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醫院的一組ICU醫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住在ICU的新冠病人不只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很多患者還出現了精神混亂、神智不清、語無倫次的情況,而且其中大多是30、40歲的年輕人。這一現象讓醫師感到驚訝、恐慌[1]。
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020年12月報道,紐約一名30歲的建築工人感染新冠之後,認為親戚要謀殺他,為了自我保護,他試圖在床上勒死對方[2]。
還有一名42嵗女性,感染新冠出現了輕微的身體癥狀。然而,幾個月後,她聽到腦內有一個聲音讓她自殺,之後這個聲音又讓她殺自己的孩子。
2020年4月,新冠疫情開始後不久,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精神病學家就在《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雜誌發表權威評論,呼籲人們在疫情中對精神健康問題採取行動[3]。
早在2020年6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重症監護醫學副教授,羅伯特·史蒂文斯(Robert Stevens)就說:「事實上,很大一部分新冠患者的唯一症狀是意識混亂」,他認為我們正面臨著「神經系統疾病大流行」。而精神和神經是緊密聯繫者的,所以,事實上我們更像是面臨著一場精神疾病的大流行[4]。
神經、精神的區別是什麽?
首先,神經和精神的區別有哪些,精神指的具體是什麽呢?
神經問題更多是軀體性的,可以從生理上被檢測到。常見的神經問題包括:麻木、疼痛,昏迷,意識障礙。
而精神在神經的基礎上,上升了一個維度,離肉眼所見的物質空間更遠一點,比如情緒障礙、幻聽、幻視等等。
《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曾2020年6月份發表了一份英國研究:在醫生報告的125例具有神經、精神症狀的新冠患者中,31%有精神狀態改變——精神狀態改變的定義為人格、行為、認知或意識的急劇改變。 在被新冠引起精神症狀改變的患者中有49%年齡小於60歲,青壯年佔的比例不低[5]。
而就在最近——2022年8月,《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進一步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經精神損傷的大規模研究[6]。
這是一個回顧性隊列分析研究,由牛津大學精神病學家保羅·哈里森(Paul Harrison)牽頭,與來自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的7位科學家共同合作完成。
這項研究的範圍包括歐、美、亞、澳四大洲(包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8個國家)62所醫療機構;研究的時間自2020 年1月至2022年4月,共2年3個月。
研究共收集了128萬多個新冠病例,與同時期,相同數量的其它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匹配,年齡、性別、職業、疾病風險因素及疫苗接種狀態均衡可比。
新冠病毒感染後2年,除了腦霧、癡呆等這些衡量大腦智力等的風險持續存在之外,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精神病風險也持續明顯增加。
可見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精神損傷發病常見,持續時間久,且在年輕人中占比不低。
精神也加重疾病!精神因素致長新冠風險增30-50%
新冠可能引起精神問題,而精神問題反過來也會加重疾病。
2022 年9月7日《JAMA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發表的一個該隊列研究發現,在原先未感染,卻在隨訪的1年中感染了新冠病毒的3193名患者中,感染病毒之前的負面情緒,比如抑鬱、焦慮、壓力、孤獨感和對疫情的擔憂會導致發生長新冠的風險增加1.3~1.5倍[7]。
這種風險甚至超過了一些已經為人們所熟知的長新冠風險,包括年齡增加、吸煙、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哮喘、癌症或超重。
這些都是人們原來比較容易忽視的健康高危因素。所以,這正好應了那句俗話——七分精神三分病,現在科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新冠病毒爲什麽引起精神問題?
新冠病毒攻擊的是呼吸系統,爲什麽會引起精神問題呢?
首先,新冠病毒對大腦神經細胞具有直接破壞和殺傷作用,還能直接破壞大腦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當於破壞了大腦的電力供應系統,大腦當然就當機了。
另外,新冠病毒也會增加體內促炎因子。2016年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份薈萃分析指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患者的血液細胞因子具有共同特徵,在急性發作期血液中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含量特別高[8]。
新冠病毒會引起人體強烈的免疫反應,釋放大量促炎細胞因子,包括IL-6,這些炎症因子可能損傷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增加精神病風險[9]。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本身就能誘導人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抗病毒免疫反應的一線細胞)表達和分泌 IL-6。目前幾乎所有的新冠疫苗都含有刺突蛋白成分,所以,打完疫苗之後也能誘導相關的精神系統疾病[10]。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引起精神疾病
2021年10月《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上發表了來自美國紐約石溪大學精神病和行為健康系,以及紐約北港退伍軍人管理局醫療中心的病例報告[11]。
有一名31歲男性,他沒有精神病史。他在接受第一劑mRNA新冠疫苗後發生古怪和不可捉摸的行為,表現焦慮、警惕、幻視,幻聽(聽到「人們在他家外面敲鼓」),把同事誤認為是情人——實質沒有戀愛關係。在病房裡面自言自語,說「腦電圖機正在與他通信」。
接受第二劑疫苗後,他的症狀明顯惡化。檢測有輕度炎症,磁共振成像(MRI)顯示點狀高信號。他的症狀與打疫苗之間具有時間關聯性、劑量效應、按照精神病治療有效。診斷為疫苗誘發的精神病。
後來,靠服用利培酮並進行環境治療(milieu treatment, 使用日常活動和有條件的環境來幫助人們在環境中進行互動),這名患者的幻覺和妄想在兩天後消失。出院後,他又重返工作崗位。
2022 年 5 月《亞洲精神病學雜誌》(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回顧了14 例注射新冠疫苗之後發生精神病的案例,其中11例被確診為精神障礙:女性4例,男性6例,1例未報告;多為青壯年或中年人。平均年齡40歲[12]。
其中有5例精神病發生在接種疫苗後幾小時到 10 天內;3 例報告迷失方向、幻覺和情緒不穩定;2例躁狂症、1例抑鬱症。超過2/3的事件發生在第一劑疫苗之後。
精神為何對健康影響巨大?
