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6)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1)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2)往者不可諫兮,(3)來者猶可追也!(4)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5)孔子下,欲與之言。(6)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注(1)集解孔安國曰:“接輿,楚人也。佯狂而來歌,欲以感切孔子也。”

  注(2)集解孔安國曰:“比孔子於鳳鳥,待聖君乃見。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也。”

  注(3)集解孔安國曰:“已往所行,不可複諫止也。”

  注(4)集解孔安國曰:“自今已來,可追自止,避亂隱居。”

  注(5)集解孔安國曰:“言‘已而’者,言世亂已甚,不可複治也。再言之者,傷之深也。”

  注(6)集解包氏曰:“下,下車也。”

  於是孔子自楚反乎韂。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征百牢。(1)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往,然後得已。

  注(1)索隱此哀七年時也。百牢,牢具一百也。周禮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今吳征百牢,夷不識禮故也。子貢對以周禮,而後吳亡是征也。正義括地志雲:“故鄫城在沂州承縣。地理志雲繒縣屬東海郡也。”

  孔子曰:“魯韂之政,兄弟也。”(1)是時,韂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爲讓。而孔子弟子多仕于韂,韂君欲得孔子爲政。子路曰:“韂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2)孔子曰:“必也正名乎!”(3)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何其正也?”(4)孔子曰:“野哉由也!(5)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6)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夫君子爲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7)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1)集解包氏曰:“周公、康叔既爲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國之政亦如兄弟也。”

  注(2)集解包氏曰:“問往將何所先行。”

  注(3)集解馬融曰:“正百事之名也。”

  注(4)集解包氏曰:“迂猶遠也。言孔子之言遠於事也。”

  注(5)集解孔安國曰:“野,不達也。”

  注(6)集解孔安國曰:“禮以安上,樂以移風。二者不行,則有淫刑濫罰也。”

  注(7)集解王肅曰:“所名之事,必可得明言;所言之事,必可得遵行者。”

  其明年,焻有爲季氏將師,與齊戰于郎,克之。(1)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焻有曰:“學之於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

  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於此道,雖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則可矣。”而韂孔文子(2)將攻太叔,(3)問策于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4)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注(1)集解徐廣曰:“此哀公十一年也,去吳會繒已四年矣。年表哀公十年,孔子自陳至韂也。”索隱徐說去會四年,是也。按:左傳及此文,孔子是時在韂歸魯,不見有在陳之文,在陳當哀公之初,蓋年表誤爾。正義括地志雲:“郎亭在徐州滕縣西五十三裏。”

  注(2)集解服虔曰:“文子,韂卿也。”

  注(3)集解左傳曰太叔名疾。

  注(4)集解服虔曰:“鳥喻己,木以喻所之之國。”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1)

  注(1)索隱前文孔子以定公十四年去魯,計至此十三年。魯系家雲定公十二年孔子去魯,則首尾計十五年矣。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枉,(1)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2)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注(1)集解包氏曰:“錯,置也。舉正直之人用之,廢置邪枉之人。”索隱論語“季康子問政,子曰‘政者,正也’”。又“哀公問曰‘何爲則人服’?子曰‘舉直錯諸枉則人服’”。今此初論康子問政,未合以孔子答哀公使人服,蓋太史公撮略論語爲文而失事實。

  注(2)集解孔安國曰:“欲,情欲也。言民化於上,不從其所令,從其所好也。”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1)足,則吾能征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2)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3)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注(1)集解包氏曰:“征,成也。□宋二國,夏殷之後也。夏殷之禮吾能說之,□宋之君不足以成也。”

  注(2)集解何晏曰:“物類相召,勢數相生,其變有常,故可預知者也。”

  注(3)集解孔安國曰:“監,視也。言周文章備於二代,當從之也。”

  孔子語魯大師:“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1)縱之純如,(2)皦如,(3)繹如也,以成。”(4)“吾自韂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5)

  注(1)集解何晏曰:“太師,樂官名也。五音始奏,翕如盛也。”

  注(2)集解何晏曰:“言五音既發放縱盡,其聲純和諧也。”

  注(3)集解何晏曰:“言其音節明。”

  注(4)集解何晏曰:“縱之以純如,皦如,繹如,言樂始於翕如而成於三者也。”

  注(5)集解鄭玄曰:“反魯,魯哀公十一年冬。是時道衰樂廢,孔子來還,乃正之,故雅頌各得其所。”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1)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爲風始,(2)鹿鳴爲小雅始,(3)文王爲大雅始,(4)清廟爲頌始”。(5)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注(1)正義去,丘呂反。重,逐龍反。

  注(2)正義亂,理也。詩小序雲:“關雎,後□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毛萇雲:“關關,和聲。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後□悅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又不淫色,慎固幽深,若雎鳩之有別,然後可以風化天下。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也。”按:王雎,金口鶚也。

  注(3)正義小序雲:“鹿鳴,宴髃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毛萇雲:“鹿得蘋,呦呦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注(4)正義小序雲:“文王,文王受命作周。”鄭玄雲:“文王初爲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見於天,故天命之以爲王,使君天下。”

