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箏派聯綴套曲

【中國傳統箏曲介紹】四段曲

楊佩璇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6日訊】山東箏派主要流傳於荷澤的鄆城及聊城的臨清兩地,是箏藝發祥、流傳較早的地區之一,傳有「山東尚為齊魯地,東有奚琴西有箏」之說。聊城箏技法中的『縱』,經中國民族音樂學者考證,在唐代箏曲中已存見;現民間亦可見明代藏箏及清代箏譜,由此證實山東箏樂歷史悠久(註1)。

樂曲源流

山東箏派的傳統古曲,大都是六十八板的小曲,多為流傳在山東民間的琴書樂曲的曲牌,內容大部分是民間流傳的歌謠唱段,所以,在民間就常常用套曲聯奏的形式來表現各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這四首小曲就是作為聯綴演奏的套曲之一,是山東彈箏藝人聚會時必奏的一首曲子。這四曲都可以單獨演奏,但經常演奏的方式是將它們組合起來聯奏;這類套曲最早是宮廷樂師們演奏時所使用的,曾以箏、琵琶、揚琴與奚琴等以合奏形式呈現。過去山東老藝人們在夏忙秋種之後,農閒時節,湊聚在一起,自彈自娛,一彈就是幾天幾夜,彈到興濃處,便自然而然地合奏起來,稱之為「對流水」或「碰八板」。

『琴韻』原為山東琴書中的曲牌;『風擺翠竹』、『夜靜鑾鈴』與『書韻』,最早是由老藝人們從箏的彈奏方法上起名,例如:『夜靜鑾鈴』以『勾搭』、『花指』為全曲的主要技法表現,所以此曲原名為『勾搭』;又如:『書韻』一曲的演奏技法以食指的『小勾』(即『抹』)和大指的『搭』(即『托』)為主,因而此曲又名『小勾搭』。

『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和『書韻』這四首樂曲,均為六十八板,同屬「大板第四」,是速度相仿的快板樂曲,這些樂曲既可單獨演奏,又可四曲聯綴成套曲演奏,並合稱為『四段曲』。此套曲恬靜淡雅、風格濃郁,於山東鄆鄄箏琴之鄉有「箏琴之母」的稱號,為深造箏藝者必修之曲(註2)。


http://www.youmaker.com/

樂曲介紹

『琴韻』的曲名實際上是起著標題的作用,演奏技法上以較緩慢的『按滑』音和級進音程為主的旋律,來模擬古琴音樂典雅中庸的聲韻與風格。全曲右手指法簡明,左手的『軟、硬、按、滑』等技法運用頗多,演奏從容平和,同時『托』、『抹』的五度挾彈奏法,均造成渾厚雅致,韻味自如之效果。曲中又有由於變節奏處理出現的前弱後強,荷澤地方稱之為「粗如牛角,細如牛毛」以及「仙翁式」八度和音技法,均表現了魯箏的特色(註1)。

『風擺翠竹』是一首描繪情景的小品,以右手大、中、食指交替彈撥手法,強調左手『顫、按、滑、吟』的韻味,生動地描繪岀清風徐來,風吹竹動的景象。無論是右手『花、抹、撮、搖』的運用或是左手『上滑音』的演奏,都應注重動中有靜的表現,樂曲演奏時,著重在左手Si音上的控制,與右手在十六分音符節奏上大指『托』與『劈』的清晰透明。

『夜靜鑾鈴』最早是以彈奏技法為名,稱為『勾搭』,而後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加入鮮明的音樂形象。「鑾鈴」是指裝飾天子鑾車的鈴鐺,一般繫於馬勒頭兩旁,聲如鸞鳴。南朝宋‧王融的《永明樂詩》十首之六中有這樣的詩句:「楚望傾澠滌,日館仰鑾鈴。」此曲則是形象的描繪了在靜謐的深夜,突然鑾鈴聲聲,過來一行騾馬隊伍,行於崎嶇道路上的情景。此曲也是魯箏快板樂曲的佳作,其旋律優美,柔和輕巧,更因為所使用的演奏技法,例如:所用『花指』奏法有強、弱、激、緩、大、小、長、短、輕、重、遠、進等十二種之多的『花奏』要求,而且『花奏』時,傳統奏法一向是左手伴同右手大指托弦,但在此曲中卻是配合中指,這在其他流派箏技中,是比較少見的;另外,使用強弱對比的『花奏』手法,顯示了『花指』按弦,表現出緊湊連貫與渾厚新穎的效果,是魯箏的獨到之處,此曲也是整個套曲中難度最大的一首樂曲。

