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的思維中,與「治療感染」對應的就是「抗生素」,而對於像尿路感染這樣,似乎有些難於啟齒的「隱痛」,就更是要趕緊去買點抗生素了。於是,抗生素的濫用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其病情可能也變得越來越難治了。其實,得了尿路感染完全沒必要這麼「死心眼」,換一思路,試試中醫治療,就會發現完全是另一個「天地」。
尿路感染統稱為「淋證」
尿路感染包括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而在中醫理論中,它們被統稱為「淋證」,它是由「濕熱下注」(即濕熱向下運行、流動)引起的,病變部位在膀胱和腎,其發病機制亦與肝、脾有關。古人把淋證分為石、勞、氣、血、膏、寒、熱7種,而以「諸淋」統之。自《備急千金要方》提出氣、血、膏、石、勞「五淋」之稱,一直到現代臨床醫學,仍在沿用五淋之名。由此可見,這裏所指的「淋」,與西醫所指的淋病,即性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淋證中以熱淋、血淋為常見,此外還有膏淋、氣淋、勞淋、石淋等。熱淋可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血淋引起血尿;膏淋引起亂糜尿或合併嚴重膿尿;氣淋導致小腹脹痛;勞淋由脾腎虛損引起;石淋則由泌尿系結石引起。其主要發病機理為濕熱蘊結下焦,導致膀胱氣化失司,傷陰損氣,久之脾腎兩虛。
急、慢性感染都要清熱
急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尿有餘瀝等,多與濕熱有關。所以在它的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解毒、通淋為主;若只有尿頻、尿不淨,而沒有尿痛、尿道灼熱的感覺,則多屬慢性尿路感染,多因腎虛而起,因此補氣、補腎,佐以清熱才是治療的關鍵。
其實,不論是急性尿路感染,還是慢性尿路感染,濕熱都是貫穿始終的病邪,氣陰兩虛因反復發病而加重病情。腎與膀胱一髒一腑,是主要病變部位,濕熱邪毒內蘊臟腑而發病為淋。故古代醫家有「淋有五,皆屬乎熱,熱在下焦」之說。
與西醫治尿路感染不同,中藥治療不以殺菌為手段,而主要是通過清利濕熱來達到治癒病症的目的。儘管中藥起效相比較西藥要慢一些,卻有其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無耐藥性的優勢。它利用中藥既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夠提高人體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作用,調理、改變尿路黏膜局部的內環境,也可以間接促進人體自身恢復,緩解病情。此外,採用利尿中藥也是治療尿路感染的機制之一。尿量的增加有利於提高沖刷尿道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微生物在人體內的停留時間,從而進一步 降低尿路感染的機會。
反復發作者用中藥效果好
不過,儘管中藥治療尿路感染有諸多好處,但也要考慮其適應症。一般來說,中藥對於較輕的非特異性感染效果較好,而對於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性病症,則效果較差。不明病因的複雜性尿路感染更適宜用中藥治療,而已經確定感染細菌種類的,則使用抗生素最易達到理想效果。
此外,那些在使用抗生素後,症狀仍會反復發作的患者,也是中藥大顯身手的範疇。
既然尿路感染的病因為濕熱,治療當然以清熱、利濕為主。比如,黃柏為苦寒燥濕藥;車前子甘寒利水而不傷陰;通草能利水通淋,導熱下行;扁蓄可以清下焦濕熱,利水通淋,這些都是可以用於尿路感染的良藥。
此外,像柴胡、澤瀉、黃芩、紫花地丁、穿心蓮、四季青、大黃、金銀花、馬齒莧、曲蓮、黃連、車前草、知母、杜仲、黃精、生甘草等,不僅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還能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更是抗擊尿路感染中的「尖兵」。
常用八證散和三金片
在選擇採用中藥治療時,既可服用中藥湯劑,如八證散(瞿麥15克,梔子15克,扁蓄10克,木通10克,車前子6克,滑石6克,甘草3克,燈芯草3克, 大黃3克,主治尿頻尿急,小便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濁紅,甚者小便不通,小腹急滿等症);也可服中成藥,如三金片,是治療該病的名牌產品。其具有清熱通淋、抗菌消炎、利濕解毒、補虛益腎的作用,適用於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及其他尿路感染等,尤其是對那些反覆服用抗菌素無效,或有耐藥性的病人則更是合適。另外,一些患者由於平時喝水少,或一時吃了辣椒上火引起的尿路感染問題,如適當服用三金片,就會有很不錯的效果。
所謂「三金」,主要是指金剛刺、金櫻根和金沙藤三味草藥。其中,金剛刺,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莖,味苦辛,性平,可以除風濕、活血、解毒;金櫻根,為薔 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根或根皮,味酸澀,性平,功能為固精、澀腸;金沙藤,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類植物,味甘性寒,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尤善止尿道疼痛, 對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因此,集以上三種藥材優點於一身的三金片,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止血鎮痛、清血散淤、補虛益腎的作用更甚,攻補結合、標本兼治。
當然,中成藥雖然療效佳、副作用小,但也不能濫用,應儘量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文章來源:人民網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