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果隨筆】台灣女性的群居意識

魚果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6日訊】我念大學時有一事讓我好奇。每次下課的時候,總會有一群女生一起去「上廁所」。我問了好幾次:為甚麼一個人上廁所需要一群人陪著去?廁所又不是甚麼危險的地方?

不過,我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又有一次,某個報紙刊出一民調結果。大學女生不運動的主因是:沒有伴。第二才是怕曬黑。奇怪,去運動不是就會認識朋友了嗎?怎麼會因為沒有伴,然後就不運動了呢?

又有一次,我到我的女朋友的學校去。結果,有幾個女生尾隨而來,偷偷在遠處看啊看。我要和她們講兩句,她們只是一起竊笑,讓我不知該怎麼辦?為甚麼一個女生交男朋友搞得好像是大家的事呢?

後來我弄清楚了:台灣的女性有一種群居性,這是自小養成的。

台灣女性的群居性造成了每個女生的調調都差不多。走在台北街頭,我真分不清這個女生和那個有甚麼不同。從服裝、髮式、化妝與體型,從言談舉止到關心的話題幾乎都一樣。因此,她們做的事也很容易預測。

有一次在南韓首都漢城(現改名叫首爾),我看見幾個女生在保養自己的溜冰鞋,不僅拆開來分解,還自己上潤滑油。而幾個一起溜冰的男生在旁邊閒聊。

這個畫面要是換到台北,怎麼也不可能是女生保養溜冰鞋。我觀看良久,覺得韓國女性具有一種獨立性格,這是我不曾在台灣女性身上看到的。

我有一陣子工作的地方幾乎都是女人。她們大概忘了我是男人,我自己卻還記得我的性別。我最寶貴的是親身觀察到女人(台灣女人)的團體運作是怎麼回事。

首先,女人要求情感的認同,很重視團體的歸屬感。(因而容易形成小團體)其次,女人很容易把不同的意見當成「不滿」,亦即代表你的不認同,然後你就會被排斥。第三,女人重視你的態度甚於你的想法。(所以,說服女人要先由態度入手)

所以,女人常常會互相稱讚(雖然她背後常常有另一種說辭)。所以,稱讚是女人打招呼的方式。其次,女人常常關心你的情感,也容易向她認同的人宣洩自己的情感(男人常說這是長舌婦),其實這是女人交流情感的方式。

說了那麼多,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台灣女性的群居意識倒也不是壞事。不過,有一點很值得女性朋友注意。

有一回,某個大姊(年近四十)談起她的一生。她說她二十八歲時追求者不斷,不過約莫三十歲後就乏人問津。她怪罪於男人喜歡年輕的女性。聽其言語,無非是台灣不婚女子一族的論調。

我問她,那麼您平常都和哪些人交往?她說,也都是一些姊妹們,反正大家也沒結婚。我又問,那你們都聊些甚麼?她就沒多說甚麼。不過,她提到一點,「有時聊一聊誰最近結婚了」。

我說,大姊,你上了當了。你沒嫁人是因為你長期泡在這群姊妹淘裡說男人的壞話。這只能使你遠離男人,無助於結婚。她忽然瞭解了甚麼似的,然後說,那要怎麼才嫁的出去?我說,你要離開那群不婚的女人,忘記那套不婚的理論,然後主動去認識男人,積極地朝向把自己嫁掉的方向前進。

然後,你那群姊妹淘就會來討論你婚姻。她說,她沒想過。我說,你就是被台灣女性的群居意識所害。

她說,當年二十八時,她認識最後一個男朋友。後來也是因為她的那群朋友們說東道西,然後她覺得那個男人不是東西。我說,結果是甚麼?你要自己去判斷,聽別的女人的,你怎麼知道女人藏著多少心在裡面呢?

她說,她從未想過。有這麼嚴重嗎?

我說一個不婚女性的故事。那是發生在日本。一個未婚女性退休之後,然後交了大筆的錢住進一家老人安養院(都是女人)。結果,她不知怎麼地被院裡其他的女人排斥。後來,她實在住不下去了,寧可損失大筆的費用也要搬出去。院裡有個女人告訴她:妳知道大家為甚麼排斥妳嗎…?她說不知道。那個人說:因為這裡都是老人,只有你的頭髮還是黑的。

女人與女人之間有某種很奧妙的情結存在,有後有機會再談。本文所提到的女性的群居性以及所衍生的互動模式常見於古代皇帝的後宮。

由男性觀點研究純粹女性的團體有一本名著《紅樓夢》。筆者也以此為主題,嚐試寫了連載小說《508寢室的月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