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常識(二):句讀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83
【字號】    
   標籤: tags:

從前有一家人,在一個雨天來了客人。主人不想讓客人住下,就寫了一張條子給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客人讀了條子後,就心安理得的住在主人家,一點都沒有要走的意思。主人很奇怪,就忍不住問客人:「你沒看到我給你的條子嗎?」「看到了,看到了。」「那你為什麼不走?」「那不正是你心腸好嗎?」「你,……?」客人拿起條子,朗聲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後說,「我還沒問呢,你就先把答案給我了。」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寫起字來一個接一個地沒有間隙,因此讀一篇文章時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斷句」(找出從哪裡到哪裡是一句話)。韓愈在《師說》裡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其中的「句讀」(「讀」字在這裡讀「逗」的音)就是「斷句」和「句子內部的停頓」(包括「逗號」和不用符號的字詞間的短暫停頓)。句讀弄錯了,就會產生誤解。「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中的「讀」法不同意義就全反了。古代有些文獻被後人給出完全不同的解釋,造成不少混亂,就是因為後人在句讀上產生了分歧。

詩詞的「句」法已經是固定的(我們這裡只考慮五、七言詩和詞牌固定的詞),因此我們只說「讀」法。漢語詞彙很特別,一個音就是一個詞,雙音節詞都是由單音節詞組合而成的,因此詩詞的「讀」法都是由「一字讀」和「二字讀」組合而成的:不管是字數整齊的詩句還是長短參差的詞句,都可分解為「一字讀」和「二字讀」的各種組合形式,而且「二字讀」的重音總是落在第一個字上,這樣就定下了一首詩或者詞的「節拍」和「節奏」。

為了方便,我們用黑體字表示重讀字,其它表示輕讀字,用小橫線「-」表示字詞間的停頓;初學讀詩時可把重讀和停頓讀得誇張一點,這樣易於培養對詩詞節拍和節奏的逐漸敏感。請用慢速讀下面的詩,盡量突出輕、重讀的區別,字間停頓也適當加長。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讀法:日–山–河–海–窮–里–上–層–

這裡每一句的讀法可以表示為:2-2-1,其中2表示「二字讀」,1表示「一字讀」。但五、七言詩的最後三個字並不總是2-1的排列,有些可能是1-2的排法,比如:

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讀法:豆–國,來–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四句詩的讀法都是2-1-2。

有些詩句按意義就只有一種讀法,比如「紅豆生南國」,應讀為2-1-2,如果按2-2-1讀成「紅豆–生南–國」就不好,因為「生南」不是一個有意義的雙音詞。但有些詩句兩種讀法都有意義,比如「黃河入海流」,究竟該怎麼讀,就要看全詩的環境來定。七言詩的讀法只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一個二字讀就行了。總起來說,五言和七言詩的詩句讀法不外乎下面四種,它們的組合就構成了所有五、七言詩的節拍和節奏:

五言詩讀法:2-2-1 或者 2-1-2
七言詩讀法:2-2-2-1 或者 2-2-1-2

在寫詩的過程中,作者會(有意或無意地)反覆使用句讀的概念和方法。用得好,可以增加詩歌的音樂感、使之讀起來朗朗上口、清脆流暢。為了鞏固句讀的概念和方法,我們在下面舉些例子,有興趣的讀者可根據例子試作一些練習。

例1. 用改變句讀的方法,把下面的絕句詩改為一首「長短句」(字數不等的雜言詩)。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改作長短句:

朝辭白帝,
彩雲間千里,
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
啼不住輕舟,
已過萬重山。

註:改後句子字數對稱,但原詩內涵基本保留。

例2. 用同樣方法改下面的絕句詩。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改作長短句:

清明時節,
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
何處有牧童,
遙指杏花村。

註:改後句子字數對稱,但原詩內涵大變:原詩說牧童幫行人找酒家,長短句說酒家幫行人找牧童。

上面兩例的改作,都是在嚴格保留原詩的詞、句次序下進行的。如果允許改變句與句、詞與詞之間的次序,所得結果就會花樣繁多,而詩人的工作就是要從這千姿百態的豐富圖畫中選出一幅自己最喜歡的來獻給讀者。

練習:按照例子中的方法改作下面的兩首唐詩,其參考答案將登在下一講的篇末。注意,改出來的長短句不一定都是字數很對稱的。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集是由孔子刪訂的《詩經》。它由「風」、「雅」和「頌」三部分組成…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蘇詩詩中的熏香可不是為了所謂的「附庸風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氣的能量場是純陽的,吸到肺部後,陽氣足。古代將病毒、細菌通稱為病氣、邪氣,它們是屬陰的。所以,用傳統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一詩,作者以淡泊的心態,用詩的語言描繪出了紅塵中的幾處場景;而尾聯的言外之意,表達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換一種方式說,如果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紅塵百態,那麼作者就是靜觀紅塵的畫外之人。
  • 「解印書千軸,重陽酒百缸。」這句話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為上州刺史,從三品。工作了幾年,所有的家當也就是書籍千軸,酒百缸。這酒是帶不走的,能帶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錯了,說不定這百缸酒也是歷任的刺史積累下來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釀製的就不得而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