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蔻:暮歸雲(散文)

艾蔻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5日訊】十幾年前,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使我厭惡並結束了曾為之拋灑過青春歲月的軍旅生涯,跟一位老法師去尋找另一方生命中的清淨樂土。

那是南國的一座名山,寺院掩映在半山腰的青松翠竹之中,由於山勢海撥較高,白雲飄浮在行人腳下,山風一吹,陣陣松濤如潮水般發出萬馬奔騰的聲音,把山林的一切動靜都淹沒在它無邊無際的聲息裡。

剛去的時候,一切都是新奇的,由於地勢的原因,廟宇不大,除了與大佛殿毗鄰的幾間普通僧捨之外,其它的都是近年修建的二層小樓了。廟裡僧尼不多,除了法師外,只有大師兄果余和小師兄果德,再有就是年約六十左右的比丘尼果吾和一個燒火做飯的被她那不孝順的兒子趕出家門的不知名的婆婆了。奇怪的是廟裡還養了一條叫“小行”的狗,我來的時候,就是它和大師兄果余跑到幾里外的山道旁來接我的。

山門外有一個用石頭砌成的、二米見方的供廟裡飲水用的池子,細細的山泉順著碗口粗的竹子從高處引下來,清清的,甜甜的,帶著一種百草之甜味,那甘洌的味道,是世上喝過的任何一種飲料都不能與之相比的。用深通藥性之味的果余大師兄的一句話,是百草之精匯而成醇。後來當我看滿山遍野的山藥野草時,確感此言不虛。

廟裡生活是單調而有規律的,大概是廟裡的幾位僧尼都是學問不高的緣故吧,除了大師兄外,法師每人只發給他們一本《早午晚課頌經集》。法師很忙,那時他除了是本寺本派的掌門人外,還身兼任該省佛學會的很多職務,在一些地方還辦著幾個氣功學習班,一個月能有二十天廟裡見不著他的身影。那時,我便天天跟著大師兄果余到廟外的深山裡去採藥,這時,他便慢慢的給我講許多很玄的故事,有一次採藥途中,他指著遠方一個峭壁對我說:你看到那峭壁上刻著的字了嗎?其實,我也早己看到對面懸崖絕壁上有一個很大的赭紅色的行體“劍”字,那堵懸崖有上百丈高,下面不知多深,人工是很難刻上去的,他望著我疑惑的樣子,使給我講了一個神仙似的故事。

大概在八百年前的宋朝吧,有一對立志修行的夫婦,絕了俗念在此山崖修行,不知過了多少年,競還沒有成功,二人正在苦惱,晚上在夢中有人點化,讓他們到一座廟裡去尋找白雲禪師,於是夫婦二人便找到我所在的廟裡,那時正值高僧白雲禪師執掌廟院,禪師一見他們,使吟了一句:“劍(俗見)在頭上,何有歸路?”於是他們大悟,不久就雙雙肉身顯聖了。他們感恩於禪師,每隔百年,便要到廟裡來走一趟,那懸崖上的“劍”字,便是他們顯聖的見證。

“那麼你在廟裡見到過他們了麼?”

“我才七十多歲,聽師父說,從清朝康乾以後,就再也沒有來過。”他悠悠的歎了口氣,忽然話鋒一轉,“你來廟裡幹甚麼呢?”我被他這突兀的話問得一楞,“我要修行,要終老山林……。”他淡淡的一笑,“有時間在佛主面前抽一簽,看佛主讓你不讓你在這裡呆。”那笑容很神秘,我忽然覺得眼前的這位大師兄也不是一般修行人,他自稱七十多歲,我當時看他只有四、五十歲的樣子,面色紅潤,也思忖不出他話裡是甚麼意思,但看出來絕沒有一點惡意,在以後的日子,我胡思亂想,難道說我與佛無緣?直到多少年後,我才徹底明白這個謎底。

出山門順小道左轉彎不遠處,便是懸崖峭壁,懸崖邊有幾塊一米左右的平坦的青石,坐在青石上,晴天能俯視著眺望遠處被雲海瀰漫著的群山,它們或高或低,突兀延綿,直到遙遠的天邊。這裡很多是陰雨和霧的天氣,晴天時,晚飯後我和大師兄便常常帶著“小行”盤坐在那懸崖邊的青石上看山景。耳邊聽著風聲,白雲從身邊飛過,等到夕陽落到天邊的山後,暮色四起時,看著那朵朵白雲,從天際飛來,像歸巢的小鳥一樣,盤旋著落在眼前山澗的縫隙裡,第二天早起它們又一陣霧氣般從山澗出來飄向藍天,陰雨天便霧雲不分了,使我感覺它們是一個個活的生命(我拋棄書本上學過的氣壓高低的學說)向果余師兄請教這種從沒有見過的奇妙的景象,他伸手拂摸過身邊飄過的一朵雲朵說,“這叫暮歸雲,它們是有靈的,在天上玩耍了一天,晚上該回來休息了,這就是它們的歸宿……,其實人生在世,亦一如白雲矣!每個人也都有一個生命永恆的家,佛法便是歸家的橋罷了……。”他的一番話,使我當時內心很受觸動。

