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演義:古神話開篇呈異彩

錢念孫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話說在那茹毛飲血、結巢鑽木的生民之初,人類對自己的由來、日月的運行、萬物的生滅、四季的變化,都感到玄妙莫測;對電閃雷鳴、狂風驟雨、凶禽猛獸、生老病死,更是懷有難以名狀的恐懼。他們認為在人類以外,還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在指揮、控制著一切,主宰著世間萬事萬物的命運。於是,一切自然力在他們心目中,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如太陽成了太陽神、水成了水神、火成了火神、風成了風神等等。

古代先民在想像中創造了神,自然要對神的行為進行猜想和推測。他們植根自己的現實生活和勞動經驗,依據自己部族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業績,編創了許多神的故事和傳說,在口頭廣為流傳,並在流傳中不斷加以豐富發展。神話的產生,大致如此。

中國古代神話,豐富而精彩。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共工頭觸不周山,黃帝戰蚩尤,刑天舞干戚;還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無不以神奇的想像、生動的形象,給人以無窮興味、無限遐想。其中詳情,且聽道來。

傳說遠古之初,茫茫宇宙,天地莫分,四周漆黑,混沌一團。然而,這混沌中潛藏的天地靈秀、日月光華,卻孕育著一個神奇的活物,他就是中國創世神話的主人公—盤古。

盤古龍首人身,軀長百尺,於冥冥混沌之中,吮吸宇宙靈氣,養精蓄銳,修煉生長。過了一萬八千年,他忽然醒來,睜開眼睛一看,漆黑一團,萬物不見。「真討厭!怎麼這般黑暗?」他一邊嘀咕,一邊尋得一把利斧,用力橫劈過去。「嘩啦!」隨著山崩地裂似的一聲巨響,混沌一團的宇宙破裂開來,只見那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為天空;重而濁的東西,緩緩下降,凝為大地。

盤古分開天地,擔心它們還要合攏,就頭頂天,腳踏地,擎天柱一般,撐在天地中間。天升高一丈,他的身子就增長一丈;地下沉十尺,他的腿就增長十尺。如此過了很長時間,盤古成了身長九萬里的巨人,天和地也各歸其位,相距遙遠,再也無法合攏了。

盤古對自己親手開闢的天和地,懷有深厚感情,臨終之時,決定用身軀來裝扮天地,讓天地變得更加完美。他把自己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隆隆雷鳴,雙眼變成太陽和月亮,頭髮變成星星……最後,盤古高大的身軀倒在地上,變成中國的五座大山:頭變成泰山、腳變成華山、腹變成嵩山、左手變成衡山、右手變成恆山。他的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肉變成田地,皮毛變成花草樹木;牙齒、骨頭、骨髓等,分別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和圓潤的珍珠,連身上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雨露和甘霖。

天地開闢出來以後,一個名叫女媧的天神,降臨大地。她看到這裡高山連綿、江河縱橫、古木參天、花草茂盛,不禁連聲讚歎。她在大地上盡情地走著、玩著,覺得比那單調空曠的天宇有意思多了。可是玩了數天,她漸漸感到孤單和寂寞:「好多的地方,無人共同遊樂,實為憾事!」她不禁感歎:「若有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之上,豈不美哉!」

於是,女媧來到一條河邊,順手抓起一塊黃泥,仿照自己的模樣,捏起小人來。誰知捏成的小人剛放到地上,居然會走、會蹦、會說、會笑。她驚喜萬分,趕緊又捏了幾個,也都變活了。女媧興高采烈,日以繼夜地做了起來。一個個小人從她手中降臨大地,她的周圍漸漸充滿人的歡歌笑語。女媧再也不感到孤單寂寞了,因為世間有了她親手創造的兒女。

可是,大地廣闊無邊,如此這般一個一個地捏,到何年何月,才能到處都分布人類呢?女媧想換一種簡便的方法,便從不遠的山崖之上,拉下一根藤條,伸入泥潭,使勁攪動,然後拉起, 朝地上一揮。呀!那一串串泥點,居然都變成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小人。女媧激動異常,禁不住掄動藤條,蘸著泥漿,狂舞起來,那甩出去的無數泥點,轉眼間就變成了男男女女。他們在女媧身邊熱鬧一陣後,就一批批成群結隊地四散開去。不久,廣袤大地, 各處都有了人的蹤跡。

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充滿了生機,年復一年,平安無事。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為何事鬧翻,忽然打起仗來,世間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水神共工,人臉蛇身,性情狂暴,是個有名的惡神。他和祝融,從九霄碧空,一直打到地上,殺得天昏地暗。由於共工是水神,到地上後便以水乘木,鼓波推浪,調動蝦兵蟹將,齊攻祝融。火神祝融,豈可欺侮,他一怒之下,燃起熊熊大火,向共工反擊。共工及其手下兵丁,個個被燒得焦頭爛額,死去活來,真所謂「水火不相容」。

共工被祝融打敗後,氣急敗壞,怒不可遏,一頭向西方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一根撐天巨柱,經共工這一猛撞, 「嘩啦」一聲,攔腰折斷,半邊天立刻坍塌下來,砸得大地也裂開一道道巨大的深壑。隨之,森林燃燒起熾烈的大火,洪水從地下噴湧而出。人類被燒的燒、淹的淹,加上凶禽猛獸的肆虐,經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共工怒觸不周山,造成塌天大禍。女媧眼見自己創造和培育的兒女,經受如此慘烈災難,心痛難忍,決心補好蒼天,拯救人類。她不畏艱險,往返江河湖海,揀來許多五色石,又架起熊熊大火,連燒九天九夜,煉成五色石漿。女媧一趟又一趟,上天下地,用五色石漿,修補蒼天。殘破天空完全補好後,女媧擔心它還會塌下來,便抓住一隻巨大烏龜,斬下四足,用來代替天柱,豎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牢牢支撐起來。她又四處砍伐蘆葦,將其燒成灰末,堵塞大地上縱橫交錯的裂壑,制服了氾濫成災的洪水。此後,她還不辭辛勞,四處奔波,驅趕各種凶禽猛獸。中原地區,有條黑龍,多年侵害人類,女媧捉住牠後,毫不手軟,斬首治罪。

