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心腹谋臣郭嘉 预测奇准 算无遗策

文/洪熙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插图,宴长江曹操赋诗。(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621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心腹谋臣郭嘉,此人不是预言家,但他对时局的预测往往精确无比。他算无遗策,为曹操剖析袁绍、孙策等人的性格,以及事件的发展,均有着独到的见识。曹操与郭嘉,前者慧眼识人,用人不疑;后者慧眼识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演绎了乱世的君臣之义。

1. 评价袁绍 难成霸业

郭嘉(170年—207年)二十多岁时,被郭图引荐给袁绍。

袁绍讨伐董卓之后,用计夺取了冀州,先后击败了公孙瓒、孔融、张燕等人,掌管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他拥兵数十万,雄霸河北。袁绍名望高隆,誉满天下。很多人认为,袁绍定能一统天下,成就霸业。袁绍俨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霸主。

然而,郭嘉见过袁绍后,对袁绍的两个谋臣辛评、郭图说,有智慧的人,会审视考量自己侍奉的主公,这样才能建议做什么都能成功,建立功名。他认为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表面上他的想法很多,想要效法周公礼贤下士,但是不得要领;看上去他好像很有谋略,但在关键时刻又很难做出抉择。想和他一起平定天下,成就霸业,真的太难了。郭嘉没待多久,就离开了袁绍。

郭嘉画像,出自清代《三国演义》。(公有领域)

2. 言“十败十胜”论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英年早逝。曹操就给谋臣荀彧写了一封信,请他推荐一个谋士。自从戏志才去世后,曹操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共商大计的人。他知道汝州、颍州有很多奇人异士,因而问荀彧有谁可以继任戏志才。于是荀彧就将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二人共论天下大事。曹操高兴地说:“能让我成就大业的人,一定就是他了。”郭嘉出门后,也很高兴地说:“真是我的主公啊。”郭嘉归附曹操后,任职司空军祭酒,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将献帝迎到许都,以献帝名义让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耻于在曹操之下,怒骂曹操。于是曹操让出大将军位,改由袁绍担任。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并州,他的辖地辽阔宽广,并且兵强马壮,只要他一声号令,即有数十万人相应。这一年,曹操想讨伐袁绍,但又担心自己实力不够,于是问郭嘉该怎么办。

郭嘉以刘邦和项羽为例,大意是说,刘邦本来打不过项羽,但是刘邦唯以智取胜;项羽虽然强大,但最终仍被刘邦逼上了绝境。继而,郭嘉提出了“十败十胜”论,也就是袁绍十败,曹操十胜。郭嘉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剖析了曹操和袁绍二人的优劣。这番对比的结果是曹操全胜。

比如,袁绍对内疑忌太重,用人又怀疑,所以他多重用自己的亲戚子弟。曹操对外宽和,平易简约,对内英明豪爽,并且用人不疑,不论亲疏远近,唯才是用。在郭嘉的眼中,袁绍的胸襟和度量远远比不上曹操。

曹操待人以诚,推心置腹,不被虚名所动,而且奖赏有功之士从不吝啬,对忠正远见之士也大加任用。这一条郭嘉称为曹操“德胜”袁绍。

袁绍虽然有谋略,但缺少决断和应变的能力,他的大臣为了争夺权位,彼此造谣生事,内讧不断,袁绍很容易受到谗言迷惑。而曹操赏罚分明,机警应变,行动起来非常迅猛,无论从谋略、应变能力,还是治军御将,他都非常出色。

郭嘉说的这十条,涉及到古代兵法的精髓,并且条条切中要害,和孙子兵法如出一辙。听完郭嘉的系列妙论,曹操信心倍增。

3. 进言擒杀吕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亲自率领大军远征公孙瓒。郭嘉建议曹操趁机先除掉吕布。如果现在不除掉吕布,将来曹操和袁绍对决时,吕布定会援助袁绍攻打曹军,对曹操是一大祸害。

曹操迅速出征,经过三场战役,打败了吕布。吕布节节败退,退守城池。由于曹军打得很辛苦,很疲惫。曹操看到这番场景,就打算撤军回去。郭嘉坚持劝曹操乘胜追击,铲除吕布,“昔日项羽大战七十多次,从来没有失败过,然而一朝失势,导致自己身死国灭。如今吕布每战必败,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吕布的威力比不上项羽,而败北的处境比项羽还要惨,如果此时乘胜追击,必能擒拿吕布。”曹操同意他的话,乘胜追击,擒杀了吕布。日后曹操攻打袁绍,少了一支劲敌。

4.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吕布没有被擒杀之前,他出兵打败了刘备。刘备败逃,投奔曹操。曹操以礼相待,让刘备做了豫州牧。但曹操的下属认为刘备颇有英雄志向,如果不尽早除掉他,日后必会成为大患。曹操就征询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曹操起兵除暴安良,推诚仗信招募天下英豪。如今刘备享有很大的英雄之名,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曹营,曹操如果杀了他,那些天下的豪杰志士必会望而却步。日后还有哪个英雄敢和曹操平天下呢?

