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九

【星座人物】大明军师刘伯温(二)

疾恶太甚负奇才
文/魏菀  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月27日讯】时光之轮匆匆的向前滚动,转眼间这完全凭借实力与才华的考场,已经成为刘基简单迈向远方的阶梯了;这难道不是春风得意,少年凌云吗?才刚一次乡试即欣然中举的新科举人,隔年又在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的会试中,获取了明经进士的殊荣,……这一年刘基方才二十三岁,他已然进入高台青云之上,朝向淑世理想迈步,希望能一展身手,迎向他鸿图大展的仕宦生涯了!

然而想像不到的却是,仕宦与科举完全不同,难得的人才不会被科举遗忘,却很可能被仕途所淹没,……“官运”某部分取决于这个人对官僚体制的适应能力;因此不论是开明治世或身处烽烟乱党,都会有一套相对于你存身其中就不得不回应的“官场文化”紧紧箍限着自我;那人心纠葛、封闭且严苛的考验如许漫长,在实现淑世理想的漫慢长路上,刘基总必须面临着内心的志气节操与外在的风霜波折的交互煎熬,所有周边腐败无常的现实,将永远意图要击倒他!
    
而刘伯温正身着布衣,刚烈威猛的挺立着,他准备好了,并且长成了一副虬髯慷慨、容貌伟岸的模样,是一位若论天下安危,便义形于色的男子了。

半生仕途如梦

一、力挽狂澜廉直声︰

刘基考中了进士后,面对元末遍地乱象,贪腐成病的官僚文化非常“感冒”,加上刘氏家族对刘基的养成期待都热切蒸腾着年轻的他,他认为自己是注定要有一番作为的,至少是要能改革政治社会时弊的;……然而在元代民族歧视严重的官场上,汉人儒生往往会被排挤施压,……就像开元以来,汉民族的读书人地位极低,根本不被朝廷重视一样。就算他实质上如同“和氏璧”一般是具有惊人内涵的璞玉,总归是形势比人强,他也就只能这样无奈的顶着进士的光环,在家度日如年的闲居了3年,根本是无人召唤、无处安插、无官可当!

到了至元二年(1336年),元朝政府终于授命刘基去做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将他这位明明在科举时名列前茅的进士安插成一个辅佐县令的小官;虽说如此,初蹈仕途的他还是勤于职守、执法严明,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为民伸冤、发奸除恶,不避强权、赤胆忠诚,拼了命的做事啊……所以伯温在任三年,清廉正直的作风使得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因之好转,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交相赞誉。这位治国安邦的人才虽然身处野地,位卑职小的伯温,仍然成为了远近美谈。

由于才气横溢的刘基勤笃任事、秉守正义,相对突显了其余官员尸位素餐、贪腐成性、甚至草菅人命的问题,……刘基的正行正道挡住了其他同僚不正的财路,三年的时间已经长的足够让他得罪了太多的腐败官吏。……江西幕府官僚的嫉恨和排挤,让刘基动辄得咎,事事掣肘,三年后不但没有任何对伯温勤于任事的“奖状奖品”,反而是被莫名的罗织诬陷、降职迁调,……最后更叫清白的刘基经验了被其他官吏投劾,被迫辞职、罢官而去的处境。……至元六年(1340年),三十而立的刘基在此时告别了这小小的秩正八品官职,无奈的回归青田老家,闭门读书去。……
  
这一蛰伏竟然又超过了两年光阴,刘基虽然声名在外,但距离高中进士,那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一场黄梁旧梦了啊!他自忖在这宝贵的青年时期,这十年时间完成的却不到他经国淑世理想的万分之一!他仍然冀想要为生民立命、天地立心,因为那是他宿命的血液中恒定的愿望,他在等……。

有个机会接着到来,乡居二年后怀抱着复杂心思的他再次被朝廷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兼充江浙行省考试官,这官职听起来好像比小小的县丞好一点……但尽忠职守的刘基随后就基于良知原则,在任事的时候很快发生了他上书揭发监察御史严重失职的事件,……此举不但令他再也无法见容于当地官官相护的腐败环境,甚至还被糟糕的上级长官诬赖成赃,趁机反咬了刘基一口;如此一年天人煎熬,再一次他选择了人格与道德完好之路,坚决不茍的昂然整装,再次负笈而去。