法師在的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早起四點多就要起床,於是,大殿上,各室內直到山門外都要燃上香,我們站立倆旁,直到等法師把厚厚的一本《早午晚課頌經集》抑揚頓銼的念完,就到了該吃早飯的時候了,早晨是不瞌睡的,難熬的是上晚課,在昏暗的燈光下,法師嘀裡咕嚕的頌經聲變成了催眠曲,站在倆邊合十的人瞌睡得前抑後合,特別是那個小師兄果德,有幾次差點沒栽到大殿外面去,這時,法師便會停止頌經,說幾句笑話來調節一下氣氛。

大約過了一些時日吧,記得法師到某地去辦氣功學習班去了。忽一日,廟裡來了幾個霸氣十足的青年人,說是法師介紹來練金剛掌的,於是,廟裡的清靜便被辟辟叭叭的掌聲給攪亂了。那時,我每天忙於幫法師打理許多地方給法師寫來的信件。又過了些時日,連法師的親朋好友都來廟裡居住了,人一多便出現了勾心鬥角與互相排擠,我每天忙於回信,也顧不上跟大師兄去採藥了,偶爾幫他剖制一下挖回來的生藥送給周圍需醫治的山農。

忽一日,大師兄叫了我去,慢悠悠的話裡卻帶著幾分嚴肅:“果×,你還記得前些日子讓你在佛主跟前抽籤的事嗎?”見我點頭,他歎了囗氣“群魔一舞黃鶴飛,壺中日月催君歸。佛主跟前抽籤,我一般不給人做的,此地已不宜久留,你隨我來抽一支吧,”說完,他逕自走進大殿,上過香,拿出籤筒,讓我抽了一支,他接過手裡仔細看了一下,於是取出筆來,在紙上寫了一律一偈,律由於自己當時自作聰明認為抽的不好,似乎有些誨氣,只記得二四兩句是“險峻山前來可安”和 “只緣身在太虛間”,偈語倒記得很牢:

“鑿井逄源,
掏沙見金;
只是費心,
須當努力!”

大師兄當時見我抽出這等簽來,便閉目想了一下,繼續對我說“你不是喜歡雲遊嗎?明日起你離開寺院,師父那裏我去給你說,說你雲遊去了,下山後且莫昧了佛性,等你機緣成熟,不久會遇到一門高德大法,那時候你且莫忘了回來度我……。”說完久久地在佛主面前頌持著。

第二天,我便踏上了下山的路,大師兄和“小行”又把我送到山道旁,我走出了很遠,轉過兩道山彎,回頭望去,白雲如巒,山道如練,仍能看到在山風中大袖飄拂的大師兄和已變成小黑點的“小行”佇立在山峰雲朵間。

不久,我回歸了故鄉,幾年後,有幸得遇千載難逢的高德大法—-法輪佛法,幾年的風霜雪雨,我和千百萬個頂著邪惡中共流氓政權打壓的法輪功同修一樣,向世人講述著大法的美好,用師尊教與我們的大法,救度著被邪惡的謊言毒害著的世人,真應了偈語中的”只是費心”了,唯一遺憾的是,還沒有把這麼好的大法帶給等待著他的大師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地點:華中某城市大街上,華燈初上,行人熙熙嚷嚷。
  • 十一月裡的天氣是很短暫的。早晨六點鐘,天還黑乎乎的,西北風加雜著霧氣飄落在人們的臉上,顯得潮乎乎的。

    一輛從鄉村開往E市的客車,像老牛一樣呼哧呼哧地在坑坑凹凹的柏油路上慢慢行駛著,車裡人不多,都像打盹一樣,一個年輕的母親不時地拍打著懷裡「嚶嚶」吮奶的嬰兒,車路過一個路口或村莊,偶爾有一個挎著背簍,掂著包袱的農人或學生或上班族,在慘淡的燈光裡擺手搭車。

  • 雁從無垠的天空飛過 給鐵窗外的天空留下無暇的思索 我從不感到寂苦和莫落 心兒早隨著它翱翔了世界的遼闊
  • 大紀元8月16日訊】與朋友一起去考查黃河故道與水文,居然查證了一件林彪吸大煙是從延安時期開始的實事。
  • 二百六十二天
    對你而言,是漫漫人生路上
    人類最黑暗的一段苦難
    那個禽獸般的螃蟹流氓政權
    像秋風裡小鬼對天神一般與你喧戰
    只因為,你替堅信真善忍的人
    與那苦訴無門受煎熬的冤民
    微軀敢一言
  • 千里之外的朋友用帶著恐慌的聲音打來電話,說「豬叫石」又叫了,快來看看稀奇吧,於是我們一行幾人,便登上了北去的列車……

    座落於豫北太行山脈林縣境內的石板岩鄉,有一塊很出名很奇特的石頭,當地人把它叫做「豬叫石」,每當世間將有大事發生時,常常從這塊石頭裡發出一種豬叫般的聲音,引得周圍和不少路過的人紛紛慕名而去一飽耳福。

  • 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大戰後,林彪在率部轉移途中身負重傷,被送回延安,住在二十里舖的八路軍總醫院。

    每天,都有軍政要人來看他,延安各機關、學校也派人來慰問。毛澤東剛開始不同意配合國民黨打平型關大戰,但在很多延安將領的堅持下,同意了這場配合戰,沒想到讓林彪露了臉,他嚥下苦水,放下手中的東周列國誌,騎馬30里,專門去看林彪,惺惺作態地囑其安心養傷。朱德、張聞天等人也多次到醫院看望,林彪的堂兄張浩(即林育英,時任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一二九師政委)每隔一兩天就來一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