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果隨筆】人的社會願望

魚果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訊】有人說,世間人忙忙碌碌,要的只有兩樣:一個是「名」;一個是「利」。其實,人無名利依然可以過生活,而且名利這兩樣東西與愛、信仰、智慧或心靈等生命品質的範疇也無關。

其實,名利是社會製造出來的產物。一個人若是生活在孤島,名利根本就沒有用,也不會是人活著的條件。也就是,一個生活在孤島的人和一個活在人中的人的生活願望是不同的。

美國前輩社會學家W.I.Thomas曾提出「四願望」之說。他認為,社會中的人有四個生活的願望。做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不妨看看我們每天汲汲營營是不是都是為了滿足這些潛在的「願望」。那分別是;「創造」、「安全」、「認同」、「權力」。

幾年前,某社區大學的一個班上老師曾就此提問。結果認為自己生活的願望是追求安全的人最多,其次是認同,其次是權力,最後是創造(只有兩人,就是台上的兩位講師,其中之一的是筆者)。

追求權力的人只有二三位,而且都是男人(佔當場所有男性的一半)。女性大多都是追求安全和認同。

好了,這個問題的問法太抽象了。我們問具體一點的,當女性擇偶或是男性謀職時,您考慮的依序是什麼?是安全、認同、權力,還是創造。我想,從你選擇的伴侶或職業類型或許可見一二。

一個組織裡,追求安全者遇見事件的第一考量既然是「安全」,那他就不會做出危險的事情。所以,他最適合當組織的基本材料。追求認同的人則不然,他會求表現,然後讓人說他好。只要提昇認同感的事他都會去做,這類人很在乎升遷或酬勞等等。

追求權力者有兩種表現。第一種追求權力的極大化,第二種追求權力的絕對化。因為要極大化,所以他會不斷的要升官。因為要絕對化,即使他管的只是廁所,他也會要求人家絕對地服從。

追求創造者呢?他要的就是創造,包括創作新事物,或是賦予新價值,或是探索新的領域。這類人不適合於組織生活,不過一個創新與學習型的組織卻不能缺了此類人。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基本上這四類人混合而成的群體就是我們社會的大致的模樣。例如,美國可能追求創新的人會多一些;比較重視傳統價值觀的國家可能追求認同的人會多一些,極權國家可能追求安全與認同的人會多一些等等。

對於個人來說,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社會願望是什麼就容易決斷與抉擇。其次知道別人的社會願望是什麼就容易溝通與合作,減少互動的成本。

其實,這還不是真正的認識自己。不過,至少能夠讓我們了解社會生活中的自己,有助於當一個健康的社會公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