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永乐大典》找回 将出版17套影印卷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7日讯】今年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纂修600周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国内外学者和留学生的协助下,终于取得现藏于美国、日本、英国、爱尔兰等国的17卷《永乐大典》的复制件,并将于下月出版。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特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11095册,3.7亿字。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8000余种,内容博奥,汇聚和记录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经验、知识和智能,被学者称为“宇宙之鸿宝”,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由于卷帙浩繁,难以刊刻,大典修成后仅缮写一部。后明世宗为防火灾等不测之虞,命人重录一部。因此《永乐大典》问世后,仅备正副两部。但600年间,《大典》屡遭厄难,正本在明末即已下落不明,流传于世的副本,久经沧桑,懮患频仍,清乾隆时已佚失2400余卷,至光绪二十年(1894),《永乐大典》只剩下800余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典》惨遭焚毁,幸存之书被肆意抢掠,运往英、美、日、法、德、俄等国,作为古董收藏或辗转贩卖。《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创痛,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悲剧。

— 据解放日报07月26日报道,-据悉,这17卷久佚海外的《永乐大典》中有16卷是首次公诸于世,另有一卷,上世纪60年代中华书局影印本已收,但有缺页,这次觅得全帙而重新刊印。这一出版项目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期待和关注。

  据专家估计,目前尚有400册左右的《大典》残本留存于世,星散于九个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海内外仁人学者不辞艰辛,多方探寻大典散失的遗踪,广泛收集残卷剩册,迄今已有221册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近800卷大典得以刊印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不少残卷没有刊印,难与世人见面。去年,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此呼吁全世界《大典》收藏机构、收藏家及有识之士拿出《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以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垂之永久。

  这次集中出版的17卷《大典》,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它们现藏于美国二卷、日本二卷、英国五卷、爱尔兰八卷,内容丰富,举凡文字音韵、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地理皆有涉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