虽然郭嘉不主张杀刘备,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刘备有雄才,得人心,而且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绝不可能屈居在曹操之下。所以他提醒曹操,“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一定不要放走刘备,只要给他一个闲职即可。当时的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正在招揽像刘备这样的英雄,向天下人明示大信,所以这一次并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派刘备率军攻打袁术。郭嘉与程昱二人骑着快马去见曹操,劝他不要放走刘备,“一旦放走刘备,日后变故横生”。然而,刘备已经率兵离开了,后来果然举兵叛曹。这时,曹操直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郭嘉之言。

一年之后,即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曹操知道刘备是人中豪杰,如果不除掉他,日后必会养成大患,于是决定东征刘备,以免将来和袁绍决战时,腹背受敌。曹营诸将都说:“与主公争天下的人是袁绍。如今袁绍刚来就弃他东征,袁绍趁机在背后偷袭,那该怎么办?”

曹操向郭嘉问策。郭嘉肯定地回答:“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大意是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行动起来不会很快。刘备刚刚兴起,众人还没有完全归附,只要曹军猛攻,必会击败刘备。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千万不要失去这个机会。曹操出兵攻打刘备,袁绍果真也没有出兵偷袭。

5. 预测孙策之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战。这一战将决定谁是北方霸主。但就在这时传来密报,说小霸王孙策准备出兵渡江,偷袭曹军。曹营的将士们感到很恐惧。

这时,郭嘉说了一番话,改变了局面,也提振了士气。他说:“孙策刚刚兼并了江东,诛杀了很多英雄豪杰,得罪了很多人,但他是个能让人效死力的人。然而孙策为人轻率,不知道防备他人,经常自己一个人外出,不带一兵一卒。他虽然有百万雄师,也无异于一个人在中原独行。如果有刺客伏击,他不过一个人反抗罢了。以我来看,他必会死于匹夫之手。”郭嘉一语中的,孙策后来果然被人刺杀身亡。

6. 预测袁绍二子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曹操,不久之后就病死了,留下了二个儿子袁谭和袁尚。曹军一直追击他们,袁氏兄弟二人连战连败。

曹操的众将领都想乘胜追击,彻底击溃袁军。但是郭嘉认为,袁谭和袁尚二人一定会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反目成仇。他说:“袁绍很疼爱这二个儿子,不知道该立谁为继承人。他们身边有像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如果我们紧急追击,兄弟二人会联手一致对外。一旦平缓下来,他们就会内讧生变。不如现在向南进攻刘表,以等待他们的变化。一旦袁家兄弟起了变故,到时就会一举平定他们。”

从郭嘉的几次进谏中,也可以看出曹操很善于采纳建议,真的是用人不疑。曹操果真出兵南征,攻打刘表。曹军刚到西平,曹操获报袁谭、袁尚为了争夺冀州,兄弟反目。袁谭打不过袁尚,只得向曹操乞降,并乞求救援。曹操带军援助袁谭,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冀州。曹操平定河北后,多方礼聘青州、冀州、幽州的之名之士,这也是郭嘉的谋略。此后,曹操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7. 剖析时局 谏曹操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袁尚和袁熙逃到了乌桓人的辖地。曹操准备征讨乌桓,但他的属下都很担心刘备会趁机攻打曹营。郭嘉说:“主公威震天下,胡人认为离得远,一定不会防备我们,所以我们突然袭击,一定会打败他们。”他认为,刘表和刘备只是表面上称兄道弟,刘表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掌控刘备,所以他肯定会防范刘备的。即便调走全部曹军远征,也不用担心刘备。

果然曹操出兵远征后,刘备劝刘表趁此机会起兵袭击颍川郡许都(许昌),刘表心中猜忌,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等到曹操回到中原,刘表才后悔自己没采纳刘备的建议,失去良机。

曹操出兵远征,进攻乌桓。但因辎重太多,行军缓慢,郭嘉说:“兵贵神速。”行军太慢,浩浩荡荡的大军迟早会被乌桓人发现。于是建议曹操甩掉不必要的辎重,以轻骑兵直攻乌桓单于。乌桓人没有任何防备,仓促应战,果然大败。袁尚、袁熙逃到了辽东。

然而就在这次北征途中,郭嘉英年早逝。郭嘉追随曹操十一年,“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助曹操成就霸业,功绩卓然。可惜他英年身丧,中原也失去了栋梁,曹操以“哀哉、痛哉、惜哉”痛悼郭嘉。曹操于赤壁之战败后,也大叹:“假如郭嘉还在,一定不会让我落到这等地步。”

郭嘉慧眼识主,与曹操共济大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算无遗策,尽心辅佐曹操。曹操慧眼识人,用人不疑,二人在风云时代演绎了一场君臣之义。

(事据《三国志》卷1,卷14;《后汉书》卷七十四上)@*#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