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柱和開間

陳紫玲
font print 人氣: 700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的建築是以木的架構居多,最基本的形式是在地面或台基上立木柱,柱上架木樑,樑上又再架木柱,就這樣層層遞進,逐漸做成屋頂的架構,最後在這架構上再舖設瓦頂。而這種架構的優點有很多,中國有句俗語,叫做「牆倒房不塌」,這是因為中國的建築是以立柱的方式而建,所以即使牆壁倒了,房屋亦不會倒下。

一條柱可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柱身和柱礎。

柱身的橫切面多是圓形,但也有方形、六角、八角等橫切面。材料有的用木,也有的用石。柱礎的作用是將柱固定在台基上,多用石製,造型不一。像木頭圓柱,常用松木或桶木製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 為底的台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在古建築中,整個屋頂的重量,及一座建築的屋頂上有瓦、瓦當、吻獸等構件,大大小小都過噸,小至亭,大至殿都有立柱。單單是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就有72根柱,可見柱在中國建築的重要性。

開間

中國的建築的單位並不是以尺為標準,而是以「間」(或稱開間)作為標準單位,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參考資料:中國古建築)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經常舉行各種國家儀典而屢屢出現於歷史典藉中。據史載唐王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事來往,每有外使朝會,皇帝端坐殿上,顯示出大唐王朝的威嚴。
  • 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這裡東臨太液池風景區,西近大明宮西牆的九仙門。是大明宮內另一組偉大建築..............
  • 作為神州歷史上三大盛世天朝之一的唐朝,其方方面面的輝煌成就一直被後人視為華夏文明的頂峰並引以為傲。唐朝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因為唐人全面體現了佛道儒的精神,從上到下普信神佛、敬天知命、重德行善,所以在善惡有報的因果天理中能不斷往上昇華,為後世所不及。
  • 龍首原介於龍首原與南邊的山區之間有六道東南、西北向的平行坡地,高度依序向南遞增,其線條恰好形成周易乾卦的卦象。乾卦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象徵天;六爻皆為陽, 以龍為喻,正好符合天子之都的意象,是故長安的佈局便順應六爻的爻辭設計,傚法天地不息之運轉,以期王朝國勢亦能長治久安。中國傳統的方位觀是以上為南....................
  • 北京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為遼代時所建。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盛讚天寧寺塔的建築設計,稱它「富有音樂的韻律,是中國古代建築設計中的傑作」。

  • 在蘇州閶門外,坐落這一處精緻的園林,即中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的留園。留園將以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與山水花木融為一體,園中奇石遍佈,配以亭台、古木,十分精巧秀麗,清代學者俞樾在《留園記》中稱留園「泉石之勝,華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中名園之冠。」
  • 自古以來中國建築都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規制,等級非常分明,而且千變萬化。
  • 台基,又稱基座,是中國古建築中一個重要的結構,一般有普通、較高級、更高級、最高級台基四種,是用來承托建築物,可防潮、防腐。
  • 瀘定橋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沒有建橋之前,人們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無論官民,商旅,還是藩地使臣過河都很艱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