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312)

中集-第十章:“文革”尾声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六节:最后牺牲的“火炬”烈士(4)

(三)县里招开的公判大会

叭的一声,我的右脚重重拌着一块石头。因为用力过猛,大姆指的指甲被踢破,血从那里沁了出来,痛得钻心,使我猛然从沉思和回忆中痛醒过来。

看看拉沓的队伍已经绕过了四号梁的垭口,东方也渐渐地呈现出一片鱼肚白来,在昏暗的晨光中,山下的盐源县城的轮廊已在薄雾中显露了出来,我忍着钻心的疼痛,跛着脚跟在队伍中下了山岗。

八点左右,我们这支“陪杀场”的队伍,已经到了距县城仅一公里的小金河上的石桥上,天上没有云彩,太阳从山后冒了出来,就像离地仅三尺高似的,早晨的盐源县城,空气凝固,一丝风也没有,昨夜的寒气,还没有退去。

街道上仍然残留着猪牛羊屎的痕迹。虽然被人打扫过的,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仍散发出一股膻臭味,体现出边荒小城的粗犷。

今天的盐源县城,如临大敌,从石桥开始,戴着红袖套的荷枪实弹的民兵,每隔20米,就站着一人。他们瞪着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注视着这支“陪杀场”的队伍经过。

刚刚跨入盐源县城,一幅“坚决镇压一切敢于反抗的反革命份子”的红色标语,横跨大街,我们从这副巨大的标语下走过。

马路两旁参差不齐的泥墙上,贴满了白纸黑字的标语,字体就像是小学生写的:“坚持两个凡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你办事,我放心!”;“团结在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等,跟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一样。几张“打倒四人帮”,“粉碎王、张、江、姚的反革命夺权阴谋”的旧标语,被撕去一半,在风中抖动,哗哗作响。

再往前走了十分钟,马路上的人群惭惭的密集起来,一群头裹大白布的当地人,正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几个身穿黑红相杂衣裙的彝族妇女,不停地朝我们指指戳戳。

我们要到达的最终地点,是县城中心的一片大坝。大坝由各式建筑物四面包围组成,可以容纳数千人集会,六条宽度不同的巷道,从坝子的中心向四周辐射出来,中间留着许多被雨水积成的泥凼和土堆,残留着许多菜叶和猪粪,看样子,这里平时是盐源的集贸市场。

大坝被几条粗大而醒目的石灰线分割成了十几个方格,坝子东面楼房墙下,砌着一个高出地面一米的三合土坪台,坪台上方,撑着一幅十米长的红色横幅,上书“公判大会”的字样,坪台前已站着四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营造出一种杀人的气氛,这便是今天大会的主席台。

我们进入会场时,何庆云同一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握手寒暄后,随后领着我们走进紧靠主席台前的第一个方格内,看来我们算是来得早的人了,八名“保镖”留在圈外,喝令我们席地而坐。

二十多年来,对于这种杀人大会,我已记不得参加过好多次了,每次参加这样的大会,我都感到灰暗和伤心,要好些天才恢复,尤其是看到我的战友一个个在大会上与我决别,心中更痛苦难熬,今天,我还第一次到盐源县城“陪杀场”。

也许是昨夜几乎彻夜未眠,加上今天早上又起得特别早,又走了那么多山路,我感到特别困倦。脑子里很乱,刚刚坐在地上,便觉得眼前火花四溅,我闭上双目,好一会儿,便觉得右脚指头特别痛,脱下那只黑色血痂粘在一起的鞋,从破棉衣上扯下一块棉花,默默地擦去伤口四周的血污和泥沙,再用破布包扎起来。

渐渐地,盐源农牧场其它劳改中队的人员陆陆续续进入会场。他们在带队人的指挥下,将广场前面的白色方格一个个的填满。我回头看去,一片灰濛濛的人头大约有八百人左右,广场四周的方格内,还空空如野。“陪杀场”的主角,仍然是盐源农牧场的流放者。

过了不久,坝子周围的六条巷口渐渐的挤满了人群,这是些头顶大白盘、穿着补疤衣的当地农民,他们是被公社组织来“受教育”的?还是自动跑来“看热闹”的?我不得而知,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翘首向我们张望。相互交头接耳,使会场很嘈杂。(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个月前,他盘腿危坐在院坝中间,血流满面,引亢高歌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响在我的耳中!“永别了,二十年后再见!”这摧人泪下的告别,使我无法入眠。
  • 自从张锡锟被害后,林扯高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他开始恶梦连连,并常常从恶梦中惊醒,醒来总是大汗淋漓,惊悸异常,却又说不清梦中的究竟。
  • 在那个年代,辞令越左越吃香,不管“左”得是否合理,也不管“左”得如何可笑,尽管何庆云知道林扯高不过想过一番驾驶瘾,哪里谈得上什么“革命”、“上马”?
  • 在权力争斗“场”中,林扯高的内心失意和烦躁,找不到喧泄管道,加上平时结怨众多,敌手难免对他施以落井下石的报复,使他空虚的神经更受严重刺激,越发失去了常态。
  • 当林扯高沮丧的回到了农六队时,隐瞒了失去妻儿的悲剧,那时我们正苦战在油库湾工地上,林扯高在工地上露面时,他那一贯冷竣无情的脸,他那动不动就念着语录盛气凌人地训斥流放者的作风,突然收敛起来。
  • 这一次夜半行窃,被老管逮了个正着,不但遭到一场棒打,并因此闹得沸沸扬扬,使林扯高“扬名”全农场。自此以后,他的丑闻不径而走,他的绰号也由林扯高变为“林疯儿”和“林偷儿”了。
  • 林扯高打定了主意,在一个早上,天还没亮,他便从学习班翻墙进入部队营房,偷偷蹿到了一个他平时很熟的连长寝室,偷走了他的手枪和一匣子弹,然后,大摇大摆的从营房大门走了出来。
  • 皮天明斧劈樊友才的案件,使邓扬光增加了更多的疑团,他们没有预料到火炬的影响扩散得那么宽,新增加的孟平、皮天明、杨汉群,是他们所没有料到的人物,这些年轻人都拒绝交待关于火炬的其它成员情况。
  • 1977年9月27日清晨五点钟,天还是黑糊糊的一片,六队的大铁门就打开了。前一天晚上由何庆云亲自点名挑出的五十名流放者整队后,在八名荷枪实弹士兵的押解下,走出农六队,步行二十里,去参加盐源县城召开的“公判”大会。
  • 由于博览群书,刘顺森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使当时只会背诵毛泽东语录的共产党狱吏们,不敢在他面前搬弄他们的老祖宗经典。
评论