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孰大孰小

直言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8日訊】(一)貓大鼠大?

一隻貓見到一群鼠,那群鼠不但不逃,還企圖攻擊貓,貓厲聲喝道:汝等鼠輩,貓大還是鼠大?

鼠曰:當然是貓大。

貓曰:既然貓大,為何你們碩大如牛,而我瘦小如鼠。

鼠曰:碩鼠,古來有之。只不過古來之鼠雖偷吃庫糧,卻時時擔憂被滅之虞,故雖稱碩鼠,其實謬也;今之碩鼠乃糧庫看守警衛,監守自盜,無憂無愁,故能碩大如牛,貓來又何足懼哉!

貓曰:如此碩鼠,貓捉老鼠,難矣!

(二)主大僕大?

一天,主人再也不能忍受僕人對他作威作福了,向僕人發問,主大還是僕大?

僕曰:當然是主大。

主曰:既然主大,為何你頤指氣使,我卻唯唯諾諾;你錦衣肉食,我卻布衣糟食。

僕曰:主人,你一月掙1000元,你才給我10元,你給我並不算多。

主曰;那為什麼現在是這樣呢?

僕曰:主啊,這您就不明白了。您可知道我是「公僕」,我不能只為您一個人服務哪,全城幾十萬人,我都要服務,那每人給我10元,我就是幾百萬元啦。

主曰:你不是講「為人民服務」嗎?

僕曰:是啊,我一直在想如何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呢。如果我能為全國人民服務,那你想想,我的月收入就不是幾百萬元啦,而是幾百億元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更是我的夢寐所求。@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這麼一篇寓言,大意是上帝給羊群找來兩種天敵,一種是老虎,一種是狼。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選擇狼,就給一匹,任牠隨意咬你們。如果你們選擇老虎,就給兩頭,一次任選一頭,另一頭留在這兒,以後再酌情隨時互換。天敵一旦選定了,就永遠不能更改,世代相隨。
  • 韓宜可,是朱元璋的監察御史,他的個性耿直。某次朱元璋因功論賞要獎勵他,要將一名犯罪官員的妻女賞賜給他,但他卻不領情,並說:「古代開明之世,處罰罪人,都不牽連妻兒;常言道,糟糠之妻不可棄,這些罪人妻女,我不能要......」
  •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十六日電)美國神奇月光劇團(Magical Moonshine Theatre) 今天進駐高雄縣衛武營高縣偶藝嘉年華,演出三天,這是十個應邀演出外國偶戲團體中第三個進駐演出團體,以戲偶演出伊索寓言故事。
  • 這是一個歷史經典中豐富的記載,也是亂世中神秘的流傳;所有關於元末明初之際,改朝換代中變動奇詭的經歷;所有有關君臣文化、文學寓言、沙場智謀與神機妙算的呈現;這些深令後世著迷、津津談論,民間藝人一再演譯,甚至歷經六百年而不衰的這場歷史大戲,全都圍繞著這位如謎般的傳奇人物——明代開國軍師劉伯溫。

  • 一個獵人在高山頂上的鷹巢裏,抓到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
  • 當我第一次讀到安徒生的童話《聰明人的寶石》時,我感到童話中所講的內容更像現實。人天生就具備適應自然的本能,如果沒有信仰,人就會喪失本能。童話中的四位王子在剛開始的時候,分別具有神奇的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但他們在尋找寶石的路上,難以抵抗世間邪惡的誘惑,漸漸失去了信念,最終他們喪失了自己超凡的本能,只落得苟且偷生。而童話中的公主,雖然是個「盲眼」的人,但她懷有堅強的信念,最終找到了寶石,解救了受困的四位王子,一起飛會了家園,並幫助親人讀懂了真理之書,創造了神跡。魔鬼總是企圖搶走真理之書,破壞人們心中辨別「真」“善」的能力,把人變成它的同類。
  • 【大紀元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用故事的方法來啟發孩童,由故事寓言來建立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念,到底有多少人急著想把故事講好?嘉義社大執行長陳柏濡16日表示,依據嘉義社大的課程需求調查顯示,家裡八歲以下孩童的媽媽、幫忙媳婦帶孫子的祖父母以及外籍母親,是最想要把故事生動表達出來的族群,有鑑於此;嘉義市社區大學乃自本學期起,禮聘南華大學講師黃美智,開設「歡喜說故事」的課程,以滿足學員的需求,黃老師說,希望透過課程的操作,能讓每位學員都成為頂尖的「故事詮釋者」。
  • 關於嚴正學案,我寫了四篇反思了。今天又有朋友問我:你的「誰輸誰贏誰哭誰笑誰罪誰錯——反思之二」一文中提到的「熊的幫忙」是甚麼意思?老童生屢試不第,再上考場,答曰:那是一個外國寓言故事,說一隻熊看見主人臉上有一隻蒼蠅,它想幫助主人,一巴掌拍下去打蒼蠅,結果蒼蠅連同主人一起被拍死了。我不知道這個回答是否準確,那還是將近五十年前看的書,只是依稀記得。請首先把老朽比擬為熊的吳高興先生打分。
  •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巴黎四日法新電)伊索寓言中描述烏鴉投石進瓶中以取水喝的故事,而德國研究人員今天發布報告說,紅毛猩猩也不遑多讓,利用智慧仿照烏鴉的做法取得食物,堪稱是格言「需要為發明之母」的最佳典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