情緒、精神到底是什麼,怎麼會對人體有這麼大的影響?
人是由身體、心、靈多層面組合成的奧妙無窮的整體。現代科學對人體的器官、細胞、分子層面的認知和了解比較多,但是對人的大腦、精神層面的了解還比較膚淺。
舉個例子。自 1967 年開始實施心臟器官移植技術後,最早1988 年夏威夷大學護理教授保羅·皮爾索爾(Paul Pearsall)博士,報告了在心臟移植之後,接受心臟的受者出現的性格變化、包括食物、音樂、藝術偏好的變化,情緒和氣質的變化,甚至還有身分的變化。
在2019 年,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的臨床助理教授米切爾·李斯特(Mitchell Liester)在《醫學假設》(Medical Hypotheses)上發表論文,認為心臟移植後的人格變化,是一種細胞記憶的作用[13]。
我們認為人的精神可能是一種微觀的物質顆粒,它很可能被保存在人的心臟微觀結構中,所以當人們做了心臟移植的時候,不光是把心臟的實體移植過去了,同時也把微觀的精神、性格這些物質的成分也跟著一起移植過去了。
科學家對於唐山地震倖存者的瀕死體驗研究發現,人體在瀕臨死亡的瞬間,可以感受到精神從物質的分離感。身體的精神部分可以從肉體中脫離,68%的人對身體有一種陌生感,43%感到意識離開身體。
病毒是納米級別的東西,精神可能也有納米層面的物質成分。正因為有物質成分,所以才會被病毒所影響,甚至出現病態。
音樂療法有助改善新冠後精神症狀
精神病患者的特點是思想、感情、信仰和觀念的紊亂。通常有兩種主要症狀:陽性症狀表現爲對聲音或事物產生幻覺及奇怪的信仰(錯覺);陰性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抑鬱、社交退縮和記憶力問題。
藥物不解決根本問題,抗精神病藥物強行抑制精神分裂症症狀,時間久了容易產生受體疲勞、耐藥的現象,最終發展為難治性精神病。
由於精神在微觀層面,目前的大部分藥物觸及不到他,所以要想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可能還要打開思路,尋找一些其他方法,比如音樂療法。
音樂治療是一門現代新興學科。20世紀中期,美國幾所大學先後設立了音樂治療課程,
科學家們發現,人體的器官是按照一定頻率振動的。音樂能通過聲波傳遞震動,與人體臟腑產生共振,從而調節臟腑功能、改善疾病。很多人在聼音樂的時候有毛孔張開的感覺,這或許跟皮膚神經細胞的功能變化有關。
音樂是一種滋養大腦的物質——這裡的音樂不是指所有音樂,是指那些能讓我們平靜,對身心健康有益處的好音樂。好的音樂可以減輕壓力、增強免疫功能、平衡腦電波活動、增加內啡肽水平,引發內心平靜的感覺。
好的音樂還可用於幫助身體調節其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幫助控制痙攣性肌肉震顫的嚴重程度,減輕癌症相關的疼痛,並減輕患者的壓力。
1. 古典音樂可以有效改善抑鬱
研究調查了56名大學生聽了不同類型的音樂後的焦慮程度。與那些靜坐或聽重金屬音樂的人相比,聽古典和自選的放鬆音樂會顯著減少焦慮、憤怒和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14]。
所以多聽古典音樂,會讓人更開心、更放鬆、更少一些焦慮情緒,對工作、生活多方面都有好處。
2. 音樂療法有效改善精神病症狀
2017年發表在《Cochrane圖書館》(Cochrane Library)的一篇綜述研究,篩選了18項試驗,總計1215名受試者的數據[15],發現與標準護理相比,音樂療法對整體狀態、陽性和陰性症狀,都有正面改善作用,也可改善精神狀態、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3. 音樂療法能幫助減少精神病患者的用藥劑量
2016年,有研究將27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和人格障礙的患者,隨機分配到接受音樂療法加標準護理或僅標準護理。臨床標準措施包括抗精神病安定類藥物、苯二氮卓類、情緒穩定劑和抗抑鬱藥[16]。
未接受音樂治療的對照組使用抗抑鬱藥、鎮靜藥的劑量都隨時間推移顯著增加;接受音樂治療和藥物治療組,抗精神病鎮靜藥劑量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改善,抗抑鬱藥劑量增加不大。
這意味著音樂治療聯合標準藥物治療可以減少精神病藥物的劑量。
在這次疫情當前,人們除了身體方面的疾病,還經歷了精神疾病的大流行。精神作為人們的物質成分,也是人體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精神現象的不斷探索,我相信,未來對於人體生命的本質認識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新冠刺突蛋白有8大危害 有哪些解毒方法?
· 遠離失智、憂鬱症!研究揭最佳睡眠時間
· 思覺失調症有2類症狀 如何治療?中醫3招緩解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