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選:牽手

梅雨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本來,我們是牽著手來到這兒的,掉到迷中,便分開這個空間的手,有的做了夫妻,有的做了父母兄弟,有的變成了同學同事,總之,在迷中,我們都扮演了一個角色,正如事先編排好的那樣。

歲月啊太長,封塵啊太厚,我們竟迷在了這裡, 忘了來時的目地,也忘了我們曾一起下來,一起牽著手下來,是為了共同尋找一個萬載難逢的寶物。

那寶物絕不會輕易顯出其真實面目。因為難得,所以非一般人按一般的常識所能簽定;因為難得,非懷有大善之心的人才可認出;又因為只有好人才能得到,因此,壞人必因妒嫉而竭力詛咒;也正因為難得,得到的人寧可失去生命也不放棄他。

迷中的人總喜歡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一切,因而會失去得到寶物的機緣。記得觀音菩薩曾托夢給一個村子裡的人:第二天她將在橋頭顯靈。第二天,人們分享了同樣的夢,大家都早早的去了橋頭,等了一天也不見她來。那一天,除了本村的鄉親外,只有一個外村來的討飯婆婆在人群中轉來轉去,可憐的乞討,可是人們誰都不會相信,那位討飯婆婆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最後,她將真身顯給了一位肯給她飯的窮書生。

來到這世上一場實在不易,難道我們就這樣二手空空的回去?不管你肉身享受了多少,物質財富獲得了多少,你都無法帶回去;恩恩怨怨,爭爭鬥鬥也不是來時的目地,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找到那萬年不遇的寶物?

如果你相信我,請記住我的忠告:你要找尋的東西很可能就在身邊,在某一個平凡的日子,由一個平凡的人,以一種平凡的形式告訴你。不要因著他/她的卑微而忽視了那些話的意義;不要因著他/她的渺小而錯過那個重要的信息;也不要因著他/她告訴你的事看似有點離奇就當做玩笑。很可能,請記住,很可能他/她就是牽著你的手而來的那個人,很可能,他/她正是再次牽著你的手回家的人。

如果你讀到此文,並相信我的話,那麼,我們便是當初牽手而來的人,我正在企盼著你我牽手而歸。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是瑪雅人的故鄉,也是瑪雅文化遺址之一。現在在半島的密林深處仍可見到瑪雅人的城市遺蹟,有雕刻精美、造形生動的神像,往日的祭壇、住宅和其他場所依稀可辨,還有鐫刻著古老文字的石頭。
  • 約翰‧斯密斯是一個慈善家,他每年都捐贈出巨額的慈善款。一次,有位記者問他:“斯密斯先生,請問是什麼原因促使您每年都要投入慈善事業?”他沉吟片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在科學上有一個關於分寸的定論叫黃金分割,德國的科學家刻卜勒則稱之為神聖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學價值的比例,也就是我們人類的視覺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實在生活當中,黃金律幾乎無處不在。旗幟的長寬,人體上下部的長短,窗子的大小,一天當中氣溫冷暖的比差,甚至陽光的強弱,都有一個科學的定律在發揮作用,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詩仙筆下的笛聲悠遠輕細,在夜空飄蕩,引發人們的思鄉之情。

    笛子,一種美妙的樂器。
  • 有一夥獵人,拚命得追趕著一頭受傷的小鹿。他們進到一處山林,看到眼前的景色,都萬分驚奇。世代狩獵的先輩,從來都沒有告訴過他們這裡會有這麼一座漂亮出奇的山林。吉祥清寧的泉水, 瑞麗的花草散發的清香,沁人心脾,參差的樹木格外別緻,飛禽走獸各在自己的位置自在著,祥雲靄靄籠罩山巒。看到這些,獵人們都紛紛的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棄在一旁。
  • 有一天,妹妹拿著一件後背上有很大一個口子的襯衫,惋惜地說:“一百多塊錢買了件襯衫,才穿了幾天就不能穿了。”母親接過來左看右看,說:“我幫你補補看。”三天後,看到那襯衫時,我驚呆了:那不規則的口子全被細細的白絲線手工縫合,呈樹枝狀,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的霧凇一樣,美極了。為了強調這種效果,母親特意在樹枝下用花棉布拼貼了一個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本來被毀的不能穿襯衫,現在便的這麼獨特。我讚歎道:“太漂亮了,就像藝術品一樣。”
  • “飛舞”對於人們來說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大家沒有化羽的衣裳,也沒有天然的翅膀,有的只是笨重的身體和永遠渴望金錢的思想 。
  • 上中學時看過一部新加坡電視劇,名字叫作「我愛我家」。時隔多年,電視內容已經淡忘,可是主題歌中的一句歌詞卻記憶猶新:「我愛我家,家在花下。」記得自從看過這部戲以後,有個問題便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新加坡人是不是很愛種花啊?
  • 每年春三月的時候,冰凌花會開滿家鄉的山野。那花開起來是很普通的,聞不到香氣,但,她就盛開在冰上,在那不可能開花的地方,奇蹟般的怒放著。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