由共工引發的一場災難,總算被女媧一手平息了,她所創造的人類,終於死裡逃生,得到拯救。

女媧為民除害,人類重新過著安寧幸福的生活。可是在偏遠的北方,在連綿起伏、高聳入雲的天山地區,人們的日子卻過得非常艱苦。原來太陽每天所走的道路,離這兒太遠,此處始終見不到陽光,從早到晚漆黑一片,一年四季寒冷異常。
幸運的是,在天山腳下,住著一個勇敢的巨人,名叫夸父。為改變陰暗寒冷的惡劣環境,他決定去追尋太陽神,勸太陽改變行走路線,給這裡送來溫暖和光明。

夸父翻過無數座崇山峻嶺,越過數不清的激流深澗,戰勝重重艱難險阻,終於越走越亮,遠遠看到盼望已久的太陽。他高興得一邊狂呼,一邊向太陽奔去。可是太陽神走得太快,一轉眼工夫,就把他遠遠拋在後面。夸父毫不氣餒,邁開大步,緊追不捨。追啊趕啊,腳磨破了,身後留下一串鮮紅的腳印;腿累疼了,折一根粗大的桃枝當柺杖,咬緊牙關繼續往前追趕。

離太陽越來越近,天氣也越來越熱,夸父被太陽烤得口乾舌燥。走到黃河邊上,他彎下腰, 一口氣把黃河水喝得一乾二淨;趕到渭水河畔,一張嘴又把渭河水喝得滴水不剩。然而,他仍然口渴難忍,只好一邊追趕太陽,一邊尋找湖泊大澤。
終於,在太陽就要落山的地方,他漸漸靠近了太陽。這時,天熱得像火爐一樣,夸父整個身體幾乎被烤焦,但他仍用最後一絲力氣,向太陽神訴說了自己的心願,然後倒在地上,慢慢地閉上了雙眼。他的柺杖滾到地旁,變成一片茂盛的桃林,枝上掛滿了甘美的鮮桃,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納涼解渴。

太陽神為夸父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感動,從此改變行走路線,給遙遠的北方地區送去了溫暖和陽光。

類似這樣神奇美妙的神話,在中國古代典籍裡俯拾即是。《山海經.海內經》中,描繪「鯀禹治水」的故事,塑造兩位敢於冒犯天威,為民治水的英雄形象。《淮南子.本經訓》裡,收錄「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人類使用弓箭等新工具,戰勝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壯舉。《山海經.北山經》中,講述「精衛填海」的故事,表現精衛鳥「不以東海為大,不以自身為小」的可貴精神,歌頌人類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與自然鬥爭的頑強毅力。《山海經.大荒北經》裡,記載「黃帝戰蚩尤」的故事,間接地刻畫了原始社會氏族或部落間的爭鬥,表現原始社會裡人們要求揚善懲惡的強烈願望。

今天看來,古代神話好像純屬主觀幻想虛構,它對開天闢地、人類起源,以及原始部落之間的戰爭描述等,似乎過於離奇,與史實相去甚遠,沒有多少價值。事實上,誕生在人類童年時代的神話,是遠古先民根據自己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幼稚理解,以幻想的方式表達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早期認識,是富有很強藝術意味的口頭創作,當時人創造它是很認真,甚至是很神聖的。

透過一個個奇妙的神話故事,今人不僅得以窺視遠古歷史的雪泥鴻爪,更可了解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驚人毅力和奮鬥精神。

正如古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學的最初源頭一樣,中國古代神話也是中國文學的早期發端。神話中那些傳奇式的英雄、壯美的豐功偉績、大膽的幻想等,為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形象,啟發了他們的藝術想像力。尤其是浪漫主義作家,如莊子、屈原、李白等人的創作,或採其故事、或用其典故、或借題發揮、或學其作風,寫出了許多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後代小說、戲曲,如《柳毅傳書》、《張生煮海》、《西遊記》、《封神演義》,以及魯迅的《故事新編》等,也與古代神話在選材或描寫上,多有借鑑、承襲之處。至於各種民間故事傳說,與古代神話的相似和聯繫,更是不勝枚舉。古代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實為廣泛而深遠。

主要參考資料:《山海經》、《淮南子》、《太平御覽》、聞一多《神話與詩》、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見於《三五歷記》、《繹史》、《述異記》等古籍。
「女媧造人」的神話,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太平御覽.風俗通義》等典籍。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見於《列子.湯問篇》、《山海經.大荒西經》、《史記.三皇本紀》等史籍。
「女媧補天」的神話,《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大荒西經》對它有生動的記敘。
「夸父逐日」的神話,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列子.湯問篇》。

轉載自 正中書局《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壹.先秦至魏晉篇【第1回】古神話開篇呈異彩 詩三百集萃流芳澤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 他是庭院中詠梅吟霜的寒門書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撫琴的悲秋文人。他生於動盪亂世,懷抱治世理想,卻長年輾轉宦遊,難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筆下的詩文,多慷慨不平之氣,奔湧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聲。
  • 近二百年歷史的南朝,偏安煙雨江南,卻締造了綺麗詩文,上承魏晉風骨,下啟隋唐氣象。這其中,出身皇族的蕭統,居儲君之尊,納才學之士,唱和詩賦,編纂文集,成就六朝以來最繁榮的文學盛況。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