疾恶太甚负奇才

接下来更是沉郁,竟然为这天才安排的路,是另一个漫长而心灵波折的十年,……前一个十年,后一个十年……谁也不明白这位从小就锋芒毕露、太过早慧的神童;这位拥有一切智识、情操、品格与才华等等安邦治国的“装备”,明明是一匹能致千里的不世神驹却在大好年华的青春白日里无以奔效,只得日日起卧蓬茆?打笃磨槎过半生吗?……刘基三十多岁了,他远离了故里人们殷切的眼神,移居到了杭州。

回顾这个时代的种种,仍然民不聊生,而元朝已成强弩之末,……无奈他只能神苦而游、放歌极醉、赋诗饮酒、在象纬之学当中求索天地造化的答案,梦想能通彻所有的宿命与无常的线索……。

隐居于丹徒的蛟溪书屋时,三十六岁的刘基人到中年,这静止而漂浪的客居岁月让他终于有所改变,让这不世奇才的人生甘心有了某个依止的段落,寄寓杭州的他在这时有了家室;时间是台州人方国珍首先于海上举事抗元发难的前后,他也迎接了自己的下一代(刘琏、刘璟先后出生),年过四十的刘基此时当上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世局的变化很快,乱象纷呈中大地烽烟四起,反元义军以燎原之势兴起各地,当僭称皇帝的徐寿辉攻陷饶州(今江西鄱阳)时,螫居多年的他终于决定要携眷返乡了,而家乡……惊愕不已的他却发现自己的家乡在战火中残缺废乱……。

面对各地的叛军,朝廷虽然命临海前线的浙江省要着力防范,但是元朝的地方官吏根本压制不住方国珍来自海上的的义军(虽说是义军,其真实行径却类似海盗),……虽然距离刘基上次弃官已然十年,但刘基在地方上谙熟兵法韬略的声名仍在,浙江行省在此时唯有寄望再度起用他“力挽狂澜”,否则形势殆危,恐怕无法向上面交差。……就在这种不得不的情况之下,浙江省连忙上报朝廷欲以“浙东元帅府都事”七品之职倚重刘基,就是希望利用他再度出马为元朝平乱。

十年民间生涯,中年成家的刘基在此时决定“临危受命”,他参与了镇剿方国珍的机宜,几番运筹之后立即奏效,因为刘基的存在,使得方国珍再不敢轻易进犯宁波,双方也形成了另一套对峙的僵局;情形拖久了,眼见方国珍对朝廷根本无意协定,总是时降时反、予求予取,诈降取利、日渐壮大!刘基便再提出了釜底抽薪的剿捕之计,他倡言不诛方国珍叛贼无以惩后,坚持必须趁胜斩降方国珍,以绝后尤!
刘基此议令方国珍心头大惧,赶忙派人送来金银丝帛厚赂刘基,当然碰了一鼻子灰的他们就想到干脆以重金直接收买朝中核心大臣,岂不更加省事?果然重贿的攻势奏效,昏腐苟安的朝廷竟真的下诏招抚方国珍,朝廷的重臣们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昧着良心说这是“两全其美”之计,还责令江浙行省,一定要把这个在地方上“擅作威福”、“不顾民心思安”、“坚持兴战”的刘基革职查办,直接“羁管”于绍兴。……这狠狠的当头一棒血淋淋的敲下来,让这二十几年来对朝廷依然忠忱,任事向来呕心沥血的刘基终于对元朝寒透了心!

当时被看押在绍兴府的刘基受此打击,真是痛心疾首,认为朝野如是昏庸、病入膏肓、败象难免、气数已尽,可怜黎民将再无海晏河清,万民乐业之日了,……听说伯温心中最难过的时候他发愤恸哭、呕血数升,甚至有轻生意志,……可怜伯温在此已年过不惑,犹然半生虚度,眼看如此乱世却再无可为,辜负父老乡亲,任凭奇才韬略仍旧无所用事,不如归去……。(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大预言《烧饼歌》之后刘伯温与明太祖还有一段对话,这话“泄尽天机”,但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是其中的一句最关键的话:“老水还了京”。因为这句话牵涉到发生的时间及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掌权者,一个是以“弥勒佛”的名号来度人的“救世主”,也就是西方人所惦记的基督(中文“基督”是音译希腊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来文“弥赛亚Messiah”的翻译)。
  • 这是一个历史经典中丰富的记载,也是乱世中神秘的流传;所有关于元末明初之际,改朝换代中变动奇诡的经历;所有有关君臣文化、文学寓言、沙场智谋与神机妙算的呈现;这些深令后世着迷、津津谈论,民间艺人一再演译,甚至历经六百年而不衰的这场历史大戏,全都围绕着这位如谜般的传奇人物——明代开国军师刘伯温。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