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

耿介守正 雅量容人——吕蒙正

作者:智真
吕蒙正写了著名的《劝世文》向世人劝善:安于天命,敬天知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多做行善积德之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9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对上遇事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量,被人称为一代贤相。他自幼受家庭影响,敬信神佛,敬奉佛法,为人仁慈厚道,参加科举考试时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以下为《宋史·吕蒙正传》中记载的几个小故事,给人以启迪。

吕蒙正,字圣功,北宋初年宰相。(公有领域)

雅量容人

吕蒙正初入朝堂议政时年纪很轻,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依旧心平气和地向前走。而与吕蒙正同列的官员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知道这事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宽宏大量。

不为物累

吕蒙正担任宰相后,廉洁自律,生活俭朴。大臣中有一位收藏古镜的,他自己说有镜子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这面镜子送给吕蒙正,以寻求以后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有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人们都很叹服吕蒙正不为物累的贤者风范。

秉正敢言

吕蒙正对上从不拍马逢迎,又敢于为国家荐贤举能。一次,宋太宗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朔方,因外交关系非常重大,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必将不辱使命,就把名字呈给皇上,太宗不同意。第二天,太宗又问出使的人选好了没有?吕蒙正又将此人名字呈上,太宗一看不悦,还是表示不同意。当第三天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接过一看,说:“你怎么这样固执!”吕蒙正平静地说:“臣以为能够出使朔方完成使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臣不敢为了迎合陛下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太宗想过后,终于同意了。那位官员出使朔方,果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荐贤举能

吕蒙正坚持任人唯贤,平日很留心人才的发掘及储备,常设一夹袋,无论大小官吏,进谒时,必详问其经历及才学,记录下来,藏于袋中,到了朝廷用人,便随时从袋中查阅,按才奏荐,所选荐之人才,都能称职、报效国家。他的幕府中有一个叫富言的人,家境贫寒,一次富言对吕蒙正郑重推荐自己的儿子。吕蒙正见这个孩子知书达礼,经过交谈后大加赞赏地说:“这孩子将来的名位将不会在我之下,而且建立的功勋伟业必将远远超越我啊!”吕蒙正承担了这个孩子的全部读书费用,并常常指导他,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有名的富弼,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时任宰相,史称“三世辅臣,德高望重”,建树颇广。

严于律己

吕蒙正曾请求降低自己儿子入仕的起点官阶。当时依朝廷规定,凡是宰相之子,都授予员外郎官职,员外郎是尚书省诸司中官阶为正七品的官员。吕蒙正上奏恳辞说:“臣读书数年,中了状元,开始时才得了个从九品的官,更何况天下贤能之士隐居山林者很多,而现在我的儿子只是刚离襁褓的孩童,就可由于我的关系得到一个七品官,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承受这份宠命,可能会遭到阴间的惩罚。请求以我入仕时的职衔予以引用,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恩典了。”宋太宗批准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凡宰相之子受荫入仕,只授九品官阶。

吕蒙正还写了著名的《劝世文》(又名《寒窑赋》、《破窑赋》)向世人劝善:安于天命,敬天知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多做行善积德之事。他每天诵经礼佛,并祝愿说,“不信佛者,不生我家”,教诲子弟要俭素持家,勤修阴德,敬天信神。自古以来,凡是懂得因果循环报应道理的人,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做一个行善积德之人,从而也为自己和后人真正带来福分。

——转自正见网

(点阅【经典历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凿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
  • 明朝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升为郎中。按照惯例,文选郎中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负责人,大多闭门谢客。
  • 刘佐护送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北上,渡江时大风骤起,当时刘佐十五岁,他哭着祷告上苍说:“我愿意替代我的母亲和弟弟们去死。”风愈刮愈猛,刘佐准备投水自尽,以自身去替换母亲和弟弟们的平安。撑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上元初年,京师干旱,一斗米要值数千钱,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筹计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急忙申请调外官,贬职任温州长史。不久就代理知州。当年农业歉收,温州官仓存有官米几十万斛,李皋准备用来救济灾民,吏员不敢奉行,叩头请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三次担任宰相,对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开创开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南朝时陈朝人吴明彻,幼年丧父,天性至孝,家贫无力为葬,于是勤力耕种,盼望收成五谷获利葬父。可是时值天下大旱,田里五谷幼苗都焦枯了。他见状伤心哭泣,一片诚挚孝心感动上苍,经过数日,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说:“干枯的禾苗已经复活了。”吴明彻忙跑去察看,苗稼果然恢复生机。到了秋季,大获丰收足够充作安葬费用。
  • 三清山
    刘统勋(1699—1773年),清代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进士。乾隆时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曾多次察看黄河、运河工程,均能革除积弊。又四任会试正考官。有《刘文正公集》传世。
  • 清代人左光图,字翼宸,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小的时候失爱于继母薄氏。但是,他对继母并不记恨,并且还能对继母克尽孝道。继母受到感动。
  • 宋代,司马光自己经营了一个花园,取名独乐园。春季来了,园中姹紫嫣红,草木秀 茂。司马光便特地准许人们入园观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