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的樟腦(上)

font print 人氣: 237
【字號】    
   標籤: tags: ,

樟樹的生長環境

樟樹為常綠喬木,以熱帶、亞熱帶為主要產地,在臺灣,適合生長的自然環境,北部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南部則是1800公尺以下。就生長區域與樹體樟腦含量的關係來說,生長於山地的較平地優良,冬季溫暖的地區較寒冷的地區好,土地愈肥沃愈好,風力弱的地區較風強的地方好,日照愈充足愈好,生長於山麓的較山頂好。樟樹樹皮深褐色,葉互生,花被6片,卵形,外側光滑,內側有毛,雄蕊12枚,4輪,其中最內輪之3枚為不孕性,漿果球形,熟時呈紫黑色。


圖片來源:歷史文化學習網


圖片來源:歷史文化學習網

樟樹的功用

樟樹木材堅硬,可做傢俱,而清朝官方入山砍伐樟木,以作為軍船原料。台灣現今有些地方的地名如樟樹林、樟樹窩,都表示了以前是種植許多樟樹的地方。樟樹對空氣污染的抗污力極強,有吸灰、吸噪音的功效,是很適合栽種在都市的行道樹;樟樹的外觀雄偉,無論單植或並植,外型皆佳。

日治時代,政府規定住在名間至集集道路附近的每戶人家,在路邊種植一至三棵不等的樟樹,並且嚴格規定保證存活,如果枯死或其他因素死亡,必須補植,而樹苗是由官方提供,正因為日本官方的強迫性規定,使得這些民國29年種的樟樹苗得以順利存活下來,歷經60餘年,充滿夏日消暑綠意,十分好看,成為南投有名的「綠色隧道」觀光景點。

樟樹提煉出來的樟腦具醫療效果,中醫用來治療霍亂、疹癬、風濕,西醫利用來做強心針、治皮膚病和神經衰弱症。其他尚可成為香料、防腐劑等,也是賽路珞的重要原料。(待續)


圖片說明:樟樹適合植成行道樹/圖片來源:歷史文化學習網

轉載 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132&s_level=&subjectid=239(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在錢幣制度上推行「半兩錢」,半兩錢是一種圓形方孔的銅錢,錢面上有「半兩」二字,亦即後來「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幣的使用,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兩國及其鄰近地區最為普遍。刀幣中的「明刀」,在幣面上有日月的圖案,是在是戰國時代的燕國所鑄造,出土數量相當多。
  • 唐朝建立以後,於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發行「開元通寶」(或讀作「開通元寶」),這是中國以「通寶」、「元寶」命名錢幣的開端。
  • 「布幣」流通於戰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釿布四大類。尖足布主要在趙國一帶通行,魏國部分地區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為了籌措討平叛亂的軍費,於乾元元年(758),發行了「乾元重寶」當十錢,又鑄造「乾元重寶重輪錢」當五十錢。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曾經鑄造「開元通寶」、「唐國通寶」等錢。南唐鑄造的錢幣,開始有了「對錢」的形式。
  • 運用自然力走在地面上的交通工具,除了利用牛、馬、驢、騾等動物來拖拉外,就是以人力或獸力來抬動或推動的轎子和人力車最重要了,在歷史上各國皆有此兩種交通工具。古代用兩根木棍扛上可移動的床或椅,可有棚或無棚,用人力或獸力來扛在的就是轎子。古埃及的壁畫上可看見,波斯帝國也使用,而古羅馬的皇后和元老院議員的夫人才可以乘坐轎子,此種交通方式,歐洲到十七世紀還存在。後來馬車出現並改良,轎子才退出歷史舞台,只在運送傷病時還有運用。
  • 我們都知道耶穌(Jesus)為了世人得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判耶穌死刑的人是誰,他最後又得到什麼樣的報應呢?那麼我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那人的故事。
  • 早在荷據時期,臺灣就已開始製糖事業。臺灣糖業可以說是在這時候奠下基礎。鄭氏治台時期的臺灣,因注重軍糧,反而使臺灣糖產量減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