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出塵(一○○)

揚帆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5日訊】
“科學那不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些東西嗎?象什麼數、理、化、生物、計算機什麼的,”曹寧說。

“我不這麼看,”我說,“物理、化學和生物勉強可以算作科學吧,數學是個工具,計算機是一種技術。怎麼說呢?”我沉吟了一下說,“我談談我的看法啊,也可能說得不對。科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宇宙,認識物質,認識生命,其實它們是一回事兒,而且可以有不同的途徑去認識它們。我發現人類文明每次出現劃時代的進步都與兩個方面的突破有重大關係:一個是對物質的認識,一個是對能量的掌握。離開這兩者,發展出來的那都不能稱其為科學,而僅僅是技術。”

我環顧了一下周圍的同事,接著說道,“舉個例子說,過去的紡織廠都是建在山谷裡,因為那裡水力資源比較充沛,利用水流的機械能來帶動機器。瓦特發明蒸汽機,是人類第一次掌握了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打那個時候起,人類歷史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工業革命正式開始。當法拉第發現線圈切割磁力線產生感生電流時,是人類第一次掌握了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人類就步入電子時代了。我們現在能利用的能量以水力這種機械能和火力這種化學能為主,其他的能量都難以大規模利用。其實更大的能量儲存在更微觀的物質裡,就像原子能比燃燒石油的化學能要大。現代物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夸克緊閉’,大概意思是說能量被禁閉在夸克里,根本無法打開。所以人類用現在從西方學來的科學無法再深入地認識更微觀的物質了,也打不開更微觀的能量,科學也就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裡。”

張劍忽然彎下腰,從自己的桌子底下抽出一支礦泉水遞給我。我說了聲謝謝,接過礦泉水,扭開瓶蓋兒喝了一口,然後接著說,“對物質的認識也是一樣,拿樹木造紙來打比方,這個過程同時涉及到我剛才講的物質和能量兩個方面。樹木可以造紙,是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基礎物質,也就是纖維;同時我們掌握的能量可以把樹木歸還成纖維,並按照紙張的纖維排列順序進行排列,這樣紙就造出來了。這個例子基本上還是屬於物理變化,也就是不改變分子的結構,僅僅改變分子的排列程序。那如果對物質和能量的掌握更深一步,就是化學變化,改變的是原子的排列程序。比如我們可以用石油製造橡膠、瀝青、塑料之類的。對物質的探索和能量的掌握每當深入一步,人的生活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現在我們日常用的東西,有很多都是化學合成的。如果再進一步呢?說不定你可以點石成金,說不定你可以用水合成牛肉乾兒,也可以把牛肉乾兒變成水。只不過我們現在對於基本粒子的認識和能量的掌握達不到這一步,而且用現在的科學方法去研究,永遠也達不到這一步。”

“你說的這些物質之間變來變去好像都是過去傳說中的神通,”曹寧說。

“那就看你怎麼定義神通了,沒準兒你把一把沙子做成芯片,古人也會覺得很神奇的,”我回答說,“還有一點,你看西方科學的方法無法使你達到對於物質隨心所欲的變化,東方科學卻能達到。”

我看到許多同事臉上難以置信的表情,就繼續說道:“中國古代的科學非常發達,現代西方科學比不了。因為他象氣功修煉一樣,走了內求的路子,依靠自身身體去探索宇宙。人體的結構啊,是非常精妙的,是天地生成的探索宇宙的最完美的儀器。人通過修煉可以修煉出各層粒子構成的身體。如果人想利用哪層粒子的能量,看穿哪一層的物質結構,比如說夸克這一層,用夸克這一層粒子構成的身體就可以完成,就像我們在這個空間利用機械能一樣方便。”

“我不太懂,”曹寧困惑地說,“什麼叫夸克這一層粒子構成的身體?”

(待續)

發稿時間:壬午年臘月十一日 公元2003年1月13日 星期一
正見網版權所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眯起眼睛定睛一看,規劃院的三個人正坐在靠近角落的一個圓桌旁,面前擺著幾個盤子和碗,裏面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內容了。
  • 我們一行五人推著行李車出了首都機場,此次出差還算有所收穫。孟方因為還有一年即將面臨大選,現任內閣中有許多人都希望能在大選前做成幾筆大生意,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了選票還是為了佣金。他們讓我們盡快做出網絡規劃方案和報價後提交給郵電部項目評估委員會。
  • “在這兒算好的了。我援建安哥拉的時候,那兒還到處都是地雷呢。”楊工說。
  • 一隻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回頭一看,璐璐笑盈盈地站在我身後。我四面看了一下,伸手握住了她搭在我肩膀上的手。我們倆的身體都似乎震了一下。那一刻,我有一種觸電的感覺。
  • 我和璐璐走進客廳,驚奇地發現屋子裡還坐著原來一起煉功的另外兩個阿姨。我只知道她們一個姓趙,一個姓孫,自從鎮壓開始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
  • “警察可兇了。一個弟子大聲背師父寫的詩,過來一個警察揪著他頭髮把他抓到鐵柵欄外面去,把兩隻手一上一下背到後面銬起來,然後用警棍沒頭沒腦地打,打得滿臉是血。我們都在裡面喊‘不許打人!’那個警察還打,最後過來一個老警察讓他停手他才停的。”
  • 璐璐帶著刷碗的塑料手套,認認真真地往信封上粘貼郵票和收信人地址。我坐在璐璐身邊背單詞,不時抬頭看璐璐一眼。
  • 煉功音樂漸漸停了,我結束打坐,用遙控器關掉了音響。回顧幾個月來準備GRE的一幕幕好像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 我和張璐一走進豆花莊的大門,就聽到後面一個包廂中傳出來的歡聲笑語。陳薇和李維正站在門口迎接大家。
  • 記得前陣子在哪本雜志上看到一則英國軼事:首都倫敦因為吃口香糖的人太多,以至于大街上的牆面和廣告牌子上粘了很多口香糖渣子。這不僅不衛生,而且很不雅觀,但卻屢禁不止。這本是小事,但甚至成了英國文明社會里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瑕疵,直至引起“日理万机”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深切關怀”(借用中國政客們的語气),居然被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大幅照片貼在倫敦的小街小巷。別誤會,這可不同于中國的党政府將鄧小平、江澤民的大幅玉照貼在都市最高、最搶眼處供万民瞻仰用的那种圖騰。布萊爾的照片,挂得不高,不用抬頭看,不做神像用,再說也沒人崇拜他,只有一個用處,那就是讓路人把口香糖渣子粘在他臉上。此招一出,也引起其他党派政客們的興趣,爭相效仿。他們甚至把這當作一种榮耀,認為誰臉上的口香糖渣子越多,說明不列顛的公民們越喜歡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