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所好,有時可能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名人軼事中就記載了一則鄭板橋受騙的故事。
施琅是福建晉江人,原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部下,順治三年,清軍攻佔福建,施琅隨鄭芝龍降清。後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佔據海島反清,招施琅一同反叛,遭到施琅的拒絕,施琅的父親、弟弟、子侄都被鄭成功殺害。康熙即位後,施琅被陞遷為福建水師提督。此後,朝廷一直任用施琅打擊鄭成功的海上勢力。
康熙認為“海宇昇平”是言過其實,指示“此等誇張盈滿語”不要寫入聖旨。發現臣下的奏章裏“德邁二帝,功過三王”之類的語句,他批評說“一切頌揚之文,俱屬無益”,“表策內亦以此等語鋪張湊數,悉應停止”。為慶祝康熙登基六十年,文武百官上疏吹捧,康熙的批評更不客氣:“這是歷代相傳的不良習氣,專門用來欺騙不學無術的君主。”甚至一針見血的指出:“有的無恥之徒覺得皇帝舉行慶典時一定會有特別的恩賜,心裏存在非份之想。”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常微服暗訪,體察民情。相傳,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知事時,有一年年關將近,他陪同蘇州府一位姓蔡的州官外出巡遊,走到南門街,看見一群人圍在一戶人家的門前交頭接耳,指指點點。他們分開人群走近一看,原來這戶人家的門上貼了一幅古怪的對聯:
鄭板橋五十歲時初到山東范縣任知縣。有一天,他微服下鄉查學。當他路過一個集鎮的私塾時,聽到裡面一位先生正在教學生讀《禮記》中的《曲禮》一篇。只聽這個先生念道:「臨財母苟得,臨難母苟生」。鄭板橋越聽越糊塗,轉念一想,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那先生將其中兩個「毋」字都念作「母」字。
科技篇曆法和數學清朝在曆法和數學方面的發展,除了繼承中國古人的遺產外,還同時對西方的思想進行了介紹和比較。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七)
同明朝一樣,清朝時期的說唱音樂更加豐富多采,其中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更為重要。
根據資料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清代幾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瘟疫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後,特別在清代後期的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統治時期,災禍不斷。這是上天在譴責為政者和為民者的悖行。
金璧輝煌的紫禁城
紫禁城這名稱是怎麼而來的呢?它創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建築面積約十五萬坪方公尺,四周被十公尺高的宮牆和五十二公尺的護城河所環繞,裡面曾經居住過二十四位皇帝。
唐朝高僧黃檗在《禪師詩》第九首中預言了光緒的在位時間和發生的事情。詩中預言道:「光芒閃閃見災星,統緒帝廷新有憑。秦晉一家仍鼎足,黃狼運兀力難勝。」 第一句「光芒閃閃見災星」 暗示光緒將是一位多災多難的皇帝。第二句「統緒帝廷新有憑」 指光緒帝不是同治之子,但是皇室的血脈。「秦晉一家仍鼎足」一句預言慈禧立載漪的兒子為大阿哥。「黃狼運兀力難勝」 中黃狼指戊申年,是光緒統治的最後一年,指光緒仍無力扭轉清朝的頹勢。
同治1873年親政,但是兩年後就死於天花,終年19歲。死後,廟號為「穆宗」。因為同治帝無子,所以慈禧決定立她四歲的外甥載恬為帝,年號光緒,繼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此時,清王朝已經真正處於風雨飄搖中了。
1857 年11月,英法大軍近6000人在珠江口集結完畢。美國新任公使列維廉(威廉·裡德)和在天津遭拒的俄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磋商。美俄的伎倆是,在「中立」和「調停」的幌子下配合英法的行動,並乘機向中國政府欺詐勒索。
1850年,道光帝去世後,由其第四個兒子奕寧即位,年號咸豐。咸豐帝奕寧,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二十六年,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咸豐雖然治國能力和辦事魄力等方面都很欠缺,但卻一直以「仁孝」 著稱,因此得以登上皇位。
乾隆和嘉慶時期,英國政府曾經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雙方進一步通商問題,所以先後兩次派使團訪華,但都無功而返。道光年間,雙方間的衝突愈加明顯了。一方面,1833年,英國政府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並決定向中國派遣商務監督。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威廉.納皮爾)於1834年7月抵華,但數任商務監督都未能改變中英之間的傳統貿易規範,也不能作為英國駐華官員直接與中國官員打交道。另一方面,由於向中國輸入鴉片可以賺取巨額的利潤,走私鴉片成為英商的主要貿易活動。
關於嘉慶的預言及其身世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終於擺脫了傀儡的身份,正式親政。
縱觀乾隆皇帝的一生,應該說還是一位有為之君。他在康熙和雍正之治的基礎上,將清王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清史稿》對乾隆的評價是:高宗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於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幸,上累日月之明,為之歎息焉。
繼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和聖祖康熙大帝后,清朝再次出現了一位留名青史的皇帝:高宗乾隆。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可以說,乾隆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實際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後期,因為其子嗣眾多,諸皇子為奪取皇位鬧得不可開交。而康熙晚年崇尚無為而治,對於諸皇子的爭鬥也只能盡量調和。康熙帝最終在彌留之際將皇位傳給了四子胤禛,也就是世宗雍正皇帝。雍正在位雖然只有十三年,但其務實的風格為康[#20094]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各個地方志的記載是「頗多開熟,村煙相接,雞犬相聞」,「環河洛間無曠土,無遊民」。清代人口的增長也很迅速。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而這一成就的取得,顯然與康熙帝密不可分。
他引導著大清帝國擺脫了明清之際的混亂與動盪,走向了和平與安定,為持續時間長達130餘年的康[#20094]盛世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清朝對中國歷史最重要的貢獻是完成了國家統一,而這一成就正是在康熙朝奠定的。後世史家在評價康熙帝的一生時,認為其「雖曰守成,實同開創」,評價可謂公允。
努爾哈赤死後,兒子皇太極在其他幾位阿哥的擁戴下繼汗位。皇太極不但能文善武,智勇超群,戰功卓著,而且十分善於收攬人心。早年,他輔佐努爾哈赤攻打遼西,屢屢取得戰功。即汗位後,他大膽進行改革,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 ,採取了一些安民措施。比如他下令滿人和漢人的「訟獄差徭,務使均一」。他在重用一些滿族八旗將領的同時,還注意任用漢族士大夫,因此有「賢明」 之稱。
《清史稿》對努爾哈赤的評價是:「天賜智勇,神武絕倫」,「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 。
通常一個人出生之後,子隨父姓,無謎可言。可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在文獻記載、稗官野史中卻是雜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團歷史之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滿學專家閻崇年教授在其文章《清太祖姓氏之謎》中,考證大量史學資料,試解努爾哈赤姓氏之謎。
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日前發現一張「滿洲帝國全圖」。據報導,地圖上經緯線清晰,將中國東北劃為十六個部分,顯示當時日本在中國的情形。
相傳鄭板橋在乾隆年間奉調在濰縣上任知縣,在這期間他為官清廉,興利除弊,取得百姓的愛載,但是最後因收繳了當地豪紳的罰款,而遭到了陷害,而至罷官。
清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魏源是湖南邵陽(今邵陽市)人,道光進士。他自幼聰慧過人,九歲那年就到邵陽縣城參加童子試。臨考前,老師不放心,出聯試曰:「閒看門中月(繁體「閒」字「門」中為「月」)。」魏源聽後,環顧室內,見牆上掛有「春耕圖」,便馬上對出了下聯,曰:「思耕心上田。」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嘉慶九年(1804)去世,享年八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