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釭詩約:桃夭.桃花與新娘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朱熹《詩集傳》:「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春光剛到一半,花兒人兒都光亮。新栽的桃樹,開滿灼灼的花。小姐出嫁了,成一個美滿的家。】

桃之夭夭,有蕡(音墳) 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新栽的桃樹,結起大大的桃。小姐出嫁了,婆家都說好。】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音真),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新栽的桃樹,葉兒綠遍了天,小姐出嫁了,婆家人快樂無邊。】

歌詠桃花,最古老的詩,就是《詩經》周南這篇賀嫁女的「桃夭」詩啦!《詩經》大約是紀元前十二世紀左右的作品,內容至為質樸單純,但是卻成為數千年來,中國詩的先驅。例如分析這首詩〈桃夭〉,就有以下的發現:

一是腳韻。第一章的「華」與「家」,第二章的「實」與「室」,第三章「蓁」與「人」,都是偶數句的末尾押韻。這種押韻的方式,後來演變成魏六朝的古詩,以及唐朝以後近體詩的通例。

二是韻律。一行四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種形式,是二音節加二音節。《詩經》的詩,大體來說,是中國北方的歌謠。

這首「桃夭」,以桃花來形容新娘,以自然景象來比喻人世變遷。這種形式,成為日後中國詩的傳統手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前的朝廷小官,待遇微薄,宋詩常將箇中苦況表露出來。例如:陸游「假中,閉戶終日,偶得絕句」中「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經常欠書店的債,又沒有酒錢。這即使是詩的誇張,想必與實情也相去不遠。
  • 中國的古典詩,喜歡論述自然與人生,而拿自然的永恆,與人生的有限,來相互對比。在自然的嬗遞中,人的生命,也不斷的推移。詩人喜歡用自然的美,與自然的變,作為人生的比喻和象徵——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 科舉時代,放榜之後,可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虛、失望,交織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寫落第生心情的詩,要算是盛唐詩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長安」。

  • 後漢桓帝(在位147→167)時,巴郡(四川)太守李盛,苛取稅金,百姓怨聲載道,因而流傳下這首歌謠。
  • 在詩的黃金時代唐朝之後,宋詩在題材上,嘗試著摸索新的領域。梅堯臣(1002→1060)的河豚詩,就是一個例子。梅堯臣字聖俞,今安徽宣城人。他曾任桐城主簿、河南主簿等職,官至都官員外郎。
  • 山採蘼蕪,下山遇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 「清明」是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後的第十五天。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造就了依時令、按季節生活的節奏。觀天象變化,便知四時風物的更迭。
  • 細細品味這部先民們的綜合巨著,你會發出慨歎:何時歸我先天的純真、善良與與生俱來的寬容、忍讓的胸懷?那些歌詠,那些比擬與譬喻,都從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點點滴滴,隨手拿出、順口唱出。你會由衷的讚賞,萬分的佩服,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 這首鄭風子矜篇,詠嘆的是女子懷念情人的心情。利用男子身上的衣領、佩帶來聯想,並指出曾經幽會的場所,以表達她的一片濃情蜜意仍未稍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