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用心作好壺

font print 人氣: 1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台中報導) 在茶壺市場享譽盛名的陳明發,親手製作的手拉坯壺手藝精巧,相當受到民眾喜愛。手拉坯壺的「算盤子」壺蓋,由於有較高的通氣孔,讓茶壺更具保溫、除澀味功能,並保持茶香不褪,已取得專利,且頗受愛壺人激賞。

1948年陳明發在苗栗通宵鎮長大,高中畢業後已是一流的木雕好手,當兵回來,他放下木雕手藝,到日本名古屋拜陶藝家「山田昌仙」學習手拉坯製壺手藝,2年後回國潛心研究,走出自已獨特的製壺風格。

陳明發說,他製作的手拉坯壺不但壺身是手拉坯,壺嘴、壺蓋、壺把也都是手拉坯,因此比起一般的茶壺製作,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精力和技術才能完成。

製壺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拉坯拉成後,還需要經過兩個月自然風乾,然後修坯。修坯需要相當精細的工夫,他利用各種雕刻工具在燈下細膩反覆修過5、6次,過程繁複費時,因此平均一個月只能做出十餘把壺。

陳明發手拉坯壺用土原料來自大陸黃河流域的山西黃土及黑土,經輾轉進口後他再自行配方。他說,黃河流域的黃土也是製壺上選土,只是國人沒有發現,反而由日本陶藝家先發覺引進日本,陳明發再由日本引回台灣。

製作手拉坯壺三十幾年來,陳明發也走過一段曲折路程。他說,二十幾年前茶壺商品化,大量複製的灌漿壺,成千上萬,足以淹沒整個泡茶壺市場,茶壺的價格也ㄧ落千丈,那時沒有人在意什麼是手拉坯壺?手工茶壺和灌漿壺有什麼不同?

然而,他仍執著用心、用創意一刀一刀反覆修復,作出一把ㄧ把最精緻最好的壺。多年萊的努力,總算開花結果,現在許多收藏家、藝術中心老闆們守著他出窯,好挑選自已中意的壺!

陳明發精緻的拉坯壺作品108件自即日起至5月25日止,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3樓文物陳列室展出,歡迎前往觀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用茶壺沖泡烏龍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有些茶人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他們認為不「洗茶」的人,是「不講衛生」、「不懂茶藝」。但有否想過,這樣「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洗掉了?
  • 鹽水元宵犁蜂炮首日活動將在明晚登場,許多炮城都趕工安裝,除了意外引起侵權爭議的武廟「禮鼠獻瑞」主炮城外,炮城中以明月軒的茶壺蜂炮城和福南宮的超大型炮城最引人注目,三者可說今年蜂炮主角。
  • 針線織出來的茶壺與茶杯?
  • 台語歌手劉依純自小喜愛茶道,15年前開始收藏茶壺,把茶壺當「股票」投資,至今珍藏超過百個,總額已逾千萬,她視茶壺為老本,不急著嫁人!
  •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三十日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女師附小國小同學今天拜會馬英九,配合馬英九選前推出「九萬」的文宣,同學訂了刻有馬氏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茶壺送給馬英九,表達「胡九萬」。談起馬英九過去擔任風紀股長,同學形容馬英九是「很板的人」,形容當時馬英九執法嚴格。
  • 【大紀元4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十七日電)「原來茶壺也能自己泡茶!」,教育部今天舉行「文化再生‧數位新意」成果發表會,雲林科技大學利用壓力原理,成功研發具自動沖泡及倒茶功能的泡茶壺,省去繁複的泡茶步驟;樹德科技大學以獨創的編織及染色技術,利用台灣特有的三角藺草,將時尚織品帶入現代生活中。
  •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六日電)小茶壺兒童劇團全新製作的年度大戲「天下第一媒人婆」,今天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高雄縣鳳山市國父紀念館演出。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