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照青苔上:王維之《鹿柴》

作者:纖纖
元 趙孟頫(傳)《摹王維輞川諸勝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4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詩人王維晚年曾過著半隱居的生活,說他是一位隱士也是不為過的。王維曾在陝西山上隱居。還寫了這首被後人傳頌的詩《鹿柴》。全詩共二十個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首《鹿柴》中的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也就是詩人買的一處有柵欄圍著的房子。這裡的「空山」並非是真的空,而是在詩人的角度看不到其它人的意思。那「空山不見人」就是指的詩人在自己的院子裡是看不到任何人的,整個房子幾乎是隱形的。前段時間看過詩人隱居的位置地形,是有山谷的那種。而且是樹木茂盛高大的。如果在半山腰的樹林裡面建房子,確實是看不到外面的,即使在幾十米外有路通過或者有建的房子也是互相看不到的。「但聞人語響」這句其實是告訴我們附近是有人的,有房子的可能性不大,更應該是有路在下面通過。通過這兩句,我們可以大概地知道詩人的隱居之所,是建在一處下面有大路通過的山谷的斜坡之上的。

這兩句也間接地告訴我們,詩人其實是半隱居的,並非是那種深山老林的隱居生活。因為詩人看不到外面的人,卻可以聽到聲音的。也可以隨時有路下山的。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轉眼間就到了下午,夕陽西下,又回到森林,再一次照射到自己院子裡的青苔之上。「青苔」其實是光照不足的表現,因為有樹對光的遮擋,只能有微弱的光照射過來,才會出現青苔的。光照很足時是不會出現青苔的。

詩人沒有寫自己的具體生活,是因為他的一天本來就是簡單的,甚至是單調的。早上或許聽到的是樵夫上山打柴的人的聲音,而自己幾乎是沒有聲音的,因此在別人的眼裡自己就是隱形的。詩人也曾身居高位,朋友也是頗多的,想完全放下身邊的一切,進入深山也是不容易的。

其實想想,在這種有世間名利的考驗下,能夠超脫出來豈不是更值得珍惜和了不起的。特別是今天的大法弟子,不脫離世間的生活去修煉,還能夠守住心性做好,才是更了不起的。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拆吾之名,賜汝姓字。沐我佛光,證人間世。
  • 隱士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於政治、文化都有影響。什麼是隱士呢?就是一些有道德、有才幹的人,由於某些原因沒有進入官場,或者做了官後又離去歸隱。
  • 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作為中國文化頂峰之上的明珠,唐詩當然就是這樣的「好詩」。那麼,唐詩怎麼「會」「天意」呢?一言以蔽之,表現「真正的人類文化」,寫盡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這首詩是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詩寫的,但元稹的這首詩已失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宮廷舞之一,它融詩歌、音樂、舞蹈於一體。
  • 宋代預言家邵雍的詩大都是帶有禪意的,一般的詩人寫詩是寫心情,而邵雍的詩卻是寫禪意,一直很難用語言說清的意境。
  •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是題在西林寺的牆壁上,那自然是與禪道有關了,蘊含高深的道理。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的這首《滁州西澗》被認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風景詩。讀起來確實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 青松嶺下,是我尋尋覓覓、徘徊又佇立的背影。白雲深處,是你瀟瀟灑灑、超然而飄渺的風姿。隱者,是一個愈是努力深藏行跡,愈是讓人不辭辛勞地追尋的神秘名字。
  • 或許是生活的艱辛和仕途的坎坷,宋代詩人張耒的詩詞,也不乏對人生的感悟之詞。這首《夜坐》僅僅二十八個字:「半消爐火夜三更,欲滅青燈暗又明。閉戶無人瞑目坐,此時一念悟浮生。」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