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風:大選最後時刻美國人民的猶豫

華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總統選舉,會像美國總統大選這樣,引起巨大的震動和關注,除了美國人民的全面投入之外,幾乎每個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在緊盯著這場大選。對於這個經歷過幾次大戰的世界來說,不管你願不願承認,美國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兩位總統候選人布希和凱瑞,分別代表著美國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他們的主張與治國方針在經過了三次辯論後,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已經有了定論,但競選雙方至今旗鼓相當,布希的支持率僅領先凱瑞5個百分點,究竟投誰的票,到了最後的衝刺時刻,一部分選民還在猶豫不決,而從各地的民調可見,能否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將是布希和凱瑞誰能勝出的關鍵。

那麼,美國人民的最後猶豫是什麼?

在競選辯論中,伊戰問題一直是一個焦點,布希號召各界人士為反恐戰爭多盡責任,認為薩達姆政權是威脅全球安全的必須摧毀的邪惡軸心,把伊拉克從恐怖暴力中解救出來,歸還給伊拉克人民,是出於美國的立國之本。

確實,由於伊拉克戰爭的反恐正義性質,布希在阿富汗旗開得勝後乘勢進軍,一舉推翻了薩達姆獨裁政權,在民意支持上一度達到高峰。但隨著在伊拉克美軍傷亡的上升,戰爭開支膨脹,油價上揚,布希的民望受到衝擊。但凱瑞同樣因對伊拉克問題的反覆不定,及過多的施政許諾而遭到攻擊。所以有人說,既便不喜歡布希,“但為什麼要是凱瑞呢?”

其實,盡管選民對大選辯論意見不一,對候選人各有看法,但真正難以決定的是:誰才能使他們對美國有信心?這種信心並不是靠一時的精彩主張和承諾所建立的,而是須由歷史來驗證的。

回溯歷史,人們自然會憶起美國第一屆總統喬治華盛頓,他領導人民打敗了強大的英國軍隊,贏得了北美獨立戰爭。功成名就的華盛頓理所當然會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君王,但華盛頓卻在勝利之後交出了權力。當戰爭結束以後,面對美國的複雜局面,一些部下曾紛紛慫恿他憑藉手中的兵權和贏得的聲譽,把美國建成一個專制帝國,而他將被擁戴為國王,但這個建議遭到華盛頓的嚴辭駁斥。1787年5月,在華盛頓、傑弗遜等人主持下,北美大陸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憲法草案,美利堅合眾國正式宣告成立。在連任了兩屆總統後,華盛頓拒絕了第三任任期,在《告別演說》中,他忠告美國人民,在建設國家的路途中,要保持宗教和道德作為“人類幸福之重要支柱”。1797年3月4日,華盛頓出席了新總統約翰‧亞當斯的就職典禮,當他出現在眾議院大廳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揮手脫帽發出由衷的歡呼。在美國人心中,華盛頓是一個被仰望的偉人,他奠定了一個自由民主的美國之基,他的道德力量永遠激勵著子孫後代。

另一位得到美國人普遍尊敬的總統是羅納德‧雷根。在1980年雷根當選第40任總統時,美國的信心已因越戰、水門事件、石油危機、蘇聯的擴張、伊朗人質事件、經濟停滯等而跌入了穀底,人們對於聯邦政府的信心正在崩潰。是雷根著手重建美國社會的信心,重新使美國人相信自由、民主制度有更大的優越性。他敢於向全世界講真話,以巨大道德勇氣宣佈蘇聯是“邪惡帝國”,任期內堅定反共,導致了蘇聯的全面崩潰以及整個東歐共產政權的垮臺,他的笑聲與樂觀驅除了70年代美國的陰霾,成為美國的化身和一名挽救美國信心危機的總統,贏得了人民的深深懷念。

而今天的美國,同樣也處於一個歷史的轉捩點。在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地球村,民主自由正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和人與人之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和平共榮、相互尊重。而除了來自中東的恐怖主義﹐另一個更為可怕的國家恐怖主義中共政權,卻在以暴力血腥,以整部國家機器,鎮壓國內人民的不同聲音,野蠻的摧毀著人的基本生存權力和生命的尊嚴,摧毀著世界文明秩序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石。而讓人不能不感到遺憾的是,在美國呼籲的反恐聲浪中,無論是布希政府還是凱瑞所在的參議院,對中共迫害人權的暴行至今都沒有發出強烈的反對聲音。

面對恐怖活動和共產政權的攻擊性、危害性,面對日益滑落的道德,在美國大選的最後關鍵時刻,美國人民同樣需要知道,誰是值得信賴的聲音,誰能給這個國家以信心,給每一個美國人帶來免於恐怖威脅的更多的力量,帶來美好生活和將來,使永遠為自由而戰的美國,能在更廣闊的領域內繼續承擔起文明世界的領袖責任?

不論是布希或凱瑞,在這個關鍵時刻,能以全體美國人民而不是政黨政權的利益為重,能以巨大的道義勇氣、發出堅定的鏟除世界邪惡軸心的強有力聲音者,無疑將會獲取最後的選民之心。美國人民希望有一個英明的總統,民主世界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美國,而只有敢於肩擔道義責任,始終維護民主人權的普世準則,才能開創新的格局,才能走進新的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由於《紐約時報》傳出江澤民準備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位的消息,一時引起了廣泛關注,加上中共黨內權爭白熱化的種種跡象,使四中全會變得撲朔迷離,而江澤民是否真交權,更成了這場大戲的焦點。
  • 江掌權以來造成的社會腐敗,官僚貪污,經濟失控,貧富分化以及對人權的摧殘,對法輪功的鎮壓等等惡果,像一個巨大的陰影,壟罩在中國大地上。

  • 十六屆四中全會,江澤民下臺,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並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中心議題。這種政權的和平交接,以及政治透明化的姿態,像是一針強心劑,讓人對中共又寄予希望,更讓黨的忠誠者們興奮。
  • 圓屋頂上
    你默默凝望──
    那遍地矗立的大廈
    那沉陷的身體、變了的城鄉

  • 江澤民執政十三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把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出賣給了俄國,這個歷史事實,直到下台,他以及中共都沒有向中國人民作出解釋。


  • 我們原有一片和祥的土地,有過五千年的耕雲播雨,上萬個春秋的繁衍生息,我們原有一個文化中國,有過六百位帝王的文治武功,朝朝代代的祭祖跪拜天地。巍巍中華,呈現過貞觀太平、康乾盛世,泱泱華夏,來去過多少人傑精英、先賢哲人,但如今,在八十多年的中共經營中,在五十多年的共和國旗幟下,赫赫天威早已無存,連豐富的道義資源和精神資源,為人的根本及對生命的敬畏,都灰飛凐滅般的淪喪殆盡了!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