  注(5)正義小序雲:“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雒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

  毛萇雲:“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謂祭文王,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

  孔子晚而喜易,序(1)彖、(2)系、(3)象、(4)說卦、(5)文言。(6)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注(1)正義序,易序卦也。夫子作十翼,謂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說卦、雜卦也。易正義曰:“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爲上下篇,先後之次,其理不易。孔子就上下二經,各序其相次之義。”

  注(2)正義吐亂反。上彖,卦下辭;下彖,爻卦下辭。易正義曰:“夫子所作,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德,或說其卦義,或說其卦名。莊氏雲‘彖,斷也,言斷定一卦之義’也。”

  注(3)正義如字,又音系。易正義雲:“系辭者,聖人系屬此辭於爻卦之下。分爲上下篇者,以簡編重大,是以分之。”又言“系辭者,取綱系之義”也。

  注(4)正義上象,卦辭;下象,爻辭。易正義雲:“萬物之體自然,各有形象,聖人設卦以寫萬物之象,今夫子釋此卦之象也。”

  注(5)正義易正義雲:“說卦者,陳說八卦德業變化法象所爲也。”

  注(6)正義易正義雲:“夫子贊明易道,申說義理,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故稱文言。”又:“雜卦者,六十四卦以爲義,於序卦之外,別言聖人之興,因時而作,隨其事宜,不必相因襲,當有損益。”又雲:“雜揉觽卦,錯綜其義,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按:史不出雜卦,故附之。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顔濁鄒之徒,(1)頗受業者甚觽。

  注(1)正義濁音卓。鄒音聚。顔濁鄒,非七十*(七)*(2)人數也。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絕四:毋意,(2)毋必,(3)毋固,(4)毋我。(5)所慎:齊,戰,疾。(6)子罕言利與命與仁。(7)不憤不啓,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複也。(8)

  注(1)集解何晏曰:“四者有形質,可舉以教。”

  注(2)集解何晏曰:“以道爲度,故不任意也。”

  注(3)集解何晏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故無專必。”

  注(4)集解何晏曰:“無可無不可,故無固行也。”

  注(5)集解何晏曰:“述古而不自作,處髃萃而不自異,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

  注(6)集解何晏曰:“此三者人所不能慎,而夫子慎也。”

  注(7)集解何晏曰:“罕者,希也。利者,義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之。”

  注(8)集解鄭玄曰:“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後啓發爲說之,如此則識思之深也。說則舉一端以語之,其人不思其類,則不重教也。”

其於鄉黨,恂恂(1)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廟朝廷,辯辯(2)言,唯謹爾。(3)朝,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4)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5)

  注(1)集解王肅曰:“恂恂,溫恭貌也。”索隱有本作“逡逡”,音七旬反。

  注(2)索隱論語作“便便”。

  注(3)集解鄭玄曰:“唯辯而謹敬也。”

  注(4)集解孔安國曰:“中正之貌也。”

  注(5)集解孔安國曰:“和樂貌。”

  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1)君召使儐,(2)色勃如也。(3)君命召,不俟駕行矣。(4)

  注(1)集解孔安國曰:“言端好也。”

  注(2)集解鄭玄曰:“有賓客,使迎之也。”

  注(3)集解孔安國曰:“必變色。”

  注(4)集解鄭玄曰:“急趨君命也,行出而車駕隨之。”

  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1)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注(1)集解孔安國曰:“魚敗曰餒也。”

  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1)

  注(1)集解包氏曰:“瞽,盲。”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1)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3)趣義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爲漢,(1)鴻溝而東者爲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爲平國君。
  •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先有司」,管理者首先要勝任自己的工作,自己要出色地、專業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並能在工作狀態和職業精神上給下屬帶一個好的頭。哪個下屬會忠誠地追隨一個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上司呢?哪個下屬會死心塌地地為一個不能為他們樹立表率作用的領導效力呢?所以,孔子說的「先有司」,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義。

  •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日電)保加利亞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導演史蒂芬柯曼達瑞夫,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今天他到台北孔廟「朝聖」,抽中「狀元及第」籤,開心表示孔子果然是疼惜「自己人」。
  • (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近年,中共政府通過用內地大學與選定的海外大學的亞太研究中心或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合作方式,全球各地以推廣漢語教學的為名義,開辦了大量名為《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學校。然而卻一直受到當地的質疑,指中共政府利用孔圣人的名義的同時又通過漢語教學的方式,灌輸中共思想,所謂左手孔子,右手馬克思。
  •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 國家廣播文物館載滿了台灣歷史記憶,每天都吸引大批民眾參觀,這裡有全台最大價值500多萬的真空管,在30多年前,光買一個就能購買好幾棟樓房,館內古色古香的設計讓參觀的民眾直呼內心真的好激動。
  • 謂事微而不著,須表明也,故言表也。正義言代者,以五帝久古,傳記少見,夏殷以來,乃有尚書略有年月,比於五帝事夡易明,故舉三代為首表。表者,明也。明言事儀。

  • 索隱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聖人爲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于夫子,可謂至聖,故爲世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