『書韻』是根據山東地方語言發音特點,以大二度與小三度的『按滑音』結合食指的『小勾』(即『抹』)和大指的『搭』(即『托』)的演奏手法,因而此曲又稱為『小勾搭』。樂曲主要模擬古人在朗讀詩書時,其古色古香的讀書聲韻,音調淳厚激昂,唯妙唯肖,音樂形象生動而有趣,在幽靜淡雅之中,充滿了活潑輕快的情緒,具有濃郁獨特的地方色彩。

技法說明

山東箏曲的主體,多屬「八板體」的山東琴曲部分,它們各有獨立的樂曲內容以及獨特的風格韻味。山東的慢板箏曲著重左手的功夫;快板箏曲則多側重於右手的技巧。『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和『書韻』這四首小品,同屬「八板體」中的「大板第四」類,皆為速度相近的快板樂曲。
『琴韻』一曲,是以大、食兩指配合演奏主旋律,結合左手細膩的『吟、揉、綽、注』指法,巧妙地描繪古琴音樂的典雅和平風格,這在山東琴曲中是較少見的。

山東箏曲其大指是以小關節的靈活運用,將連續快速『托劈』的技法構成大指『搖指』,且一般都採先『劈』後『托』,這是為了取其觸弦音色的純淨所形成的習慣用法。在傳統的快板箏曲中,經常運用『搖指』技法來表現清脆明快的音響。在『風擺翠竹』中大量的使用這種技法,呈現出如珠落玉盤之絕妙效果。

活潑的快板箏曲中,在旋律的結構上有一種非常顯著的特點,即上、下四度音程大跳的使用頻繁,『夜靜鑾鈴』中,大跳音程幾乎遍及全曲;這首樂曲主要採用『勾托』與『花指』的技法,左手的『按』、『滑』、『顫』都在中指上,大指只是附帶的,這與傳統奏法中一向是左手跟隨右手大指托弦的演奏方式迥異。此曲的節奏變化,其重拍與切分節拍務求準確。

『滑奏』的技法在山東箏派中使用較多,在『書韻』曲中有較多的『滑奏』表現,且『上滑音』多於『下滑音』,『滑奏』的過程也較快,這與其傳統箏中大部分為活潑歡快的曲調有關。@*

註1:姜寶海著。《箏學散論》。第1版。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5年。
註2:林東河、黃好吟編著。《箏曲彈奏集,第一冊》。修訂第16版。台北:學藝出版社。民國79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兩首極富地方色彩的箏曲,也因此獨具韻味的陜西箏曲也就隨著歷史變遷被廣為流傳。
  • 促使筆者思索當下以台灣本土音樂為素材的箏樂創作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如能藉由引起社會廣大民眾共鳴的台灣歌謠為創作題材,運用古箏特有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語彙,使之成為古箏獨奏曲的曲源之一。如此一來,一方面讓一般民眾藉以對歌謠的熟悉而重新認識古箏這一古老樂器的音韻之美;另一方面亦可讓現階段習箏者或箏樂演奏者,透過這些箏曲的演奏,了解台灣歌謠的藝術之美
  • 民謠產生於古昔樸實的農漁牧社會,是由民間大眾從生活中,歷經長年累月醞釀而成。它具有人們共同契合的情感,最能抒發人類的新聲,引起大眾的共鳴,而廣受喜愛,也因此常被沿用為戲曲,或說唱裡的基本曲牌。
  • 筆者的創作過程是將各首歌謠的旋律主題,於起始樂段的音樂內容中先以完整的鋪排呈現之,隨後,再將原旋律架構進行擴充、改編與創作,不僅採用了爵士樂的節奏風格,更強調了即興的音樂表現
  • 多明哥能夠同時演唱抒情與英雄男高音的劇碼,範圍和風格之廣,更是歷史上難見,他能唱傳統抒情男高音專擅的浦契尼和威爾第,但是卻也能和德國男高音挑戰莫札特,晚年則更大膽而成功地挑戰了英雄男高音的華格納角色,這樣廣泛的演唱實力,讓史上其他男高音都望塵莫及
  • 此樂曲內容表達古代宮女寂寞、哀怨之情,運用了揉、吟、滑、按等技巧,風格純樸古雅,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作為山東箏的傳統名曲,有人稱它為曲中之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