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欣賞﹕走進草原

伊羅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0日訊】


作品風格的形成,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期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時期的思想狀態。

六年前的一個時期,我有意拍攝了一些風光照片,卻無意之中拍了許多關于天、地、生命的作品,自然的形成了自己在那個時期的攝影主題風格。

當時,我把那時拍的作品挑選裝裱、一排排挂在牆上,有個朋友看到后竟然流了眼淚,問我:“你在大自然中尋找著什么?”

于是,我仔細將這些作品整體地分析了一下,發現它們所表現的几乎全都是天之大、地之廣,生命在天地之間是那么弱小。我的心也被這一發現所震動,也不禁從心底而問:我在尋找什么?

“走進草原”這幅作品是在蒙古草原拍攝的,雖沒有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卻看到了人在繁茂的牧草鮮花中自然的融于大气磅礡的天地之間。

(伊羅遜圖文)

(版權歸作者和大紀元所有,侵權必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寧靜安詳的後面孕育著一種龐大的具有爆發力的什麼東西,寧靜中蘊含著震動、黑暗中蘊含著光明,是這幅作品的寓意所在。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