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教化除盜

編輯整理/清源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訊】在戰國時期,晉國盜賊橫行,全國上下無不為之苦惱。這時有叫郤雍的,他說自己能識別盜賊的相貌,而且只需要觀察盜賊的眉目之間的神色,就可以對盜賊的情況瞭如指掌。晉國的國君聽說以後,馬上就把他叫來,讓他去識別盜賊。結果他對盜賊的識別果真個個準確,協助抓捕了成百上千的盜賊。

見到盜賊紛紛落網,晉國的國君非常高興,對大夫趙文子說:“我有郤雍一人,就可以將所有盜賊消滅,何必要其他那麼多人呢?”

文子回答說:“我們只是依賴對人的各種細微末節的觀察來辨別盜賊,但盜賊是無窮盡的,恐怕只依賴這種方法是抓不完的。而且我看郤雍本人也很危險,很可能不得好死。”

果然,這時各地的盜賊都意識到了郤雍已是他們的最大威脅,使他們走投無路,於是聯合起來密謀除掉郤雍。他們終於找到機會綁架了郤雍,並將他殺害。

晉國的國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驚駭,立即召見趙文子研究對策。他對文子說:果然如你所說,郤雍被盜賊們殺死了。現在我們又該怎樣來對付這些盜賊呢?

文子答道:如果君主想要從根本上消除盜賊,最好的方法是選拔賢人來管理國家。使教育得到昌明,讓思想教化轉化為人們的善良品行,民眾都有了羞恥良心,誰還會去做強盜呢?

晉國國君也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於是選拔賢能主持政事,倡導教育,民眾的教化水平不斷提高。盜賊們見晉國已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於是紛紛逃到別國去了。 ──轉自《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堅忍力的民族,隱忍謙讓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儒家的內聖、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
  • 「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的先知和勇士們,請接受一名獨自戰鬥的自由戰士的莊嚴致敬。

    在這片滿目瘡痍的戰場上,專制帝國的軍隊曾經橫掃一切,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支離破碎,蕩然無存;傳統的文化繼承者們在狂風中潰散,奔逃;曾經勤勞善良的人們被迫如奴隸一般苟延殘喘,如行屍走肉一般飄蕩徘徊;忠誠的自由的捍衛者們血灑疆場……

  • 對於商人來講,將本求利、追求商業利益本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不過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是古代中國商人普遍認同的道德準則。「仁義禮智信」與「君子重信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因此在歷史上也不乏富而有德、重義輕利的仁人君子。
  • 劉寵,字祖榮,東漢東萊牟平人,官至司徒、太尉,其為人清廉不貪,愛民如子。曾感歎:「為官之道,捨一分則民多一分賜,取一文則官少值一文錢!」
  • 漢文帝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非常懂事。在他當皇帝之前,是代州的領主,所以也有人稱他為代王。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 陶侃害怕生活太過安逸,每天搬磚鍛鍊自己;孟母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藉以勸勉孟子勤奮向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