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圣王唐太宗和亲 琵琶遗音响丝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族之女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临行前太宗亲做一诗《琵琶》为公主送行:
【文史】康熙帝刻苦好学 知识广博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敢于吸收新的技术,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文化素养。
【千古佳偶】“娶妻当娶阴丽华”(1)
逢中国情人节,大纪元【千古爱情 婚姻佳话】系列伴着七夕、中秋佳节,说说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点燃人生不幻不灭的光辉。听东汉光武帝说:娶妻当娶阴丽华。七夕、中秋接踵而来,凉风吹秋声,爱情的声纹也分外荡漾、萦回。中国文化中太多七夕和中秋的情分,一千零一夜说也说不完。问爱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名流仙宗(6)创梨园、游月宫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天赋异禀,虽好雅乐,但秉性十分清净。由于他崇尚文艺、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乐舞风尚蔚然成风。
名流仙宗(5)果断除乱再开盛世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沿用太宗贞观遗策,勤心庶政缔下盛唐辉煌;又因他天赋异禀,在大唐尽展风流才华,创梨园、游月宫,一曲霓裳羽衣,将天籁之音倾洒人间。开元之治,作为盛世标杆,让玄宗名号永镌青史;一场安史之乱,又让多少文人墨客唱尽长恨挽歌。
唐太宗的故事(八)天下英才 尽入彀中
大唐的光辉不仅是气势磅礡的璀璨文化令人神往,其中多如繁星的旷世英才也多为后人所称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认同唐朝人才辈出的盛况。贞观年间,太宗身边汇集众多经天纬地的治世人才,贞观六年科试,太宗见当年的新科进士由太极宫端门列队而入,曾说过:“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藏王松赞干布(9)尚慕华风
尺尊公主填湖修建寺院时,文成公主也在绕木齐修建寺院。一年后,两位公主修建的寺院全部竣工,尺尊公主就把她带来的释迦佛8岁等身像放入她主持修建的寺院中,而文成公主则将12岁释迦佛等身像安置在她主持修建的庙宇中。文成公主又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寺院门外栽插柳树,后世称为“唐柳”。
藏王松赞干布(8)永臣唐土
尽管路途遥远充满艰辛,大唐的送亲使团不辱使命,沿途广传中土文明,全程播撒汉文化的种子,也留下众多的胜迹和传说。唐太宗赐予吐蕃佛像、经卷、精巧百工,于雪域边邦大兴教化,为吐蕃王朝的兴起开辟加持之路。唐室公主即将行至,松赞干布闻讯,心中的夙愿得以实现,非常高兴。他亲自率领护卫军前往柏海迎候。并在离黄河源头不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建起柏海行馆,等待文成公主的到来。
藏王松赞干布(7)大唐恩和吐蕃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使者护送文成公主。唐王又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造船制筏,建筑佛堂,开辟通道。当送亲队伍行至青海西部的赤岭时,文成公主思乡之情越发浓重,为遥望中原的父王,她登上赤岭山顶,取出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遥观故园。此时西部一片苍凉萧条之景,而镜中的长安正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藏王松赞干布(6)六试婚使
三百名美人衣锦佩玉,列成行伍,她们身穿一模一样的服饰,令各国使臣眼花缭乱。吐蕃使臣在一旁静静观看,看到诸国使臣都没有辨认出公主...
唐太宗的故事(七)智退突厥 万民归乡
武德年间,面对上万名强悍的突厥骑兵来袭,唐军将领非常恐惧。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只以百骑及威武凛然的王者之姿,智退突厥。武德九年,太宗刚即位,突厥再犯,再次晓以大义,让突厥首领膜拜于太宗的威德之下。
藏王松赞干布(5)遣使入唐请婚
太宗一心推行仁政,以文德教化天下。倘若夷邦肆意妄为,太宗也会动用武力,制止偏邦的挑衅。太宗看到吐蕃王再次遣使谢罪,虔心仰望大唐国威,为了教化雪域,远柔民心,太宗此次也有意与吐蕃联姻。
唐太宗的故事(六)心如大海 虚心纳谏
在古代,如果有谁敢在皇帝面前指出皇上的过失,或坚持己见杠上皇帝,或不行跪拜之礼佛袖而去,就可能会因对天子不敬的言行,以“大不敬”的罪名招来杀身之祸。但在贞观时期,只要是为国家社稷着想,诚心指出并纠正皇上的缺失,不但不会受罚,说不定还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呢!也唯有唐太宗这样心胸宽广的皇帝,才能有如此豁达的境界!
