淳俗厚,世挺名將,斯乃江、漢之含靈,山嶽之精爽乎!」其故事也在後世廣為流傳。如《宋本方輿勝覽》卷六一就轉載了《華陽國志》中關於巴蔓子事蹟的記述,說施州(今湖北恩施)迄今仍有巴蔓子廟,又說巴人「士頗尚氣」,便顯示了「有巴蔓子代節死義之遺風」的緣故。《大明一統志》卷六九也轉引了巴蔓子的事蹟等等。

巴蔓子死後,巴國最終被秦國所滅,滅亡於公元前316年的戰國中期。

參考資料:

晉朝常璩《華陽國志》
《左傳》
《尚書》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任迪簡二話不說,一下把那壺醋當成酒全喝完了。原來,任迪簡擔心治軍嚴厲的李景略,會因這個失誤處死小兵,於是為小兵遮掩過錯,
  • 名列凌煙閣功臣的尉遲敬德武勇超凡,進出敵陣重圍,往返自如。他為何對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貳?他是怎樣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對皇上的賜婚,他如何表現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的恩義?
  • 4月19日起,由大紀元、新唐人聯合製作的九集歷史紀錄片《歷史英雄系列:兵仙韓信》,將在新唐人電視台的美東、休斯頓、美西、大陸、歐洲等頻道播出。《兵仙韓信》以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韓信跌宕起伏而又輝煌的一生。以動畫和文物古蹟相結合的畫面,再現了韓信生平,以及他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劉錡是南宋四大名將之一,外表出眾,而且是個奇才,見到他的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凡,連皇帝見到他都讚賞有加,並提拔他的官職。他在面對強敵金兵的圍攻順昌之戰役中,以五千精兵擊退幾十萬大軍,表現奇才的方方面面真功夫。
  • 人問岳飛「天下何時太平」?岳飛答出了一千古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拭看銘感天地的忠臣——岳飛的精忠之行!
  • 他是身分卑微、默默無名的奴僕,也是沉毅多謀、戰功赫赫的大將,更是一人之下、世襲罔替的萬戶「國王」。在成吉思汗麾下的猛將中,他的起點最低,卻取得最高的功名與成就。他就是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
  • 草原英主——「成吉思汗」鐵木真,與蒙古名將博爾朮的相識,正源於這次少年微時的鼎力襄助。成吉思汗的大帳內,開國功臣的名單中,四獒、四傑、四弟、四養子等人,都是鐵骨錚錚、馳騁疆場的勇士。名列「四傑」的博爾朮,堪稱追隨成吉思汗時日最久、關係最親厚的第一人。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難河畔的「黃金家族」後裔——乞顏族落,迎來了一樁大喜事,首領也速該的長子降生了。這個嬰兒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著一塊堅如紅石的血塊。
  • 中平元年(184年)的陽春時節,在一個桃花簌簌、漫天飛舞的園林中,三個一見如故的青年俊傑焚香結拜,共同許下「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願。從此,三兄弟征塵作伴,攜手打下一片天地。
  • 江東子弟多才俊。他們雖生於溫柔水鄉、富庶之地,卻有一股任俠好義、身先士卒的武人氣概。在三國時期,開基之主攜猛將虎臣,共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連串飽蘸血與火的響亮名字。一對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現在這張東吳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壯的戰爭傳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