藏王松赞干布(4)尺尊公主
松赞干布听说,释迦佛有三尊等身像,一尊在天竺,8岁等身像在尼泊尔,12岁等身像在汉地。若想让佛陀的等身像进入吐蕃,惟有以联姻的方式。
唐太宗的故事(五)君臣义重 共创盛世
唐太宗29岁登基,当时的宰相杜如晦43岁、魏徵47岁、房玄龄49岁,刑部尚书李靖已57岁,虞世南已年近70了。唐太宗极其尊重这些年长的官员,以师礼相待。贞观期间,唐太宗与群臣诸将肝胆相照,百官幕僚誓死效忠,君臣之间情深义重,缔造出许多的历史佳话。
藏王松赞干布(3)藏王之请
“我应该用什么材质修造佛像呢?”松赞干布久思不得其解,于是向神佛顶礼,恳请开启。吐蕃王虔心礼拜,直到天色黎明时,他豁然看到虚空显现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手执宝瓶,向王倾洒甘露。诸天神女也由云际显露真容,漫天的妙花伴随着诸天的乐舞,纷纷扬扬的倾洒不尽。
唐太宗的故事(四)仁德天子 善待众生
唐太宗气度宽宏,眼光远大,其崇高的德行在他的开国、治国、君臣相处,及在许多细微处都能显现出伟大君主善待众生、德泽四海的博大胸怀及泱泱大国的风范。
藏王松赞干布(2)创制藏文
松赞干布又基于佛法教旨,制定了十善律法,教诫国民。凡国民行善者得赏,行恶者受到惩罚。凡孝顺父母者,报答慈仁。立度量衡器,开垦田地阡陌。争斗者罚金,害命者依其制造的伤势轻重加以抵罪。凡行盗者,以其8倍的赃物加以处罚。通奸之人断其四肢,流放外境。教导百姓崇信神佛,开启恭敬、诚信不疑的民风。
唐太宗的故事(三)金龙护身 群英相救
要击败群雄,平定天下,不仅需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也需有如金刚铸造的超常意志;更重要的是加上天助,也就是需有天命,顺天而行,自然可得。而且真命天子,自有神佛护佑,秦王在多次危难中,都能死里逃生,转败为胜。
藏王松赞干布(1)王朝缘起
而与大唐同期的雪域高原上,由英明出众的松赞干布一统藏土各邦,建立起统一的吐蕃王朝。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不仅将大唐文明的种子播撒雪域,又以自身的聪慧才智协助建立大小昭寺。唐太宗赐予的释迦佛12岁等身像由文成公主送入吐蕃,大唐王廷为雪邦开辟出亘古的信仰之路。唐太宗恩和吐蕃,以文德教化雪域,使源于古代羌族的藏族,作为华夏先民的一个分支,再次与中原华夏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太宗的故事(二)削平群雄 菩萨显灵
唐朝刚建立时,高祖仅据有关中一地,天下依然群雄并立,据地为王。当时的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彼时刘武周与萧铣居于西北,王世充居于中央,面对各路枭雄,秦王没有畏惧,心中只有“思靖大难,以济苍生”的宏大使命。
唐太宗的故事(一)少年英雄 智勇双全
唐太宗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耀眼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唐朝历史的夜空,也是后代帝王仰慕并引为仿效的治世典范。唐太宗不但是史上唯一集开国、武功、文治、缔造盛世为一身之千古一帝;也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君主。不论唐太宗的伟大事迹,或是发生在他身边的小故事,今天读来都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对于战争,既不能没有,也不能常用,所以作君主的要在四季农闲之际,讲解和演习军事和练兵,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
台故宫推“勤修无逸─嘉庆皇帝文物”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于1月7日至6月18日,推出“勤修无逸─嘉庆皇帝文物”特展,希望能让民众一睹故宫院藏清代嘉庆皇帝的相关重要典藏外,同时也让大家深入了解以往较为人们所忽略的嘉庆皇帝,其一生事迹、治国理念以及艺术收藏等情形。
君主如不知节制欲望,臣民就会好逸恶劳;君主如不能严于律己,却去禁止别人不做坏事,就像是怕火燃起,却用加上柴薪的办法去扑灭火焰;也如同讨厌池水浑浊,却自己动手不断搅动,希望它能澄清一样,这是办不到的。还不如先从自己做好开始,尽管你不说什么,民心风俗也会因此而变好。
上天养育万物,就如同君主统治百姓一样。上天是以寒暑有序,阴阳调和作为德行,君主应以仁德和慈爱作为本性。寒暑如果调和,四季就不会流行疾病和瘟疫;如果风雨违反时令,则四季之中人们就会挨饿受冻。
所以,民风因俭约而纯正厚朴,邻居间都能和睦相处。节俭和骄奢这二者,是尊荣或是屈辱的源头啊!骄奢还是节俭都由人自己说了算,但却关系着自身的平安或是危乱。收敛情欲,清心寡欲,美好的命运就会长久地延续;物欲横流,凶乱就会生出。
国君俭朴,百姓就不至于劳累困顿,国君静远,百姓就不至于被搅扰。人劳累困顿,就会产生怨恨,百姓被搅扰,政务就会不和顺。
所以说,做君主的,磨练自己,砥砺品行,没有比倾听忠言更好的了;而败坏品德,背离正理,没有比听信谄佞小人更厉害的了。
做君主的,居住于深宫,与民隔绝,不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不能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惟恐自己有过失而不能听到,自己有缺失而不能及时补救。因此,设立了“煊”和“谤木”,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吸纳正确的意见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